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潭县旱区春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临潭县旱区对春小麦采用地膜沟穴播、平膜穴播、垄断侧沟播、露地条播(对照)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方式下的春小麦出苗期、成熟期均比露地条播提早,幼穗分化期延长,单株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经济性状比对照表现好,在3种覆膜方式中,以地膜沟穴播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3%;平膜穴播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10.1%。以地膜沟穴播经济效益最好,纯收益为4250.3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40.7%,比平膜穴播提高效益38.0%;平膜穴播经济效益次之,纯收益为3100.5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2.7%。  相似文献   

2.
为了系统探索覆膜对胡麻植株的全面影响,完善地膜胡麻生长发育规律。以常规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陇东旱塬区普遍应用的两种覆膜方式(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下胡麻根系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下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盛花期)和胡麻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71%和20.34%,膜侧条播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0~10 cm主根直径较CK显著提高4.11%~103.39%,根干质量较CK提高21.76%~30.98%,根冠比较CK降低4.38%~29.46%,但在盛花期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主根直径、根干质量、根冠比与CK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覆膜处理对胡麻根系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综上所述,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均能够促进胡麻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胡麻籽粒产量,且全膜覆土穴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展了旱地胡麻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种植可有效增加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出苗率,增加胡麻产量。全膜覆土穴播栽培、覆膜不覆土穴播栽培、膜侧栽培比常规种植分别增产41.94%、12.5%、23.39%,增产效果显著。建议在旱地胡麻生产上,推广应用3种覆膜栽培方式,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模式应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胡麻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干旱无灌溉胡麻田水分动态和胡麻产量的影响,以露地条播种植为对照(CK),对4种栽培方式(全膜穴播、残膜穴播、露地穴播、垄膜沟播)下胡麻田土壤水分、胡麻生长状况、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缩短胡麻生育期约3d,提高出苗率7.3%~11.0%,生长前期增加生物干质量2.11~4.31倍,后期增加16.97~22.31倍。水分利用效率较CK高出19.73%~26.00%,籽粒产量提高23.60%~29.67%。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产可操作性,覆膜栽培优于露地栽培,穴播优于条播,残膜穴播优于揭膜后全膜穴播。残膜穴播是兼顾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的胡麻栽培方式,适宜在干旱无灌溉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覆膜穴播及膜际条番匀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地膜在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31.3%,增收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6kg(mm.hm^2);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23.3%,增收1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2kg/(mm.hm^2)。  相似文献   

6.
对4种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集雨效果、保水效果及经济性状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沟穴播、膜侧沟播、施水沟播3种集雨沟播种植方式均明显优于露地对照,可在不同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以覆膜沟穴播种植春小麦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92.6kg/hm^2,较露地对照平均增产51.0%,而膜侧沟播种植和施水沟播种植的平均产量分别较露地对照增产38.0%和20.8%。  相似文献   

7.
旱地谷子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谷子覆膜穴和膜侧种植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发育,表现出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覆膜穴播和膜侧种植产量分别达到4894.1kg/hm^2和4387.4kg/hm^2,比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产70.6%和53.0%。  相似文献   

