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一、国内外小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国外小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小麦是世界各国普遍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以小麦为主要食物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近30年来,世界小麦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86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34.25亿亩,亩产149公斤,总产为5.12亿吨.与1957年相比,世界小麦收获面积扩大了10.8%,单产提高了1倍多,总产提高了1.3倍.总的来看,在五十年代,总产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世界小麦生产贸易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桐 《世界农业》1997,(12):11-12
世界小麦生产贸易形势农业部信息中心张桐一、世界小麦生产近16年来,世界小麦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小麦总产量由1980年的446亿t增加到1996年的584亿t,增长309%,平均每年增长17%。世界小麦的增产主要靠单产的提高。世界小麦面积由...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世界和中国小麦产业均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世界小麦产量再创新高,小麦消费量略有增长,供求形势有所改善,贸易量略有增加,国际小麦价格回落。国内小麦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价格稳中上涨,小麦产业呈健康发展态势。在总结2013年世界和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未来国内外小麦供求、价格和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世界的小麦     
小麦是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营养价值较高,其籽粒中所含蛋白质与淀粉的比例约为1:7,较适于人体的需要。小麦(特别是硬粒小麦)的蛋白质,富含其他谷物所缺乏的麦胶蛋白和谷蛋白,因而可制作松软多孔的面包或馒头,既容易消化,又便于保存和携带,深受人们喜爱。 当前世界的小麦种植面积约占谷物总面积的31%,产量接近谷物总产的30%。两者均居谷类作物首位。世界上以小麦为主粮的居民约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多些。一般  相似文献   

5.
进口是中国扩大粮食供给空间、有效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必要补充。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黑海地区小麦出口国在世界小麦出口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带动世界小麦出口市场格局和贸易流向发生变化的同时,为小麦进口国调整进口来源结构,实现多元化提供了机会。本文通过分析世界小麦出口贸易格局变化过程中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在进口市场集中度、多样性、均匀性等方面的变化,认为当前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的供给脆弱性升高,安全性降低。为此,建议中国在未来小麦进口中应结合世界小麦出口动态变化,考虑适当增加从黑海地区新兴小麦出口国进口小麦,降低对传统小麦出口国的依赖,在实现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使中国小麦进口来源更具多元化,降低小麦进口风险。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占世界谷类作物总面积的1/3弱,总产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4强。小麦提供了约达20%的全世界粮食热量,并且是40%世界人口的基本食粮。在各种小麦中,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经济价值最高,在全世界的分布范围最广。适于各种环境的二万多个普通小麦栽培品种(Cultivar)约占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的90%以上,我国种植的小麦98%以上都是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7.
对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世界小麦消费总量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数量关系。以此为基本背景对中国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指出在关注小麦消费总量长期变化趋势的同时。更应关注影响中国小麦短期消费量变化的暂时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世界小麦理事会估计,今年世界小麦的产量可达到四亿六千万至四亿七千五百万吨,这个数字与该理事在今年四月份报告中的估产数字相同。去年,全世界小麦产量为四亿四千四百万吨(由于中国去年的小麦产量由估产的五千七百万吨下降到实产五千四百万吨,世界小麦由估产四亿四千七百万吨下降到实产四亿四千四百万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世界和中国小麦市场均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世界小麦产量再创新高,小麦消费量平稳增长,库存保持较高水平,供应比较充足,国际小麦价格持续下行。国内小麦供需总体平衡有余,价格呈稳中上涨趋势,而进口明显减少,小麦产业整体呈健康发展态势。在总结2014年世界和中国小麦市场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未来国内外小麦供求、价格和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世界小麦市场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小麦市场走势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李岳云一、世界小麦市场的基本特征1.贸易量连续下降70年代到90年代初,世界小麦贸易除个别贸易年度(7月/6月),如1985/86、1986/87少数几个年度以外都是不断上升的,1992/93年度达到顶峰,小麦贸易...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节水与粮食安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阐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发展、小麦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成就和历史沿革及农业对水资源利用的变化等特点。研究表明小麦用水量下降和产量提高呈协同发展变化模式。因此,通过综合节水技术的运用,在水分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可使小麦增产,实现节水和粮食安全双赢。  相似文献   

