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联合收割机是季节性较强的农机具,每到收获期间农户最担心的是机器出故障不能作业耽误收获。联合收割机是一个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科技含较高的机器,而机手对其结构原理又知之甚少,所以联合收获机一旦出现故障往往是无法及时排除。因此,如何排除联合收割机的故障已成为广大机手十分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们谈一谈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常见故障的排除。1.滚筒堵塞滚筒堵塞的原因:1油门太小,导致滚筒驱动力克  相似文献   

2.
问:JL3060小麦联合收获机滚筒为何会堵塞?怎样排除? 答:小麦联合收获机滚筒堵塞主要是由于喂入量过大、麦秸过湿、滚筒转速过低、脱粒间隙过小等原因所致。滚筒堵塞后会导致发动机熄火。可根据打滑的皮带来断定哪个滚筒被堵塞。 脱粒滚筒堵塞时,第一滚筒皮带S6004打滑,严重时有焦煳气味,而且伴有异响。这时应立即停机,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区谷物联合收获机收获过程中人工操作不能及时调整收获作业速度从而导致脱粒滚筒发生堵塞、严重损伤种子及影响小区试验结果正确性的问题,设计了脱粒滚筒转速—期望作业速度模糊控制器与模糊PID作业速度智能调控算法。根据脱粒滚筒转速变化情况不断地调节作业速度,使喂入量保持在脱粒滚筒额定范围内,防止发生堵塞,在保证脱粒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建立了小区联合收获机行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实际试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Simulink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调控算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4.
正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的工作条件恶劣,常会出现多种故障现象,若不及时诊断排除,将严重影响收割作业质量。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常见故障主要有脱粒滚筒堵塞、脱粒不净、籽粒破碎过多、脱粒滚筒有异响等。一、脱粒滚筒堵塞1.故障现象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时,大量作物堵塞在脱粒滚筒内,使脱粒传动皮带打滑,甚至出现发动机熄火现象。2.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1)发动机转速过低。若发动机转速低于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麦收期间,都有几十万台的联合收获机投入到麦收生产中。为保障麦收作业的顺利进行,确保收获质量,提高收获效率,保证安全生产,联合收获机驾驶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对收获机进行必要的调整。这里介绍联合收获机脱粒与分离装置的调整。一、脱粒装置1.结构特点脱粒装置主要由喂入机构、滚筒、凹板等组成。脱粒装置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机器的脱粒质量、生产率和分离清选效果。(1)纹杆式单滚筒脱粒装置。以揉搓脱粒为主,打  相似文献   

6.
小麦联合收获机是一种复杂的农业机械,其安装、调试、安全操作、维修保养技术要求高,机手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联合收获机进入麦地开始作业,一般应在离麦子1米~15米时平稳地接合脱谷离合器,待脱粒机达到作业转速后再逐步提高前进速度,进入正常作业。收获到地头时,应缓慢升起割台,降低前进速度转弯,但不应减小油门,以免造成脱粒滚筒堵塞。二、联合收获机应以发挥最高效率为原则采用大油门作业,不允许减小油门来降低前进速度,因为这样会降低滚筒转速、作业质量,甚至堵塞滚筒。如遇沟坎等障碍…  相似文献   

7.
东洋收割机脱粒干净、收割效果好,深受机主和种粮户的喜爱。但由于机手没有认真阅读机器的使用说明书,没有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导致在收割作业中机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如液压行走皮带松驰.导致机器行走速度缓慢、转向不灵等故障,错误地理解为机器行走速度慢;脱粒驱动皮带松驰,导致脱粒滚筒运转无力,产生负荷重、脱粒效果不好等。  相似文献   

8.
堵塞是小麦联合收获机常见的故障。主要表现在割刀堵塞,割台堵塞,脱粒滚筒堵塞、杂余复脱器堵塞等,联合收获机一旦堵塞,必须停机排除故障,这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因素空间的油葵联合收获机故障诊断推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葵联合收获机出现脱粒滚筒堵塞等故障时会影响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而缺少自动故障早期预警手段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以因素空间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油葵联合收获机的故障诊断问题。在因素空间中,油葵联合收获机故障通过将其征兆因素集综合起来进行描述,通过因素分析得到故障诊断类型;并构建了装备故障诊断知识库和推理机制,进行了油葵联合收获机故障诊断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成功地诊断出其故障类型,对油葵作物联合收获机的科学维护及可靠运行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常因滚筒堵塞导致作业进度下降.滚筒堵塞的原因有小麦秸秆喂入量过大、脱粒装置上的滚筒转速低,滚筒凹板间的间隙太小、小麦秸秆潮湿等.预防滚筒堵塞故障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适当降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以减少滚筒、凹板间的秸秆输入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的构造,对脱粒滚筒工作中出现的堵塞故障及滚筒脱粒不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2.
联合收获机是集收割、脱粒、清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机械,其结构复杂、作业时间相对较集中,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因出现故障而影响收割.现结合佳联-3A6型联合收获机,将其作业中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纹杆式脱粒滚筒的常见故障与排除在实际应用中,纹杆式脱粒滚筒装置常见故障有:1.堵塞——脱粒作业中,发生作物在滚筒中堵塞,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1)滚筒转速过低。应在规定转速范围内适当提高转速。(2)凹板间隙过小。应根据规定要求,正确调整好进、出口脱粒...  相似文献   

