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97,19(2):79-81
<正> 一、黄海柔鱼资源状况 全球从70年代以来纷纷出现数量可观的柔鱼,因而在鱼产量统计上被单列出来。黄海柔鱼1974年以前在渔获中很少发现过,只是在1974年11月日本在成山头迎捕对虾时发现了它而吸引了200多艘日本鱿钓船来生产,仅福冈在一个时期内共卸1107t,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黄海有丰富的柔鱼,但1975年日本据此再来生产时却未形成渔汛。 80年代起,柔鱼在底拖网中被捕获的频率增多了。因而我们在渔捞日志上专列出一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鱿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允聪  邱盛尧 《海洋渔业》1990,12(3):102-106
<正>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Steenstrup 1880)原名太平洋斯氏柔鱼,以下简称鱿鱼,是珍贵的海产品之一。历年来,在东黄海的底拖网、流网和围网渔获物中经常出现鱿鱼,由于50~70年代渔业资源较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现象,随着我国《渔业法》的颁布实施,禁渔线和禁渔期的划定,传统的底拖网渔场上每年第三季度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烟渔公司率先开发  相似文献   

3.
东黄海鱿鱼渔场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4,16(6):249-253,256
<正> 一、前言 东黄海鱿鱼的捕捞自70年代以来,我国和日本已开始进行,产量高的年份可达6万多吨,但产量的年际变动较大。在东海区我国渔轮也曾兼捕到一些太平洋褶柔鱼,年产量有1.5千吨左右。近几年来生产渔船及科学考察船,在东黄海区曾发现了一些鱿鱼的中心渔场,产量虽有波动,但仍呈上升趋势。渔业界普遍认为鱿鱼是当前东黄海区  相似文献   

4.
杨德康 《水产学报》1991,15(1):77-81
太平洋丛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的年产量,在八十年代高达四、五十万吨,占目前世界头足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世界最重要的头足类资源。丛柔鱼的分布区局限于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周围海域,其群体密度最高;在黄海北部和东海外海的分布区,也有一定产量,主要为流网和底拖网所兼捕。本文论述东海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内太平洋丛柔渔资源的分布密度以及它与不同水系交汇形成流隔的密切关系;五、六月份柔鱼鱼发适温为16—17℃,柔鱼群体栖息活动水层与浮游  相似文献   

5.
鳀鱼(Engraulis japonica)是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温带水域的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渔获量50万吨左右,其中日本产20-40万吨,南朝鲜产5-17万吨。我国黄海水域历来有鳀鱼广泛分布,且为我省沿海定置网的兼捕对象,1979-1982年,全省年产量约为7000-10000吨。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的机轮底拖网在黄海作业中。  相似文献   

6.
黄海太平洋褶柔鱼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我国主要海洋渔业公司和群众渔业单位,在黄海拖网生产专捕和兼捕太平洋褶柔鱼的统计资料,结合多年来渔业生产经验,对鱿鱼的洄游分布状况作了具体分析。同时根据2004-2006年5次对山东近海渔业资料调查中的渔获统计及生物学测定,研究近年来黄海鱿鱼资源变动规律,并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整个黄海海域的资源量。结果表明目前黄海鱿鱼资源利用较充分,并提出资源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2年12月14日海上大风过后,日本以西围网船分别在东黄海四个渔场(济州岛、五岛、对马、东海南部)作业。以济州岛附近渔场的鲐鱼生产为好。12月15~19日有10~15组以西围网船在济州岛渔场作业,在5日间共捕到鲐鱼14,550t,其中15日捕到鲐鱼3,  相似文献   

8.
白姑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雅竹  钱世勤 《海洋渔业》1989,11(4):158-162
<正> 前言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日本海,是我国机轮拖网的兼捕对象.50年代末期,白姑鱼的年产量仅100~200吨,占机轮拖网海洋捕捞总产量的0.02%左右;近年来白姑鱼的年产量却上升  相似文献   

9.
外刊信息     
<正> 1989年日本在东黄海底拖网渔业产量继续低于10万吨据日本远洋底拖网渔业协会公布:1989年日本以西地区(即东黄海)底拖网鱼产量8.7万吨,比1988年减少7.4%,继续低于10万吨,鱼价每10公斤为3956日元(比上年高6.6%),1987年为3593日元,1988年为3700日元,鱼价是逐年上升。新西兰鱿鱼减产  相似文献   

10.
<正> 鲐鱼是大洋性涸游鱼类,我国沿岸诸海均有分布,尤以黄海与东海的产量较高。每年春季鲐鱼从东海外海和日本九州西部海域越冬场游向黄海产卵与索饵,形成黄海春、夏季鲐鱼汛。我国从1951年机轮围捕鲐鱼成功后,从威烟近海扩大到黄海许多海域。1974年后黄海鲐鱼每年产量在3~5万吨,其中相当部分产量是靠捕捞起水鱼群所获,现正值夏季捕鲐季节,就如何侦察黄海起水鲐鱼鱼群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东黄海区鳀鱼资源变动及渔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 (Engraulisjaponicus)是一种集群性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我国东黄海区鱼资源丰富 ,渔场广阔。 80年代以前 ,因鱼属于低值小型鱼类 ,其资源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仅作为部分拖网、定置网等渔具兼捕对象。进入 90年代 ,随着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 ,鱼资源逐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从兼捕对象变为主捕对象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 ,近两年来鱼资源严重衰退 ,有必要研究其资源变动过程的渔业管理。1 鱼渔业的开发过程及现状鱼渔业历史悠久 ,早在 60年代 ,已…  相似文献   

