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东省信宜市池洞镇和水口镇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了不同坡 位(上坡位和下坡位)和不同密度(低密度 1 350~1 700 株 /ha、高密度 1 950~2 475 株 /ha)桉树林个体生 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Simpson 优 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林生产力和林 下植被多样性,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和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上坡 位,但下坡位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低于上坡位;(2)密度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树高 和林分蓄积量,高密度桉树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低于低密度桉树林。总体而言,肥力条 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生长,产量更高,坡位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不同;高 密度(1 950~2 475 株 /ha)造林时,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存在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指标,在进行结构化森林经营(S)、近自然森林经营(N)、传统森林经营(T)和不经营的对照经营模式(CK)设计的基础上,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草本物种多样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龄林阶段,对照经营模式(CK)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57、0.75、0.70和1.73;与其他模式相比,对照经营模式(CK)更有利于草本物种多样性发展;(2)在中龄林阶段,除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外,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N)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优于其他经营模式,分别为1.55、0.78和0.72,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N)更有利于维持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3)在近熟林阶段,4种经营模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均依次为近自然森林经营(N)、结构化森林经营(S)、传统森林经营(T)、对照经营(CK),其中近自然森林经营(N)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59、0.75、0.72和1.61,结构化森林经营(S)、传统森林经营(T)在维持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经不同措施改造后的辽东山区次生林进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了该次生林下物种丰富度Margalef、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改造后林下植被数量和物种数均高于对照区。改造后草本和木本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对照区,而优势度指数均小于对照区。可见,改造措施可以改变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增加植被数量和种类,加速林下植被演替,增加森林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沙日温都栎林自然保护区蒙古栎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13科、14属、16种草本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林分密度为750株/hm2时,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林分密度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树高、胸径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不相关。综上所述,最合理的蒙古栎林密度为750株/hm2,该密度下最有利于蒙古栎林及林下草本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主要分布在2m~8m。同时,主林层林木数量大幅降低,林下更新的乔木和灌木表现出逐步进入主林层的趋势。试验林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林分无显著差异,表明伐除杉木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试验林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因此,近自然改造促进了杉木人工林下乡土树种的更新和生长,使林下乡土树种生长更新加快,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老龄林)为研究对象,调查16块1 hm2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1 cm的木本植物相关信息,分别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并采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范围检验方法对不同群落的各项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Gleason指数外,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物种多样性方面,各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 (Gini)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群落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 6,-0.967 0和-0.962 1.综合来看,中龄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要低于其他群落,而生态优势度指数显著地高于其他群落.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中部山区不同林龄(3 a 生和 5 a 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 统计和分析了桉树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结构与分布)和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3 a 生桉树林下植被共 记录维管束植物23 科 31 属 33 种,5 a 生桉树林林下植被共记录维管束植物 24 科 32 属 35 种,不同林龄 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乔木幼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均明显不同;(2)林龄对 桉树林下植被丰富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优势度和均匀度影响较大;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林下灌木层 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下降,其中灌木层下降幅度大于草本层。总体而言,林龄对林下植被的 种类组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林下植被的结构与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冀北山地6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600株/hm2密度的林分林下草本植物物种数、草本生物量、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大。  相似文献   

9.
在黄柏山林场4种典型人工林中设置样地,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特征。研究表明:1)檫杉混交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最高。2)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类型都呈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说明乔木植被类型对于林下物种及其多样性影响较大。在营造人工林时,树种的选择对于其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3)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草本灌木。可能由于4种林分的郁闭度都较高,影响了灌木层生长,同时也为草本层喜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定条件。在黄柏山林场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和兴安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对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一家河牧场境内,具有26年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和兴安杨两种不同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如下:(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木一致,即草地>林缘>林中心(除D样地),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其他各指数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林中心>林缘>草地(除D样地).(2)营造人工林也不一定会造成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减少,营造人工林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与所造的树种有关.(3)从植物科、属、种β多样性指数的测度结果看,其变化规律基本是一致的,人工林中心的草本物种变化比林缘的变化大.  相似文献   

11.
闽北山地坡位对闽楠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选择闽北山地不同坡位的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保存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生物量以及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位显著影响了闽楠人工林的生长和林下植被组成,不同坡位上闽楠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量均为下坡位大于上坡位,不同器官生物量除细根的生物量为下坡位与上坡位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器官的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闽楠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均大于上坡位,在选择闽楠造林地时,应尽量选择下坡造林,不宜选择上坡造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杨树人工林林下共发现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8属,其中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植物种的62.51%;林下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的78.13%,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00%,其次为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0~3.17,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5~2.34,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0.48,林龄32年生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林分郁闭度和密度与林下灌木层盖度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人工林郁闭度较高时,林下无灌木层形成。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而林分密度与草本层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Shan...  相似文献   

13.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71-176
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分析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结果表明:36个样地中共有植物62科104属132种。从整体来看,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从6个不同单元景区的滨水绿地比较,各指数的表现不尽相同。木龙湖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最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有相同趋势,乔木层Simpson指数在不同单元景区绿地中数值差别不大,而灌木层Simpson指数中,漓江最小;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中,木龙湖最高。灌木层与草本层的Pielou指数差异不大,乔木层的Pielou指数桂湖最小。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管理》2017,(1):63-69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带以及不同样线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窗口宽度为6个样方时,能够清晰地划定此交错带的边界。东、西、南、北样线生态交错带的宽度分别为120,120,120,140m,距湿地核心区距离分别为180,220,240,200m。2)不同生境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3)北样线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值,而西样线4多样性指数均为最低值。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混交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以及林下植被长期影响,以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秀山村2013年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林下植被数量特征及物种组成为指标,评价了不同混交方式对杉木生长量以及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杉木×南方红豆杉混交模式的杉木生长量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间空地在森林动态演替中的作用,文章以呼伦贝尔市30 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个大小不同林间空地,对林间空地内植物种类和数目进行调查。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不同面积等级林间空地内物种多样性差异。得出在森林经营实践中,可以进行开林间空地式的改造和抚育经营,同时,在开林间空地初期可以补植适量植物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进行拓展,从而提高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开林窗与封禁对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兰林管局典型的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开林窗、封禁等改造措施,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通过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经营措施下的生物多样性及样地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开林窗面积中等及较小的样地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而开林窗面积较大样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成降低趋势;封育区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对照区,而封育区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仍小于对照区;该实验区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为乌苏里苔草。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间平均联结法对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进行划分,并应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森林可以划分为5个群系组和31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最低,常绿落叶阔叶人工林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优势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柏木低效林是四川盆地丘陵区一种典型的低效林类型。通过5年对四川省阆中市哑口乡低效柏木人工林设计的4种间伐强度的低改试验,进行了林分生长量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对低改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影响显著(P〈0.01),其生长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但保留密度2,490和1,560株/hm^2的2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3)林分低改后,增加了林下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减低了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作为水土保持林,可对柏林低效林进行50%的抚育间伐,即保留密度在2,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东南地区国有钦廉林场4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林下的多样性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林下植物种类多样性表现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林分的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1.47和0.58,均为各个林分中最高;桉树人工林中密度的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均高于其他坡度的林分,表明了桉树人工林中密度植物种类丰富,林下光源充足;桉树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的平均值分为1.150,而草本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平均值为1.057。并得出了伴随着林密度的变化,光照可从林分不同方向,如各个侧面透过林分照射于林下植被,可给林下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提升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