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双变量方差分析法对一定带宽下小麦、玉米所占比例、密度、化肥施用水平与复合群体经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带田中小麦玉米的不同配置比例是决定其联合产量的首位因子,密度次之,化肥施用水平居三;小麦、玉米产量对带型结构变化的反应不同原因有三:①边仔优势对空带补偿作用的差异,②不同带型玉米前期受小麦带影响的差异;确定在该试验地条件下要使小麦玉米联合产量≥15000kg/hm ̄2,必须使小麦播量、玉米种植密度分别不低于450万粒/hm ̄2、60000株/hm ̄2,化肥施用水平纯N、R_2O_5分别高于300kg/hm ̄2、150kg/hm ̄2,并且玉米占带宽的比例不得低于1/2。  相似文献   

2.
一、法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法国有73-5万个农场(或农户),其中全日制的农场为45-4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耕地面积为38-5hm2,其中一半以上农场种植粮食,从事专业粮食种植的农民为14万人。1997年法国粮食总产量为6300万t,其中小麦3300万t,玉米1670万t,大麦1020万t,其余为小黑麦、燕麦、高粱、黑麦和大米。法国种植的小麦主要是软小麦,种植面积为485万hm2,相当于整个国土面积的10%,主要产地在法国的北部、东部、西部和中部。种植的几乎全是冬小麦(春小麦仅占0-5%),10…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引自加拿大的40 个春小麦品种的试验、观察、鉴定,初步筛选出适宜甘肃河西和中部不同生态区种植的春性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大导弹和蓝天。其中面包小麦品种大导弹加工面包评分86 分,平均产量5 49240 kg/hm 2,适于河西灌区种植;品种蓝天加工面包评分884 分,平均产量5 00820 kg/hm 2,适于中部川水地种植。引进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可作为种质资源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棉花麦垅移栽优化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棉花麦垅移栽优化技术组合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不同种植方式效益质量的横向比较和复硝钠缩短缓苗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小麦产量6000kg/hm^2,皮棉产量12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带型80 ̄70cm,苗龄35 ̄40d,移栽日期5月20 ̄25日,密度75000 ̄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5.
氮素与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根据在不同地力水平上进行的小麦氮素与密度试验结果,全面分析了氮素供量和基本苗与优质小麦PH85—4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分蘖成穗的关系。确定了PH85—4在淮北地区作优质小麦栽培时产量6000kg/h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中等肥力地块225kg/hm2,高肥力地块150~225kg/hm2;适宜基本苗为240~300万/hm2。  相似文献   

6.
地膜小麦不同品种和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5个小麦品种、3种密度的覆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产量有显著差异,品种与密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差异显著,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播种495万~600万粒/hm^2的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降低趋势;大穗多粒、半矮秆类型的品种播种540万粒/hm^2时增产效果最好,同时矮秆密穗类型的品种播种600万粒/hm^2地膜种植也不失为理想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山旱地冬小麦马铃薯带状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山旱地梯田冬小麦马铃薯带状种植采用带幅各80cm,露地小麦每带机播6行、地膜小麦每带穴播6 ̄7行,马铃薯每带2行,采用坑种,并配以其它常规栽培技术就能获得高产高效。一般混合产量达4740kg/hm^2,较单作小麦增产1800 ̄2700kg/hm^2,较单作马铃薯增产1350 ̄2250kg/hm^2。  相似文献   

8.
苏南稻田麦套春玉米关键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苏南地区稻田小麦套种玉米生产力和技术优化组合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种植麦套玉米可获得7000-7500kg/hm^2以上的产量,技术优化后单产可达9000-10500kg/hm^2。统计分析表明,播期、密度施肥总量三项技术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密度和产运筹对净收入影响较大,肥料运筹麦幅比和播期对利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基施氮肥用量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氮肥用量以91.1kg/hm^2纯氮为宜,播种量以112.5kg/hm^2为宜,小麦产量达8380kg/hm^2。  相似文献   