12.
1991-1993年东黄海鱿等头足类拖网生产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云 《海洋渔业》1994,(5):208-210
<正> 在以前,东黄海鱿等头足类仅作为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拖网生产的兼捕对象,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上海公司的鱿鱼干品仅几十吨到一百多吨。1983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每年6~7月份在长江口渔场出现了短期的小规模渔汛,好的网产有2~6吨,从而结束了鱿鱼仅作为兼捕对象的历史,而成为阶段性的专捕对象,其产量明显提高,1983~1990年产量稳定在1~3千吨。 根据鱿鱼等头足类资源量呈上升趋势,上海渔业公司与东海水产研究所两单位认  相似文献   

13.
东黄海区鳀鱼资源变动及渔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芝  连大军  卢岩 《海洋渔业》2001,23(3):110-112
我国东黄海区鳀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鳀鱼是一种集群性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地方名又称鲅鱼食、离水烂、海蜒等。80年代前,因鳀鱼属于低值小型鱼类,其资源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仅作为部分拖网、定置网等渔具兼捕对象。进入90年代,随着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鳀鱼资源逐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由兼捕对象变为主捕对象,取得了巨大的捕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鱼糜制品(鱼糕、烤鱼卷、鱼肉香肠等)是日本人民的传统水产食品。2007年日本水产加工品总产量为192.9万t,其中鱼糜制品产量为60.5万t(占31.4%),表明鱼糜制品在日本的重要位置。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日本鱼糜制品的主要原料鱼是日本拖网船捕自东、黄海的小黄鱼、白姑鱼、黑姑鱼、海鳗、蛇鲻鱼等。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上述鱼类资源的衰退便转向使用日本拖网船捕自北太平洋的狭鳕作为鱼糜加工用原料鱼,然而,  相似文献   

15.
鱿鱼类在日本市场是为畅销水产品之一。2000年在日本市场的鱿鱼类总供应量为666660t,但2006年减至351890t,减少48%。在日本市场供应的鱿鱼类中,一是捕自日本近海水域,一是捕自国外水域。在日本近海捕捞的鱿鱼主要的有二条,一是太平洋褶柔鱼(白鱿),一是北太平洋柔鱼(赤鱿)。  相似文献   

16.
东、黄海主要鱼类Q/B值与种群摄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在测定年栖息平均水温、渐进体重、尾鳍外形比以及胃含物分析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了东、黄海103种鱼类的Q/B值。Q/B值总体范围从3.09(黄鱼安鱼康)到19.13(七星底灯鱼),平均值为7.97。根据Q/B值和生物量评估了鱼类种群年摄食量。黄海的重要鱼类(鳀鱼、竹荚鱼、鲐鱼、细纹狮子鱼和小黄鱼),共消耗了449万t/年。东海的重要鱼类(竹荚鱼、带鱼、发光鲷、鳀鱼和蓝点马鲛),共消耗了175万t/年。97种鱼类在黄海共摄食约466万t/年,在东海共摄食278万t/年。同时对东、黄海主要饵料生物(磷虾类、鳀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细条天竺鲷、日本枪乌贼、桡足类、樱虾类、细螯虾和脊尾腹褐虾)被摄食量进行了估算。主要饵料生物在这两个海区共被消耗了555万t/年,占整个97种鱼类摄食消耗的74.6%。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探捕结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叶旭昌 《海洋渔业》2002,24(4):165-168
本文对2001年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探捕调查的海况、渔获、渔场和生物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秘鲁外海表层水温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表层到100m水深存在温跃层;茎柔鱼的优势胴长为24~48cm,胴长和体重的关系为:Y=6×10~(-6)L~(3.2598)(R~2=0.9924);渔场主要集中在14°00′S、80°00′W附近海区。调查表明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渔场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茎柔鱼钓捕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柔鱼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根据自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捕到柔鱼、数量有多少、为什么那些地方会有柔鱼作一概述。我的情报大部分来源于在新西兰200里经济区作业的外国拖网船和Sealord产品有限公司雇用的柔鱼钓船的渔获情况,以及日本、台湾的远洋柔鱼协会的出版刊物和新西兰的商业拖捕渔获情况;但鉴于材料不足,本文还纳入了根据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普遍说法而作的综合推测。这里,我要谈的是新西兰斯隆氏柔鱼。  相似文献   

19.
严利平  王林 《海洋渔业》1996,18(2):80-81,94
从1993年度起,每年的秋季,上海海洋渔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为上海公司)都要在对马海区组织阶段性及规模性的太平洋褶柔鱼(以下简称为鱿鱼)生产,兼捕鲐鱼、带鱼。生产表明,与同期东海杂鱼渔场生产相比,对马鱿鱼渔场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扭转了往年秋季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99年探捕调查资料,对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该海域的柔鱼属大型柔鱼,但在三个作业海区中也有区别,中部海区柔鱼的个体最大,其次为东部海区,西部海区为最小;其形体变化规律在特定的海域(175°E~ 172°W、39°~42°N)有随经度和纬度增加而增大;柔鱼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胴长、体重有显著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快,经测试其胴长、体重关系式为:W_i=1.52×10~(-4)×L_i~(2.7231)。在5~7月份,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较低,绝大数处于Ⅰ期和Ⅱ期,其摄食等级也较低,以空胃和Ⅰ级胃为主,胃含物以小鱼和柔鱼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