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7,(11):8-16
一、物种现状和保护的必要性 (一)物种现状 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从东印度洋、东南亚沿岸延伸一直向北到达中国的东南沿岸,据推测其总数在6000头左右,而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种群数量大约为4000—5000头.在我国,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于长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包括福建的三都澳、厦门湾、东山湾,台湾岛的西部海域,广东的韩江口、珠江口、漠阳江口、雷州半岛东部海域、海南三亚附近海域以及广西北部湾等,其中珠江口水域(包括香港澳门)数量最多,超过2000头.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华白海豚生存面临着严峻威胁.  相似文献   

2.
数字     
《海洋与渔业》2012,(4):13-13
1000-1200头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广东的珠江口和福建的九龙江口。目前,珠江口水域现存的中华白海豚仅有约1000-1200头。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喻为“水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Sou sa chinensis因被选定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而蜚声中外,海内外海洋、水产专家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亦随之进入实质性的阶段。1997年1月莲花山镇渔科站属下的番渔科07001、07002号科研调查船承担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资源环境处下达的课题,对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进行观察,现将7个月来在珠江口水域观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采用船基截线法每月在珠江西部河口进行海豚调查,以评估该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分布、季节变化和群体组成。研究发现,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从三灶岛南至大襟岛西侧水深10m的水域,20m等深线可能为该水域海豚离岸分布的界限,分布区在丰水期趋向河口北部浅水区,枯水期趋向离岸水域,季节性南北移动趋势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海豚目击率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本调查区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周年各月目击率(头/100km)的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n=12,r=-0.65,P0.05),显示目击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据此推测,珠江东、西部河口种群之间可能存在海豚个体的交流。比较本调查区和以往珠江东部河口各调查区(包括伶仃洋及其邻近水域)的海豚目击率表明,西部河口也是珠江河口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生物学及其与东部河口种群之间的关系,以便全面有效地保护珠江河口的中华白海豚。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分布着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根据多年调查监测评估,目前约有1800余头。中华白海豚一般生活在出海口水域,生性活泼,常跟随船只游泳,幼豚是灰色的,进入少年及青年阶段时,体色渐转为带有斑点的灰粉红色,成年期的海豚,体色为粉红白色,身上的斑点稀少或完全消失。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中华白海豚的智商可达到5岁孩童的水平。母海豚的怀孕期需要10~11个月,哺乳期8~20个月,每三年怀一胎,每胎只产一仔,其进化史、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从伶仃洋一直连续分布至上川岛海域。为探究上川岛以西海域是否也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于2013-2015年采用船基截线法在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进行了8个航次的考察。结果显示各个航次均有中华白海豚的目击记录,考察期共目击到78群次(约623头次),部分个体有重复目击记录,证实了该海域常年栖息着一定数量的中华白海豚。海豚的目击分布以下川岛、漭洲岛周围水域,以及东平港至庙湾角近岸水域较为集中。海豚的平均目击率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和珠江西部河口区处于同一水平,海豚聚群规模较大并发现有大于30头的超大规模聚群,整体的年龄组成较为年轻化,表明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具有较好的保护潜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福建、浙江沿岸,向北可达长江口。2003年5月9日在黄海北部(北纬39°35′01″,东经122°51′50″),由于渔业生产误捕的中华白海豚,是迄今为止该种发现的最北记录,笔者报告了对该海豚的外形和内脏器官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2018年总共出海监测海豚63天次,航时284小时,总航程4641公里。2018年监测过程中目击海豚244群,共864头。至2018年底累计识别中华白海豚数量2381头,相对2017年新增14头。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栖息的白海豚现已累积识别2367头,新增234头。  相似文献   

9.
浙江沿海发现的中华白海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宇  王火根 《水产科学》1999,18(2):26-27
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Osbeck,1765)隶属齿鲸亚目海豚科白海豚属。是一种小型近岸暖水种海豚。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温暖海域,常栖息河口附近,有时进入江河中。我国广西、广东、香港、福建沿岸都有分布。1982...  相似文献   

10.
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位于珠江口北端,属珠海市水域范围内,总面积46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4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近几年广东省海洋环境公报显示,珠江口海域的水质属于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随着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珠江口海域的鱼类和中华白海豚体内存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白海豚在中国最早的发现记录是唐朝,到了清朝时期新安县,也就是我们现在深圳、香港一带,渔民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近代是瑞典人Peter Osbeck乘船航行至广东珠江水域时,观察到一头雪白色海豚在船边出现,因其颜色特殊,将其命名为中华海豚(Delphinus Chinensis Osbeck1765)。1870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管理员William Henry Flower首次使用了中华白海豚(Chinese White Dolphin)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2.
梭鲈(Lucioperca Lucioprca)生活于开阔的大水域,在天然水域中以小型鱼类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为饵。该鱼原产于欧洲.分布于黑海、里海、波罗的海沿岸的河流和湖泊。我国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有发现。多年来,欧洲和我国新疆的水产工作者曾对梭鲈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又名印太驼海豚,属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海豚属,是生活于河口内湾的小型齿鲸类,我国厦门海域和珠江口是其主要栖息地,中华白海豚是厦门的唯一一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厦门人称其为“妈祖鱼”、“镇港鱼”。80年代以前,厦门海域经常可以见到中华白海豚在海上欢腾嬉戏的场景,后来由于海域开发利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中华白海豚的数量锐减。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关专家调查,目前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在60-100头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口,现存有全世界资源量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群体,数量超过2000头,接近全中国中华白海豚数量的一半。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中华白海豚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中旬,一头误入广东省佛山市、广州市内河的中华白海豚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0月12日,首次有渔民在佛山东平水域发现中华白海豚,广东省渔政总队佛山支队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展开为期两天的观察。但这两天不动声色的观察工作引起了岸上围观群众的不满,"渔政部门不作为"、"任由海豚在淡水河道透支体力"等说法在网络上悄然出现。面对此次突发事件,15日,佛山渔政支队在向省渔政总队汇  相似文献   

16.
长江江豚频频搁浅死亡,中华白海豚一次次误闯淡水区域,华南沿岸传统的甲子、万山、汕尾、清澜、昌化、北部湾等六大渔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不复存在,优质、大规格渔获物所占比例从80年代的50%以上下降至现在的不足10%……水生野生动物伤痕累累。  相似文献   

17.
凹线蛤蜊Sachalinensis在分类学上隶属软体动物,真瓣鳃类凹线蛤蜊科的双壳贝类。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纬36~43度水域。在日本的北海道至茨城县鹿岛滩以北沿岸水域,即北纬40~46度。均有广泛的分布,在苏联霍鄂次克海、萨哈林海域及朝鲜东海沿岸水域也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沧州沿岸水质状况评价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域生态环境是渔业生产与水产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加剧,沿岸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由此,根据渔业水域环境的基本要素及其主要污染源为观测目标,对沧州沿岸的主要河口岸段水质状况进行了采样监测,以期能够对渤海湾西部沿岸水域水质环境有一个大致了解,为海洋环境及其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内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保护物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际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施工期和营运期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工作,达到"建设港珠澳大桥、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热冲击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我国几大水系鱼类及水产动物共65种的抽样调查、急性热冲击试验,热回避试验,最大起始致死温度和持续热影响试验,以及组织检查等,探讨了我国渔业水域的废排水对鱼类影响的温度标准,认为我国夏季废热排水最高温度珠江水系和湛江沿岸水域不得超过36℃;长江和钱塘江水系、黄河水系不得超过35℃;黑龙江和松花江水系不得超过26℃;大连近岸水域不发过24℃。西北地区冷水性鱼类水域水超过21℃,且各水系最大水温变化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