10.
应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与小麦套种情况下黄豆密度与麦收扣追肥对黄豆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根据边际产量,交互效应分析及单因子产量寻优结果,麦收后追肥对黄豆产量具有显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所具有的较佳值为麦收后追施N60kg/hm^2P2O560kg/hm^2,黄豆密度对黄豆产量具有负效应,最优密度为89040穴/hm^2,产量为1429.76kg/hm^2。  相似文献   

11.
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施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吨粮田(每公顷年产粮15吨以上)生产中,化肥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新疆和田地区,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栽培中,小麦施化肥纯氮225kg/hm2,纯磷105kg/hm2,玉米施化肥纯氮225kg/hm2,纯磷75kg/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产投比为2.62-2.78:1,且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平凉川水区进行的带田地膜小麦品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带田地膜小麦增产效果显,品种以85(84)、鲁麦15号比较适合带田地膜种植,较兰天6号(当地主栽品种)分别增产23.2%、21.2%,85(84)在每垄播6行(825.0万粒/hm^2)、鲁麦15号在每垄插5行(687.5万粒/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1994年进行了在矮秆作物大豆垄沟内套种平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产量5000kg/hm^2,比清种大豆产量增加360kg/hm^2;鲜平菇产量2.25kg/m^2。大豆套种平菇二者互惠互利,产量均较高,说明此种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钾肥对小麦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一点多年联合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单个自由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及其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13kg·hm-2的产量水平和土壤有效钾含量达011g·kg-1的情况下,施钾肥比不施钾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营养品质。无论从产量、成本、经济效益,还是从营养品质的角度考虑,都以每hm2施K2O60kg为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飞蓟的用途及栽培技术。水飞蓟用途广泛,能榨油,能制药,可做屏障和饲料,早春种植,好管理,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好,产量可达2700kg/hm^2。  相似文献   

16.
种瓣及密度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通用旋转设计,进行了种辩大小与种植密度对大蒜产量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大蒜产量与种植密度及种瓣大小间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得出,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种瓣大小,但密度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负值。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得出本试验条件下,获得30000kg/hm2以上产量的种植密度为52.95~63.45万株/hm2、种瓣大小为4.9~7.0g;;单株产量大于50g的种植密度为34.05~4.55万株/hm2、种瓣大小4.9~7.0g。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升小麦的产量,需要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使小麦具有更强的耐性和抗性,进而更好的地生长。为了增加盐碱地小麦的产量,不仅要采用有效的种植技术,还应该给小麦提供充足的养分。本文主要就氨基酸水溶肥对盐碱地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90年 ,德国实现了东西德的统一 ,由于统一前政治制度的差异 ,统一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存在较大地不同 ,前西德的州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 ,农场的规模较小 ,但前东德的州主要以大农场为主或农业公司 ,经过改革 ,个体农场在逐步增加。目前德国一般农场的规模在50~100hm2 之间 ,总农场数量52 2万个(1997年) ,其中大于100hm2的农场占总农场数的2 8 %。土地利用主要为种植作物和牧草两大类型 ,农用地中大约68 %用于种植作用 ,大约30 6 %用于种植牧草。畜牧业在德国农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养牛业为主 ,…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省温江县连续3年研究了水旱连作高产田复种方式的能量和养分转换效率。结果表明,产量在15t/hm ̄2左右时,麦稻玉米(或马铃薯)三熟制的能量与养分投入多于麦稻两熟制,但能效与养分转换效率却相反。总能投入须18~25×10 ̄4MJ/hm ̄2,N,P_2O_5和K_2O投入分别为350~400kg/hm ̄2,140~170kg/hm ̄2和350~400kg/hm ̄2。  相似文献   

20.
3 a 盛花期后不同时间收获对油纤兼用型胡麻籽粒产量及纤维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静宁县干旱山区种植油纤兼用型胡麻在盛花期后 50 d 收获,其籽粒产量和纤维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 2 38713 kg/hm 2、纤维产量达 2 33300 kg/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