12.
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研究与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为高耗水作物,其生产用水占河北省农业用水的70%,占河北省总用水量的50%左右。缺水是限制河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小麦灌溉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研究与效果试验。介绍了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的典型地块设计、配套设备和技术要点;并以常规畦灌为对照,在小麦生产上进行了节水、增产、增效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技术进行小麦生产,能够节水29.2%~41.7%、节地10.8%、节肥10.6%、省工67.4%、省电27.1%,使小麦增产11.8%,增收1 852.36元/hm^2。小麦微喷灌溉在有效节省水、肥、电、地、工的基础上实现了小麦显著增产,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压采地下水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平原是我国农业主产区,长期以来,该区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大量抽取地下水维持,区域的水资源安全乃至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当前为实现地下水压采,该区域提出了以节水为核心,着力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量、低耗水作物的农业措施,而小麦又是该地区的主粮作物,同时也是高耗水作物,因此,在优化农业灌溉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方面明确小麦生产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对于实现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对小麦产量、耗水量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生产方式对小麦产量以及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分析认为各地在推进压采地下水措施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节水模式或节水技术,而不是简单地调减小麦种植面积乃至退出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管理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现实矛盾,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探索区域小麦节水生产新方法。【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小麦常规种植方法为对照,进行两地3年试验研究。【结果】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下,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显著降低116.1—167.9 mm,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的55.5%—77.9%。覆膜显著减少了小麦返青前的耗水量,生育后期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提高。覆膜条件下,拔节前根系吸水深度较露地处理浅40 cm,生育期2 m土体可供水212.2—240.3 mm,春季灌水75 mm小麦对土壤贮水消耗集中在0—140 cm土层,比常规生产(CK,3次灌水共225 mm)深40 cm,灌水时间后移可显著减少2 m土体贮水消耗。土下微膜覆盖条件下,雨养耗水284.3 mm可获得不低于7 500 kg•hm-2的小麦产量,播前灌水≥60 mm或抽穗期灌水75 mm,可获得与CK相当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比CK提高40%以上、净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结论】全田土下微膜覆盖雨养或适时少量灌水是海河平原大幅降低小麦耗水,缓解水资源供需刚性矛盾的一种新型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调控政策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4年以来,中国小麦生产稳步发展,消费平稳增加,供需平衡有余,价格逐步提高,小麦产业总体呈健康发展态势.分析了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潜力,对近年来小麦生产扶持、市场调控以及进出口等方面政策效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估,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调控目标及政策建议.认为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进口调剂为辅的方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粮田,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优良品种及适用技术研发推广,以提高小麦单产为主攻方向,提高小麦生产能力,促进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品种经济合理肥水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小麦品种对肥水的经济利用各有自己的合理指标。本文研究了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反应,从产量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及耗水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各处理进行了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为小麦生产合理选用品种及经济合理用水提供了有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及节氮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估算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量和节氮潜力,为河南省及黄淮海区域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和氮肥消费情况及趋势;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多年多点试验分析河南省小麦(n=748)和玉米(n=624)氮素累积量及生产单位籽粒的氮素需求;采用肥料效应计算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总量,估算河南省小麦、玉米节氮潜力。【结果】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总消费量持续增加,单质氮肥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复混氮肥数量增加。2015年全省小麦、玉米氮肥消费量分别为133.0×104 t和60.9×104 t。河南省小麦、玉米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平均为209.4和183.7 kg·hm-2,每生产1 000 kg籽粒的氮素需求量平均为29.1和23.0 kg。肥料效应函数法计算的河南省小麦、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71.0 kg·hm-2和202.5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55.1和172.8 kg·hm-2。全省小麦氮肥需求总量折纯氮为57.8×104-67.7×104 t,节氮潜力为21.8×104-48.8×104 t,节氮16.4%-36.7%;全省玉米氮肥需求总量为42.7×104-67.7×104 t,节氮潜力最高为18.2×104 t,节氮30.0%。【结论】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消费量与需求量持续增长,当前产量和管理水平下,实际消费量高于需求量;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仍有很大的节氮潜力。  相似文献   

18.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13,(10):4-8,15
2013年中国冬小麦产量实现了10连增,国内供应总体充足,但部分地区受生长后期阴雨、大风等不利天气影响,出现减产和小麦品质下降,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主产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预案。在政策支撑以及各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拉动下,小麦价格较快上扬,并持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全社会新麦收购量及托市收购量较2012年同期减少。当前全国小麦秋冬种全面展开,预计在2013年小麦生产效益普遍好于2012年、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国家继续提高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等因素作用下,冬小麦播种面积将基本稳定,但河南、山东等主产省旱情影响不容忽视;4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小麦价格呈季节性上涨态势,但小麦玉米比价回归正常,饲料用量较2012年大幅减少,加之全年进口将达300万t以上的相对高水平,可缓解优质麦供应偏紧局面,后期小麦价格涨幅不会太大,总体将保持稳中有涨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为河北省小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在生产方面,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优势为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流通领域,小麦调出保持较高水平且出售价格平稳;在消费领域,小麦市场容量较大,高端市场需要旺盛。小麦产业发展的劣势主要为部分品种抵制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机械化农户采用率较低,农用物质成本投入较高,农户获得市场信息的途径较少等。机遇和挑战主要是粮食绝对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最后从优化基本农田结构和生产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调控政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永玲  曹慧 《农学学报》2011,1(10):49-54
自2004年以来,中国小麦生产稳步发展,消费平稳增加,供需平衡有余,价格逐步提高,小麦产业总体呈健康发展态势。分析了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潜力,对近年来小麦生产扶持、市场调控以及进出口等方面政策效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估,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调控目标及政策建议。认为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进口调剂为辅的方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粮田,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优良品种及适用技术研发推广,以提高小麦单产为主攻方向,提高小麦生产能力,促进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