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通过对甜菜在苗期、叶丛繁茂期、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的生理所需进行控水灌溉,研究不同灌水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确定少水、多糖、高产的最佳灌水方案,为甜菜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甜菜生产科学灌溉。试验设置3312.75、4005.30、4697.85、5390.40、6082.95、6775.50 m3/hm2等6个灌水梯度,在苗期、叶丛繁茂期、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分别按各生长期需水比例灌入不同水量,收获时测定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影响明显,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312.80 m3/hm2时甜菜的产质量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灌水量的逐渐增加,甜菜的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呈现上升趋势,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697.90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为最高,但当灌水量高于4697.90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开始下降,在灌水量为6775.55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为最低。因此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甜菜全生育期灌水7次时,总灌水量在4697.90 m3/hm2,可以使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甜菜各叶片对块根增长、根内糖分积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仁喜 《作物学报》1993,19(5):436-440
本文揭示了甜菜各叶片对块根增长、根内糖分积累的贡献。甜菜子叶和第1-10片叶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生长,为甜菜的生长奠定了基础。甜菜的第11-35片叶的功能盛期处在块根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对块根增长和根内糖分积累起主要作用,各叶片对块根增长的贡献顺序:第11-15片叶>第16-20片叶>第21-25片叶>第26-3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甜菜库源比改变后含糖变化的响应机制,探讨了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地下干物质对含糖变化的影响。以‘KWS6167’为试材,分4个时期移栽,5个时间点取样,测定叶面积指数、地上及地下干重和含糖率。结果表明:衡量库的2个指标(地下干物质重和块根含糖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单株干物质重和含糖率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在4个生长阶段,地下干物质增长速率呈"N"型,而含糖增长速率呈倒"N"型。A、B、C 3个处理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与含糖率在6月10日—8月10日间呈正相关关系,8月10日—10月7日呈负相关关系。D处理6月10日—10月7日,地上干物质、地下干物质与块根含糖率呈正相关关系。甜菜块根含糖率与地下干物质重和库源比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滴灌甜菜对块根膨大期水分亏缺的补偿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阳  费聪  崔静  王开勇  马富裕  樊华 《作物学报》2016,42(11):1727-1732
为探讨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长补偿效应,设置70%(T1)、50%(T2)和30%(T3)田间持水量,调查块根膨大期缺水对滴灌甜菜产量、农艺性状以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为30%田间持水量时,甜菜产量比70%和50%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51.7%和17.6%,产糖量分别提高48.7%和7.7%。与70%田间持水量相比,50%和3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块根膨大期甜菜电导率、脯氨酸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复水1 d时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农艺特性共同调控块根膨大期甜菜抵御干旱胁迫,其中块根可溶性糖含量不能作为甜菜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因此,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当土壤含水量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30%时及时补充灌溉,不但不影响甜菜生长,还有利于增加块根含糖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甜菜库源比改变后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地下干物质对含糖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库源比改变对甜菜含糖调控机制的认识。以‘KWS6167’为试材,采用同一育苗期育苗(3月26日),不同时期移栽,共设4个处理——A:4月26日移栽;B:5月1日移栽;C:5月6日移栽;D:5月11日移栽。结果表明:1、衡量库的两个指标--地下干物质重和块根含糖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单株干物质重和含糖率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在4个生长阶段,地下干物质增长速率呈“N”型,而含糖增长速率呈倒“N”型。3、A、B、C 3个处理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与含糖在6月10日-8月10日间呈正相关关系,8月10日-10月7日呈负相关关系。D处理6月10日-10月7日,地上干物质不断增加,含糖率也不断增加,呈正相关关系。4、各处理地下干物质与块根含糖率在6月10日-10月7日呈正相关。5、不同处理根冠比在生育期内呈上升趋势,根冠比与块根含糖率呈正相关关系。库源比改变影响了甜菜含糖,育苗移栽期对含糖率影响较大,适时早移栽含糖增加。  相似文献   

6.
播种期温度变化对玉米出苗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掌握玉米播种出苗期的温度特性,科学调整玉米播种期提供依据,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玉米出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玉米出苗速率加快。玉米出苗速率与4月中旬—6月上旬平均气温存在对数函数关系,与≥12.0℃有效积温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出苗天数与活动积温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稳定通过12.0℃为玉米播种初始温度,14.0~18.0℃为较适宜温度,18.0℃以上为播种适宜温度。耕层温度与气温对出苗速率的影响相同。播种期初始温度应从稳定10.0℃调整至稳定12.0℃为宜。  相似文献   

