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辽宁省栗山天牛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栎属、栗属、桑属、玄参科、泡桐属等,在辽宁省主要危害蒙古栎、辽东栎。栗山天牛于1992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目前发生面积已达12万hm^2,发生区主要分布在抚顺、丹东、本溪、锦州、阜新、葫芦岛等地区。为有效地控制栗山天牛的危害,辽宁省经过多年的防治实践,探索出适合辽宁地区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有效地控制了栗山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柞树(辽东栎、蒙古栎)是新宾县天然林最主要的树种,分布最广占比最大,从1999年起,栗山天牛在新宾县发生危害柞树成灾并呈现扩散蔓延趋势,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文针对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状况,分析了其发生与寄主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和防治困难因素等,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可为今后有效地控制栗山天牛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栗山天牛在辽宁省发生危害的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山天牛是柞树林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其危害不仅影响林木生长,破坏森林资源,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但由于近年来栗山天牛在防治上被忽视,加之气候干旱和立地条件瘠薄的林分抗虫能力低下的因素,使得栗山天牛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局部地区已经成灾。栗山天牛的持续危害已成为制约辽宁省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因素。针对栗山天牛在辽宁省的危害规律和危害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检疫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栗山天牛的防治对策。通过对策在实践中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栗山天牛的危害,对保护柞树资源,促进林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栗山天牛专项调查技术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栗山天牛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是我省目前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最大的林业有害生物。通过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栗山天牛在吉林省的分布面积、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并将栗山天牛的分布、发生与成灾面积落实到了具体林班和小班。为进一步监测栗山天牛的发生、发展趋势与危害情况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制定栗山天牛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宽甸地区公益林遭受栗山天牛、花布灯蛾、银杏大蚕蛾、栎粉舟蛾等虫害的严重危害。文章总结了这4种虫害的危害情况及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栗山天牛作为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均有分布,做好栗山天牛的识别和防治迫在眉睫。从栗山天牛的危害出发,对其识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能够为栗山天牛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栗山天牛是柞树的重要蛀干害虫,近年在辽宁省发生面积已达6~7万hm^2。受害后的柞树材积生长及材质下降,甚至造成树木枯死。为有效控制栗山天牛危害,1995~1999年,进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查清了栗山天牛的生活史,掌握了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防治试验证明,采用卫生伐、人工捕捉、利用天敌及熏蒸剂,都能经济有效地防治栗山天牛。  相似文献   

8.
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辽东栎树干上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受害辽东栎,结合林间调查,研究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害后表现为全部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4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1~4m;部分出现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6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3~7m。天牛数量与树皮厚度和树干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发现,当辽东栎树皮厚度大于0.47cm、树干直径大于9.02cm时,开始出现栗山天牛危害。在林间,栗山天牛低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阳面的韧皮部中,而蛹主要分布在木质部,越靠近树干中心分布越多。产卵当年和翌年6月前幼虫主要在韧皮部取食危害。从翌年6月开始,天牛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为害,7—8月为蛀入木质部的高峰期,9月绝大多数幼虫蛀入木质部取食,直至化蛹。树干2m以下的幼虫排粪孔数与树木胸径成正相关,而与最高活枝高度成负相关关系。当最高活枝高度在4~7m时,幼虫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羽化后未交配的雌成虫75.86%,怀有未成熟卵粒,平均未成熟卵为8.53粒/♀;成熟卵平均23.76粒/♀。产卵前期平均为4.6d,产卵期平均14.8d,产卵量平均33.2粒/♀。雌虫寿命平均22.3d,雄虫寿命略短,平均19.1d。栗山天牛危害主要分布在上坡、山脊和阳坡的栎树。人工捕捉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成虫防治技术,前期和盛期捕捉到的雌虫大多数怀卵量较大。利用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幼虫和蛹是主要的防治技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宽甸县近年有5.3万hm^2天然柞树林受栗山天牛危害,并有继续扩散蔓延的趋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栗山天牛3年1个世代,以幼虫在树干内危害为主,并且幼虫期长,给防治带来很大难度。在防治中发现斑啄木鸟的取食习性可以弥补我们在防治栗天牛幼虫期的一些难题。招引斑啄木乌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简单易行、用工少、成本低,无环境污染,防治效果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综合治理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云南省近几年来有害生物发生现状.结合最近国内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研究成果,阐述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in Forest ,SPMF).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应急救灾能力,迅速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势头,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损失,根据兴安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和森防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兴安盟嫩江流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est Science - 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are successfully used in pest control and an excellent option fo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programs due to their low non-target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后果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结合实际工作,利用森防科技改进防治手段,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In comparison with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nd chemical control,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new strategy of forest pest control, named ecological control of forest pest (ECFP).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summarized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ECFP,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ECFP, and evaluated the ECFP and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害虫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防治史可划分为初始控制阶段、化学防治阶段、综合防治阶段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阶段。文章着重说明了综合管理阶段。该阶段从生态学角度,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经济效益及防治效果。它有3个基本观点,即生态学观点、辨证观点和经济学观点。文中介绍了综合管理的一个典型研究课题-"赫法柯研究课题"的内容和意义。还介绍了先进国家的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7.
核桃横沟象是核桃的主要害虫。在陕西商州调查,以幼虫危害核桃根际皮层,虫株率达50%,株虫口最多达100头,受害后根颈皮层被环剥,树势衰弱,产量下降,重则整株枯死。研究表明,采用营林措施、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松实小卷蛾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实小卷蛾是对我国松属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蛀梢、蛀果害虫。为正确认识松实小卷蛾对林木的危害性,加强对其管理,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防止其进一步的扩散蔓延,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对松实小卷蛾在我国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通过此综合评估,认为松实小卷蛾在我国属中度危险性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核桃黑斑病发病侵染规律及原因分析,采取加强水肥土管理,合理修剪,减少密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谨防蛀果害虫;越冬管理;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防治,可有效控制核桃黑斑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文中通过回顾国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指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手段逐渐趋向生态化和综合化,且随着经济社会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还增加了对防治效果的经济分析,利用实证分析手段,从多维度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实现防治工作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介绍美国的科学化防治及德国的生态化防治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的发展现状,提出应通过生态化防治理念、科学化防治手段、效率化防治措施及责任化防治意识推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更加健全,从而实现巩固林业建设成果、保障林业经济发展、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