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库尔勒香梨冻害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尔勒香梨不仅色香味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是库尔勒地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但2 0 0 2年冬至2 0 0 3年春,库尔勒地区梨树发生了严重的冻害,低于香梨受冻临界温度- 2 5~- 2 3℃的时间有2 3天。由于温度低,持续时间长,致使库尔勒垦区香梨树受冻严重,一些果园全部砍伐,大部分果园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0-2011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库尔勒垦区产生香梨冻害的气候原因。结果表明,降雪、极端气温低、低温持续时间长和积雪时间长是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低温冻害是南充市晚熟柑橘的主要灾害,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低温冻害指标体系,以减少南充市晚熟柑橘因低温冻害而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农业部门提供的冻害实验数据和历史灾情记录,并结合国家气象监测站的小时气温数据,在满足特定气候条件(冬季天空无云或少云,日温差大于等于8℃,最低气温小于等于3℃)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回归和信息扩散理论方法对低温冻害指标阈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实验果园中气象温度与实测温度的线性回归关系显著,且通过统计检验。具体为当气象温度为西充1.7℃和嘉陵2.6℃时,相应果园的实测温度将至-2℃,开始出现冻害现象。根据目前精细化天气预测能力,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两周滑动时段的复合指标阈值体系,该体系包括低温冻害日最长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和总天数3个指标。通过对4个冻害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冻害指标评级与实际观测到的冻害等级高度一致,证明了该冻害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1小麦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寒潮是指24小时内温度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寒潮冻害程度受3个因素制约:一是极端最低温度,二是低温持续时间,三是冷暖骤变。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将冻害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产区苹果安全越冬的影响,结合现有成果提出了分别表征果树初冬低温伤害风险、冬季持续性低温伤害风险、冬季极端低温危害风险和脱驯化期的低温伤害风险4个农业气象指标,利用1961—2015年中国苹果主产区的气象资料,分黄土高原、环渤海湾、黄河故道、西南高地和新疆5个产区,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苹果安全越冬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苹果产区越冬期升温明显,霜冻日数和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减少。初冬首次低温与初霜日间隔缩短导致渤海湾北部产区、黄河故道及北疆苹果的初冬低温伤害风险增加。越冬期持续性低温伤害风险和极端低温危害风险总体降低,特别是中高纬度表现明显,而黄土高原和新疆产区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较大。同时黄土高原、辽宁、川西和北疆等产区苹果脱驯化期的低温伤害风险有所增加。总体上,苹果深度休眠期的冬季极端低温和持续性低温冻害风险有所降低,而初冬和脱驯化期低温冻害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16日,新疆巴州地区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库尔勒香梨普遍遭受了冻害,受灾面积达2.45万hm2,幼龄树、初果期树、盛果期树骨干枝、花芽均遭受不同程度冻害.为全面掌握此次冻害对香梨生产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4月在果树萌芽至展叶期对库尔勒市西郊香梨冻害重灾区二十九团、三十团果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梨树是栽培面积比较广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另外气候条件也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温持续时间长或碰到极端寒流时植株会发生冻害,导致梨树死亡,此外早春的倒春寒及晚霜都会造成梨芽冻死,梨树皮层损伤坏死,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给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梨树冻害提出预防及补救措施,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小麦冻害防御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气候偏高,出现暖冬现象,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随后温度骤降,这种强降温致使小麦遭遇冻害。春季强降温也是小麦冻害的主要因素。例如,2009年从4月13日夜间开始,受强冷空气和高原偏南气流共同影响,宝鸡地区出现一次降水雪天气过程,为30年来同期最强的降雪,其中降雪量最大达5.6mm,多个县积雪达到3cm以上,气温低于0℃,最低为-5℃。全市川塬区温度为-31℃,山区为-5--7℃。低温极端天气导致该区农作物普遍受冻。  相似文献   

9.