7.
<正>红薯生长前期是指从栽秧到封垄前,大约历时60~70 d。1生育特点春薯栽后,约经3~4 d开始扎根,8~10 d叶片发青,30 d左右开始生长分枝,形成块根,40~45 d块根开始膨大。春薯从栽秧到分枝,茎叶生长慢,纤维根(汤根)发展快,是以生长根系为中心的时期。在开始分枝时,茎叶重量占全生育期最大重量的5%左右,纤维根数目占全生育期总根数的70%~80%。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甜菜产量、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甜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吸肥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甜菜产量,制约甜菜产量的养分因子依次为N〉P〉K。干物质日积累规律为:苗期增长缓慢,叶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80,125d达到最大值,在60~80d时,块根的日积累量超过叶。氮的吸收速率,全株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叶片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100,160d达到最大值,氮的累积总量在叶中较多。磷的吸收速率,叶片表现为出苗后40~80d最快,块根在40~120d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磷在叶和根中的累积量分别在出苗后80,120d达到最大,80d之后根的累积量超过叶。对于钾,叶在出苗后40—120d快速吸收并达到最大值,块根在出苗60d后吸收加快,收获时达到最大;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对K的吸收量都低于叶。甜菜单株日吸收N和P量分别在出苗后100,60d达到最大值;K的日吸收量苗期较少,40~80d快速增加达到最大,收获前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准确地获取甜菜的生长状况,在东北寒区对糖用甜菜精准施肥,达到高质高产的目地。2022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试验基地,以糖用甜菜‘KWS7748’为参试材料,获取甜菜块根糖分增长期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多光谱影像和田间实测数据,选出能反映甜菜此时期冠层生理生化的最优植被指数构建甜菜施氮决策模型。结果表明,甜菜的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含糖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将各植被指数与甜菜SPAD进行回归分析,优选最优植被指数为LCI,不同施氮水平下LCI变化与根产量高度相关,与含糖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小区的最佳施氮量,生成试验区甜菜氮肥变量施肥图,与实际情况具有一致性。无人机遥感技术对甜菜氮素营养诊断,指导精准施用氮肥,实现高质高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土机械压实对土壤结构和甜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土机械压实是由于机械化作业引起的土壤结构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通过对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度比、土壤透气性、渗透率等指标的分析,明确了土壤压实积累区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随着机械压实次数的增加,土壤隙比和土壤孔隙度比均减小,通气性变差,土壤雨水入渗率降低,影响区域以5-10cm耕层土壤为最大,拐点在10cm处,对深层土壤的影响减小。土壤压实给甜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与对照比甜菜块根直径小6.67%-16.08%,甜菜块根长度短1.96%-17.65%,块根产量减产5.81%-24.13%,含糖率降低0.49-0.81度,糖产量降低4.73%-27.03%,碾压次数越多对甜菜产质量的降低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甜菜褐斑病对甜菜的产质量影响很大,喷洒杀菌剂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确定喷洒杀菌剂次数,2015—2016年,采用4次喷药、3次喷药、2次喷药、1次喷药、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调查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4个指标确定最佳防治次数。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间含糖率差异2015年显著、2016不显著;各处理间产糖量差异2015年显著、2016年不显著。试验结果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 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也随之增高。以4次喷药处理的各项指标最高,亦即4次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好,挽回的产质量损失最大,生产效益最高。平均2年4次喷药的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70.54%、7.23㎏/m2、14.91%、1.15㎏/m2。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的最佳次数为4次。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  相似文献   

12.
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喷洒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菜褐斑病对甜菜的产质量影响很大,喷洒杀菌剂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确定喷洒杀菌剂次数,2015—2016年,采用4次喷药、3次喷药、2次喷药、1次喷药、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调查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4个指标,确定最佳防治喷洒次数。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含糖率差异2015年显著、2016不显著;各处理间产糖量差异2015年显著、2016年不显著。试验结果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也随之增高。以4次喷药处理的各项指标最高,亦即4次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好。平均2年4次喷药的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70.54%、7.23 kg/m~2、14.91%、1.15 kg/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甜菜品种块根重量、大小、长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甜菜块根个体和含糖率、块根产量和含糖率之间的关系,以5个新疆主栽甜菜品种(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为材料,用GB/T 10496-2018中的调查方法测定5个甜菜品种的块根性状、含糖率、根产量和产糖量等经济性状,并分析其相关性。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之间单个块根重量差异性不显著。块根含糖率表现为:KWS1176(13.62%)> BETA379(13.37%)> BETA468(12.80%)>KWS9147(12.56%)> BETA356(9.04%);块根产量表现为:KWS9147(100000.5 t/hm2)> BETA468(95000.48 t/hm2)> BETA379(93187.97 t/hm2)> BETA356(89875.45 t/hm2)>KWS1176(82000.41 t/hm2)。KWS1176、KWS9147、BETA356含糖率与个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外施低浓度亚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对甜菜光合碳代谢与块根产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在生产上应用的前景,以甜菜品种农大甜研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洒亚硫酸氢钠(200 mg/L)和碳酸氢钾(700 mg/L)对甜菜叶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相关酶以及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HSO3和KHCO3喷施甜菜叶片,可显著提高甜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EPCase和Rubisco酶活性(P0.01);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表现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表明后期光合速率间的差异是非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收获期块根重量及含糖率分别较对照增加7.1%~23.2%和10.5%~20.3%。  相似文献   