8.
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冬小麦覆膜沟穴播,膜侧沟播,周年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露地沟播和露地平播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沟穴播的出苗率,经济性状及产量最优,其出苗率高达95.3%,株高,穗粒数,成穗数分别为49.7cm,51.3粒,304.5万穗/hm^2,产量为4149.75kg/hm^2,较露地沟(CK1)109.10%,较露地平播K2)增产175.38%。经方差分析,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沟播产量差异不显,与周年覆膜穴播产量差异显,与常规覆膜穴播,露地沟播,露地平播产量差异极显,覆膜沟穴播还可明显改善土壤墒情,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地温。可在庆阳地区及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CK),设置全膜平铺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膜侧沟播处理,研究了不同覆膜模式对胡麻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胡麻,因地膜增温保墒作用,生育期提前,单株分茎数增多,果增粒多饱满,折合产量达1 353 kg/hm2,较当地不覆膜露地条播增产21.2%。这项技术挖掘当地光热水肥资源的潜力,在陇东旱塬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是促进胡麻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渭北山区种植冬小麦采用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的试验表明,4种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植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由大到小顺序为沟穴播、平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产量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覆膜沟穴播、侧沟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地膜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均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应,小麦生育期缩短,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覆膜穴播冬小麦效益上不去的现状,改覆膜穴播为膜侧条播,并对3种栽培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膜侧条播栽培能增加温度,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集水保水,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大幅度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表现出超常的越冬保苗效果,幼穗分化及有效生育期明显延长。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露地条播小麦提高14.2%、16.8%和3.8%,产量提高34.5%。而且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原州区大堡村川地进行旱地胡麻不同覆膜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种植方式中,膜侧栽培胡麻籽粒产量最高,折合单产2166.75kg/hm^2,比常规露地栽培增产29.4%。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观察了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双垄垄侧穴播3种栽培方式下折合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 935.0、37 253.3、35 832.8 kg/hm2.分别较露地穴播增产37.32%、34.85%、29.71%。以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较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姚虹  马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60-18462
[目的]以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胡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3个试验组:在各试验组胡麻的种植方式分别为覆膜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与膜侧种植和连茬与轮茬种植,小区面积均为222.3 m2,每组试验设3个重复。[结果]从长势上看,覆膜种植优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优于膜侧种植;轮茬优于连茬种植。其中地膜穴播轮茬胡麻长势最佳。从产量和出油率上看,覆膜胡麻较露地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29.2%(P〈0.01)、16.0%(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穴播较膜侧胡麻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0.7%(P〉0.05)、0.1%(P〉0.05),穴播种植略高于膜侧种植增产不显著;轮茬较连茬增产产量、平均出油量分别增加15.3%(P〈0.01)、3.6%(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的探讨,结果表明,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极其显著,全膜膜侧播种比对照露地穴播种植增产35.5%;全膜垄上穴播比对照增产27.8%;半膜膜侧播种比对照增产16.8%;半膜穴播比对照增产13.7%,最佳栽培模式为全膜覆盖膜侧种植。  相似文献   

16.
覆膜方式对旱地糜子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旱地不同覆膜方式对糜子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籽粒灌浆期,与露地条播相比,膜侧穴播、平膜穴播地上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增加55.56%、27.88%,籽粒干重分别提高9.25%、24.90%。覆膜能够促进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高于叶、鞘,其贡献率高达55.31%~56.08%。覆膜处理对糜子单株粒数、千粒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膜侧穴播、平膜穴播分别比露地条播增产40.52%、51.2%,说明膜侧穴播对糜子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促进效果优于平膜穴播,有利于糜子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会宁县柴家门乡进行了胡麻水地覆膜穴播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坝亚11号有效分茎数、分枝数较多,抗倒伏性较强,折合产量为2646.15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48.49%,可作为首选品种在不保灌区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膜种植对旱塬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覆膜种植技术的水分高效利用机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垄膜沟播、平膜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降水生产效率、休闲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0~200 cm深度的水分消耗要大于对照,并且在100~200 cm深度土层的水分消耗分别比测控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11.5%和34.1%;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水分利用率和降水生产效率分别高于测控施肥处理30.18%,41.45%和31.01%,48.05%,且差异显著;休闲效率比测控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4.9%,但差异不显著;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测控施肥处理增加了38.04%,48.07%和25.92%,43.65%。从各个水分利用情况来看,平膜穴播是一种高效的种植方式,值得在旱塬冬小麦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2种模式下,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及膜侧沟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普遍增温效应,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地温覆膜处理较露地对照(CK)高0.77℃.覆膜增温效果在3种种植方式间以全膜穴播模式最高,全膜穴播覆土模式次之,膜侧沟播模式最小;春、秋覆膜对土壤地温影响差异不大;覆膜增温效果表现为:土壤下层>上层,早晨>傍晚>中午.  相似文献   

20.
胡麻是崇信县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为了探索胡麻的最佳栽培方法,本试验对胡麻不同覆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胡麻的分茎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提高了胡麻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