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特征及冻害年型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讨果树花期冻害年型预报技术方法,以期为决策部门和生产一线的广大果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利用青海省贵德县1961—2010年4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贵德县近50年来4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4月梨树花期期间日最低气温,将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年型划分为严重冻害(Td≤-4.0℃)、中等冻害(Td≤-2.0℃)、轻度冻害(Td≤0.0℃)、正常年型(Td≤2.0℃)4个状态。在逐年状态分型的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模式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矩阵,建立了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年型的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得出2011—2015年处于“严重冻害”的概率较大。根据检验,2011、2013年预测值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
<正>天气渐冷,许多花卉也将移入室内越冬。作为喜温、喜光、不耐寒冷的君子兰,冬季应加强管理,保证安全越冬。温度管理在三四个月时长的冬季,温度管理是君子兰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在人工莳养条件下,君子兰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温度应该控制在15℃~25℃。当环境温度降到10℃以下时,君子兰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当温度降到0℃时会出现叶片冻伤,短期内对叶面喷洒冷水,可免除冻害。温度在-1℃~-2℃时,叶片变黄。冬季温度一定控制在10℃以上,要保持昼夜温差在5℃~10℃。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树龄2种树形库尔勒香梨树的冠层花果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树龄和不同树形库尔勒香梨树的花果在树冠中的分布特征,为库尔勒香梨树的科学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以12、23、47年生的2种树形(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库尔勒香梨树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比较了其单花序花数量、单株总花朵和果实的数量及其分布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树形对库尔勒香梨花序花量的影响不太明显,而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树的花序花量有明显差异,12、23、47年生库尔勒香梨树的花序花量分别以4朵、7朵、6朵为主。不同树龄疏散分层形树的花数量和花量分布密度均高于开心形树,其中23年生树的差异最大,47年生树的差异不大。不同树龄疏散分层形树的坐果率和果实分布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开心形,尤其是12、23年生疏散分层形树的果实分布密度比开心形树高几倍到几十倍,而47年生树的差异不太明显。在初果期和盛果期疏散分层形是库尔勒香梨树高产稳产的理想树形,而在老龄期推荐改成开心形。  相似文献   

12.
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盆栽试验按24℃→10℃→5℃→0℃→-5℃→-10℃各48 h依次降温处理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生长点洼陷,幼苗匍匐生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其中白菜型冬油菜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236.1%,263.0%,说明抗寒性强的冬油菜能够在营养生长阶段将光合有机产物优先运输到地下部,建立庞大的根系,为安全越冬提供代谢能量。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同类型冬油菜的生理生化活性有较大的差异,-5℃时陇油7号SOD活性较CK增加了10.7%,0℃时陇油7号CAT、POD活性较CK分别增加了24.7%,28.6%,而0℃时白菜型冬油菜SP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32.3%,-10℃时白菜型冬油菜的SS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71.4%,-10℃甘蓝型冬油菜MDA含量较白菜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52.8%,这说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低温条件下能够保护自身免受损伤,其中CAT、POD、SP是抵抗冷害的保护性物质,SOD、SS是抵御冻害的保护性物质。白菜型冬油菜比甘蓝型冬油菜在形态学及生理水平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态学上的优势使其有利于抵御极端低温天气,提供维持越冬及冬后返青所需的代谢能量;生理水平上,低温胁迫后保护性酶活性、调节性物质含量增加,能够有效地保护细胞膜结构,MDA含量减少,可以缓解低温对冬油菜叶片的伤害,从而保证高越冬率,为北方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梨树腐烂病在香梨树体上的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给香梨树上梨树腐烂病制定有效的调查方法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调查研究了梨树腐烂病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库尔勒市香梨树的危害情况及其在树体上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香梨园中梨树腐烂病病株率达100%,其发病程度与梨园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梨树腐烂病在香梨树主干上较少发生,发病率仅1.02%。香梨树不同轮枝(一轮枝、二轮枝、三轮枝)的病斑数、枯枝数差异均极显著;在不同方位(东、西、南、北)上病斑数、枯枝数差异均不显著;在主枝和侧枝上病斑数差异极显著,枯枝数差异不显著;在枝条阴面和阳面病斑数差异极显著。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香梨树的第一轮枝,随着轮枝数的增加,病斑数和枯枝数均显著减少;在香梨树不同方位分布差别不大;其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主枝和侧枝,主枝发病较侧枝严重,枝条的阴面较阳面严重。  相似文献   

14.