15.
旨在更加科学真实地评价甜菜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有针对性地对种质资源优异品质性状进一步挖掘利用。引用甜菜块根蔗糖可回收率、杂质指数、可回收蔗糖量3 个综合指标,排除甜菜块根中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的影响,对参试的162 份甜菜种质资源2 年试验鉴定结果的有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块根中影响蔗糖提取的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在不同的种质资源材料间差异较大,其中钠含量在参试种质资源材料中极差达到4.763 mmol/100 g,为平均数的1.84 倍,变异系数34.43%;α-氮含量和钾含量在不同参试种质资源材料间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6.90%和19.03%。通过对参试种质资源材料的评价,筛选出蔗糖含量高、有害性非糖分含量低的高糖组种质资源材料10份、中高糖组48份材料,2组平均蔗糖可回收率分别为15.88%和14.95%;筛选出杂质指数低于4.0、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的丰产型种质资源材料7份,杂质指数4.0~4.5、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丰产性较好的种质资源材料14 份。甜菜块根中可回收蔗糖量指标综合了蔗糖可回收率和块根产量2个性状指标,利用该项指标评价种质资源材料,可以挖掘出丰产优质的种质资源。用可回收蔗糖量指标评价甜菜品种,筛选丰产、高工艺品质的品种,兼顾甜菜种植者和制糖企业双方利益,有利于甜菜制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北旋耕制度下垄作与平作甜菜产质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甜菜平作和垄作对于甜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2017年以‘H004’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区设计的实验方法,在哈尔滨呼兰区多年旋耕地测定了在平作和垄作栽培条件下甜菜的块根产量、绿茎叶产量、含糖率、甜菜地下和地上部位的干物质量比例以及不同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研究发现转旋耕条件下平作和垄作甜菜含糖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垄作甜菜块根产量要明显优于平作甜菜,垄作甜菜块根单产达到87.8 t/hm2,而平作甜菜块根单产仅为72.9 t/hm2。此外研究发现平作甜菜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较多,如平作甜菜根/地上部干物质比值要显著低于垄作甜菜。同时发现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疏松程度均优于平作,如在20-26 cm土层中垄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分别为1.38 g/cm3和21.96%,而在20~26 cm平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仅为1.56 g/cm3和19.35%。本研究表明在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垄作栽培更适于甜菜生产,也为下一步研发东北高产高糖甜菜栽培模式鉴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甜菜不同基因型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甜菜生产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含糖率,对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益有重要的意义。以丰产型和高糖型甜菜品种为材料,研究比较不同基因型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菜在各生育期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苗期丰产品种的胞间CO2浓度低于高糖品种。叶丛快速生长期丰产品种气孔导度低于高糖品种。块根及糖分增长期丰产品种光合速率高于高糖品种。糖分积累期丰产品种叶片SPAD值低于高糖品种,胞间CO2浓度高于高糖品种。叶丛快速生长期、糖分积累期丰产品种蒸腾速率低于高糖品种。  相似文献   

18.
根菜类作物如甜菜、马铃薯等作物营养丰富,适合大面积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根菜类作物地上与地下生育进程和长势有很大区别,仅观测地上部长势不能准确判断地下部块根的生育进程。为解决实时观测地下部块根的生育进程,满足自动化管理的需要,设计一种块根自动测定装置,该装置由X型测定夹、阻值式变位计、内置导线、数据存储器等部件组成。利用该装置对甜菜块根生长进行田间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出甜菜块根生长状况,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甜菜所处生育时期以及块根直径,通过试验调查,所开发的装置对甜菜块根测定误差范围为2%~7%。  相似文献   

19.
李彦  关健午 《华北农学报》1989,4(4):125-128
本文讨论了甜菜的种、肥分层机播技术.在同等条件下使用该项技术,甜菜生育前期的生长势显著增强,与种、肥混播的耧种甜菜相比,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等四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定植时株距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耧播;甜菜块根产量增加15%以上,含糖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推进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乡葡萄产业长足发展,本研究采取平行观测、数理统计的方法开展盐井葡萄物候期人工观测和所在区域气象要素自动监测,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并提出灾害防御对策。结果表明,盐井葡萄一般在3月上旬—下旬开始萌芽,5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6月下旬—7月上旬进入浆果膨大期,1个多月后葡萄开始转色,10月中旬进入成熟期,10月下旬开始落叶随即进入休眠期。从萌芽到成熟,盐井葡萄约需200天左右。盐井光照条件完全能满足葡萄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在芽萌动期间逐日气温大都高于10℃,在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为16.4~20.6℃,且80%以上的时间大于25℃。浆果膨大期日最高气温平均为21.9~28.0℃,期间风力大,20多天风速都达到10 m/s。从萌芽到坐果期,降水很少,从浆果膨大期开始雨水不断增多,但依旧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必须通过灌溉才能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