14.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在工作中常见的故障有很多种。本文仅介绍脱粒清选装置在工作中出现的颍壳中籽粒过多、籽粒破碎过多、升运器堵塞、脱粒滚筒堵塞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纵轴流收割机,它与现行的谷物联合收获机有什么区别?谷物联合收获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就是脱粒部件,谷物联合收获机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其脱粒技术依然是“滚筒凹板”脱粒原理,当然“纵轴流脱粒技术”也不例外。“纵轴流”其实是脱粒滚筒纵向放置的意思,而目前市场上的谷物联合收获机普遍采取横向放置脱粒滚筒(以下简称:横轴流)的方式。可以简单地说,纵轴流收割机与目前传统谷物收获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脱粒滚筒的放置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使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负荷在预期范围内,采用驱动脱粒滚筒液压无级变速系统液压缸的油压力表示脱粒滚筒扭矩,根据扭矩与联合收获机行走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脱粒滚筒负荷模型,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利用PLC建立脱粒滚筒恒负荷控制系统并进行台架试验。仿真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当作物密度产生阶跃时,脱离滚筒的负荷能在数秒内调整到原来数值并达到稳定状态,动态误差小,系统能满足同一地块疏密分布不同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 ,割、送、脱部件常会发生堵塞现象。堵塞后不仅会使皮带传动系出现打滑现象 ,有时还会损坏部件。要排除堵塞故障 ,必须停机 ,把堵塞物全部清除干净。现将堵塞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叙述如下。1 .结构不合理桂林 3号联合收割机的滚筒为轴流式 ,对潮湿作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但在夜间作业时 ,却经常发生堵塞。这是由于排草轮结构不合理 ,两片对称的排草板与滚筒出口的间隙较小。潮湿的秸秆在脱粒中不能被彻底粉碎 ,成团秸秆通过时 ,极易卡在排草轮与滚筒出口之间 ,造成排草口堵死 ,从而引起滚筒堵塞。解决的措施 :将…  相似文献   

18.
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大多是全喂入方式,采用先切割后脱粒,易造成堵塞、脱粒不净及谷粒难以分离等现象,使收获的工作效率受到一定限制,且存在机器体积大、制造成本高、功率消耗大等缺点。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采用先脱粒后切割方式,在喂入口产生大气负压力,将稻麦穗头吸入脱粒装置内对吸入的穗头进行梳刷摘穗,摘下的穗头经过弓齿、钩齿与栅格式凹板筛进行2次梳刷与揉搓脱粒,同时穗头在随脱粒滚筒旋转时与脱粒滚筒筛表面纹理发生摩擦,进行辅助脱粒。  相似文献   

19.
<正>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集粮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由于联合收割机的功能多,结构复杂,作业时间短,要充分发挥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机手的经济收入,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应该熟练地掌握联合收割机作业中常见的故障和排除方法。下面将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叙述如下,供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参考。一、脱粒不净1.故障现象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时,排出的茎秆中谷穗上  相似文献   

20.
脱粒滚筒是联合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联合收获机的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由于不同地块和不同作物的湿度、密度不同,联合收获机的行走速度和喂入量也不同,因此脱粒滚筒的转速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滚筒的线速度保持在一个有较好脱粒效果的状态。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滚筒脱粒滚筒结构,该结构利用传感器采集滚筒信息,形成了滚筒转速的闭环反馈调节机制,并采用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对转速的精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脱粒滚筒的作业精度。最后,对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算法的双滚筒脱粒滚筒的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和仿真模拟,测试和仿真模拟得到的籽粒破碎率基本吻合,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对滚筒的脱净率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测试发现,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和小波神经网络算法的脱粒滚筒脱净率都比较高,且小波算法要比单纯使用设计网络算法脱净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