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在各处理中,幼果期和膨大期树冠喷施果蔬钙肥,同时配合土施硅肥的处理对于提高果实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单果重、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51%、10.97%、51.61%和8.05%,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于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果品产量,又能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香梨是库尔勒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分析香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明香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旨在为促进香梨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通过对广泛收集到的产业发展资料结合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影响香梨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品种单一、果品质量不高、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成本增加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发展、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建立组织化经营模式等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荔枝树冻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强低温常使荔枝树造成冻害,重者死亡。最低气温是荔枝树栽培主要限制因子。为了弄清给荔枝树造成损害程度低温指标,收集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考察的低温资料、荔枝树低温冻害调查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中记载的荔枝树冻害资料、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冬季5个县(市)荔枝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相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同地荔枝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据荔枝树的冻害资料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经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拟合;荔枝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3℃、-1.9℃、-3.1℃、-3.8℃、-4.1℃;荔枝树各个冻害级别之间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17.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对梨腐烂病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明确其防病效果,为香梨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从各种原料的果蔬酵素液和香梨枝条组织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细菌发酵液复筛,测定分离菌株对香梨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的抑菌活性,从中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拮抗菌株,通过离体枝条法测定其防病效果。筛选出对V. ceratosperma具有抑菌活性的12个细菌菌株,抑菌率为54.72%~86.43%。离体枝条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酵素液的拮抗细菌XG-FX22和G-FX12菌株的保护性防效分别达到了77.71%和65.29%,治疗性防效分别达到了66.71%和66.14%,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G-FX12和XG-FX22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研究结果为香梨腐烂病生防资源的发掘和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香梨不同部位的抗寒能力与抗氧酶活性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库尔勒香梨为材料,测定不同部位越冬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不同部位在越冬过程中体内SOD,POD,CAT活性有明显的变化。SOD活性变化总体规律都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不同部位之间的SOD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各部位的SOD活性不同月份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最为寒冷的1月份达到最高值,其中休眠芽的活性为最高。POD活性随温度的逐渐升高而上升,3月份达到最高,其中主干阳面和阴面的POD活性高于其他部位。阳面和阴面CAT活性随温度的提高而回升,2月份最低,休眠芽和枝条CAT活性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避雨栽培局域潜在不利气象因子对梨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定点观测记载的方法,分析梨周年避雨栽培主要物候期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全年及梨树各主要物候期的日均温偏高、昼夜温差趋大;休眠期≤7.2℃时数累积减少5.57%,差异显著;开花期最低温、≥25℃高温时数提高0.5℃和17.72%,差异均极显著;果实发育中前期和中后期≥35℃超高温、夜间≥25℃时数分别增加25.76%、25.93%和38.73%、37.72%,差异均极显著。避雨栽培下空气湿度偏低且趋稳,开花期(<60%)、果实发育中前期和中后期(<50%)的较低相对湿度的累积时数分别减少3.36%、8.53%、10.56%,其中后2个时期的差异水平显著;而处于100%相对湿度时数分别减少42.78%、56.14%、77.11%,差异均极显著。避雨栽培光照弱化严重,果实发育期<2000 lx光补偿点光强时长增加8.64%,而≥2000 lx光补偿点光强时长减少3.61%。梨周年避雨栽培可改善花期授粉受精条件,创造不利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但会提高梨树因休眠期需冷量不足而出现生长发育障碍的概率,加剧形成光照不足、高温和超高温等不利果实发育的气候环境,应注重选择适宜梨品种,采取合理避雨栽培方式,选用透光率高覆盖材料与高光效整形修剪方法,以及应用地面铺设反光膜、棚内安装补光装置等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