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针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为荒山造林所需,开展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定量选择研究。以银合欢、念珠相思、黄豆树、加勒比松、山合欢为参试树种,造林5年后,进行高、径及冠幅生长分析。依据测定数据,制定出本区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选择标准。其数量选择标准为27480。用此标准对参试树种进行反馈选择,评选出银合欢、黄豆树、加勒比松为元谋干热河谷区的造林树种。文章除论述元谋干热河谷区的自然条件、参试树种的高、径生长状况和分析结果外,还详细介绍了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会泽县干热河谷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造林难度大,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是关键,在造林树种选择方面要结合当地光热条件,选择出具有经济性又有防护性的适宜造林树种,通过造林试验筛选出适宜干热河谷地区造林的肉苦棟、泡椿、合欢、余甘子、膏桐,山毛豆、攀枝花、铁刀木等树种,在造林技术方面采用一系列的科技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搞好施工设计,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通过对热区山、水、田、路、村的生物工程综合治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为此,提出了建议:把会泽县干热河谷地区25°以上的坡耕地纳入国家退耕还林项目,荒山造林纳入长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项目;发展当地经济时,进行果、粮、树混作,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我省干热河谷和一部分偏干热的地区,荒山比较集中,是重点造林区。解放以来,对这些地区的造林问题,巳经做过不少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在树种选择上一直只侧重于用材林树种,这是这些地区几十年来造林成绩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干热地区由于  相似文献   

4.
付昌立 《四川林业科技》2009,30(4):107-109,116
根据多年在宁南县干热河谷造林中的经验,对宁南县干熟河谷造林立地类型划分、树种选择、造林方法、整地方法和幼林的抚育管护等技术措施进行了科学总结,提出了干热河谷造林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干热河谷区气候燥热,土壤瘠薄,造林难度较大,我省经多年造林试验,筛选出适宜这种自然条件的造林树种达数十种,现择其要者作简要介绍: 山地适宜树种: 1.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此为松科松属的三个造林先锋树种。思茅松早期生长较快,但耐干瘠程度远不如云南松及马尾松。这三种树一般适宜种植于干热河谷区的上沿,即年降水量在700毫米至900毫米,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至4倍,干燥度1.3—1.6的地区;在更为燥热的干热河谷区中段则不易成林。 2.栓皮树、麻栎:是干热河谷地区松类的重要混交树种。主  相似文献   

6.
元谋干热河谷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区气候炎热干旱,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强烈,给造林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木豆根部具有根瘤,是干热河谷地区荒山、退耕还林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在对印度木豆多年适应性研究和木豆造林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在该区域采用木豆进行造林的关键技术,即选择合适品种,采用鱼鳞坑或隔坡水平沟整地造林方式,施足底肥,直播造林,加强管理等。可为干热河谷区的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会泽县大海乡高寒山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多年造林不见林的现状,依据高寒山区的自然条件,通过调查总结提出了大海乡高寒山区造林树种选择及营林措施的相关技术建议,为增加高寒山区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区环境脆弱,生态修复困难。在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金沙江、红河、澜沧江和怒江等流域。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我国干热河谷区的气候特征、土壤特征、植被情况及造林技术,分析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的优缺点,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我国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树种配置较单一,造林成活率较低,综合效益较差;需优化造林树种及配置,创新造林方法及种植设备,保护原生生态环境,建立长期生态环境监测及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香须树     
香须树颇耐干热、瘠薄。是我省低海拔干热河谷地区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快、成材早、材质优良、用途广、可上山造林等优点。而在我省干热河谷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林比较困难,为加速绿化,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香须树是值得重视的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0.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文中阐述了程海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情况和主要造林树种,对程海流域造林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出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效益最大化等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该区域立地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抗逆性特征、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位等方面,总结出适合程海流域造林的备选树种和干热河谷区造林及树种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定县干热河谷地区包括东坡乡等7个乡镇1365.9km^2,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热,因此造林成活率低。自1999年以来,随着中德合作造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其造林成活率达91.9%,保存率89%。文章总结了历年造林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认为采取良种壮苗、树种选择、集水保墒、适时造林、加强抚育等措施,干热河谷地区的造林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元谋干热河谷区9种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的9个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经对各观测树种水分状况、保水能力、蒸腾速率的分析对比表明:多数相思类树种主要通过减少叶子蒸腾耗水以提高其抗旱能力,蒸腾强度小有利于这些树种渡过旱季。乡土树种坡柳和桉类树种(除大叶桉)旱季蒸腾作用比较强烈,但离体叶片失水速度不快,它们具有特殊的水分平衡机制和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以此增强对干热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此项研究为正确选择元谋以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适宜造林树种,以及人工林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干热河谷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所取得成效,提出了适宜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保水剂应用技术及坡改梯工程等对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干热河谷典型地区的植被恢复为主要内容,对树种选择,造林整地、节水保水技术、植被恢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概述,提出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建议,为该区域多目标可持续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元谋干热河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开展了耐旱性树种选择研究和引进树种驯化适应性种植,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封山育林造林技术措施、营林造林配套技术应用,提高了造林预整地质量。着力推出保水剂技术应用,探讨了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林率。总结了元谋干热河谷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中的经验,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麻疯树耐旱、耐瘠薄,广泛分布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不仅是干热河谷地区的水土保持树种,也是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的能源植物。受立地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双柏县麻疯树座果率低、单株产量小,产量极不稳定。2006~2011年在双柏县大沙坝进行不同整地措施和苗木类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科学整地、科学选择苗木及合理密植可促进麻疯树速生、丰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17.
元谋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定量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为荒山造林所需,开展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定量选择研究。以银合欢,念珠相思,黄豆树,加勒比松,山合欢为参试树种,造林5年后,进行高,径及冠幅生长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绿化造林难度最大的干热河谷地区选择了喜光,耐干旱,耐土壤瘠薄,且能迅速覆盖地表的先锋灌木树种车桑子,要在永胜县猫猫山试验,其成效面积占宜播面积的84.4%。试验的成功,扩大了车桑子的飞播面积,车桑子播区建成后,将为我省干热河谷地区增加32502hm^2的灌木林地,每年增加蓄水量682.5万m^3,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干热河谷的概念及干热河谷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近50年来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阐述了元江县多年来实施干热河谷造林的历史进程,提出了在干热河谷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绿化造林难度最大的干热河谷地区选择了喜光、耐干旱、耐土壤瘠薄,且能迅速覆盖地表的先锋灌木树种车桑子,经在永胜县猫猫山播区试验,其成效面积占宜播面积的84.4%。试验的成功,扩大了车桑子的飞播面积,车桑子播区项目建成后,将为我省干热河谷地区增加32502hm~2的灌木林地,每年增加蓄水量682.5万m~3,保土19.8万t,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