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指出了近几年,我国桉树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强以及使用范围广的特征,能有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桉树种植项目开展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提高种植管理效果,从而发挥其实际作用,维护桉树种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从桉树生长特性出发,对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释,并集中讨论了桉树的培育对策,旨在为种植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桉树最早产于澳洲,由于自身种植耐瘠薄性,加上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大用途,当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得到广泛的种植。对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及运用实践进行了探讨,从桉树苗木选择、立地条件、造林密度控制、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变桉树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建立集约化经营模式,全面扩大桉树种植面积、提高桉树种植质量与产量等建议,以获取更高的种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对于广西这些经常发生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地方而言,出现了许多关于种植桉树的争端,大面积的种植桉树有利也有弊,因此受业内争议颇多。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大面积种植桉树对生态环境和土壤的影响不仅是学术理论的需要,更是促使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以广西为例,分析桉树种植的现状和形势,并探讨了桉树种植对生态环境和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种植桉树人工林为东方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大面积种植也产生了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桉树人工林的专业调查,评价桉树对东方市林业发展的贡献及存在问题,探讨桉树在东方市可持续发展种植及经营模式,为林业决策管理部门和营林实体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桉树种植不仅极大地填补了我国木材的短缺,而且桉树经营形成的产业链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致富脱贫。但是在长期的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由于人们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短期采伐模式,加上品种单一、纯林连载等因素,导致了土壤肥力的破坏、水源的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基于此,阐述了桉树人工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及危害,以广东省桉树改培实例研究项目探究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近年来桉树人工林产业的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产生的生态问题同样受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论述了我国桉树种植的现状,分析了桉树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通过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来提高林内土著植物的多样性,通过调整和优化桉树种植模式保持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并且减少林地水土和养分流失以及强化桉树种植管理法规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对策并对我国发展桉树种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桉树种植者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桉树由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南方各省区发展最快的树种之一。随着桉树大面积连片种植,重大病虫  相似文献   

8.
桉树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桉树的生态特征和桉树种植的经济效益.详细地论述了桉树育苗技术中苗圃地的选择及处理、营养土的配制、育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9.
广西桉树人工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西境内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状态,将桉树与其他当地种植树种进行了经济比较,总结了桉树经济效益,并对广西区内各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展开了评估,评定了广西桉树人工林优势生产区域,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桉树是广西地区主要的经济性树种,桉树种植为满足市场对木材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深入阐述了桉树无节枝修枝技术,分析了无节枝修枝技术对桉树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期不断提高桉树木材的品质,增加广西地区桉树种植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桉树的生态特征和桉树种植的经济效益。详细地论述了按树育苗技术中苗圃地的选择及处理、营养土的配制、育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阐述红河州的桉树引种栽培历史、适应性表现、栽培品种及面积、桉树林产品的加工利用、引种栽培取得的成绩及经济效益等情况,分析红河州桉树发展中尚存在着品种较少、经营粗放、种植水平低下、产品利用单一等问题。藉此,提出扩大桉树品种,提高桉树种植水平,加大桉树科研工作,积极开展试验推广工作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桉树的生长环境,重点探讨了桉树种植抚育过程中的技术措施,从林地选择、苗木选择、株行距的确定、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提升桉树造林成效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桉树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桉树是所谓的"抽水机"、"抽肥机"等生态问题,主要是人们不科学地进行桉树造林措施和种植管理造成的。提出了严禁将水源涵养区、陡坡水土易流失地等作为桉树造林地,将桉树与其他天然林或次生林镶嵌种植,可克服所谓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省各地发展桉树的速度很快,形势喜人。但一些地方由于对造林地的选择不够严格,立地营养状况不甚清楚,桉树种植后由于土壤中矿物元素过少或过多造成生理失调,林木生长速度下降以至出现各种异常症状,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其损失会加重。为及时准确掌握桉树出现的异常症状,有效采取补救措施,排除生理失调而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促进林木健康生长,获得预期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7.
桉树的生长特性与种植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桉树原本生长在澳洲大陆、新几内亚岛、印尼以及菲律宾等地。在19世纪的时候,桉树被引种到世界的各个地区。由于桉树的适应性较强,同时用途也十分广泛,因此在我国得到大量种植。阐述了桉树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针对桉树的生长特性与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近年来林下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该发展模式对于缓解林农利益和林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桉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在我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桉树前期产出低,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我国南方地区试验了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其中林药模式可以提高桉树产量和中药材生长量、提高林分生物量等。结合惠州市惠城区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药材种植的实际,对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徐大平  张宁南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179-187,201
在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性经营的思想,促进人工林产业生态化。从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及对区域水分平衡影响的研究,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研究,桉树人工林化感作用(Allelopathy)研究三方面对我国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的基本结论:(1)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由气候条件、立地状况和树木生长特性共同决定。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或轮作、适当延长轮伐期、整地时尽量避免破坏植被、缩短林地裸露时间、保护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营林措施,可以提高桉树人工林在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2)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桉树人工林普遍存在地力衰退的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机耕全垦导致土壤和养分流失十分严重;全树(含凋落物)利用导致养分循环不畅;不合理施肥导致元素之间的供给不平衡。早期种植的桉属树种凋落物少、热带土壤本身的脆弱性和降雨量集中也促成了地力衰退的发生。目前由于整地措施的改进、施肥量增大和元素间搭配更加合理、树种的改良和在桉树人工林内采集燃料的减少,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已经得到根本性的逆转。(3)部分学者在实验室高度浓缩的情况下,发现桉树同其它植物一样,有化感物质的存在。但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而广东雨量丰富,桉树能同绝大部分林下植物共生。只要合理地经营桉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会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西巨尾桉人工林缺素病症的综合调查与分析表明: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普遍呈酸性,土壤氮、有机质含量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和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属于低水平,速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属于极贫水平,在这样的土壤种植桉树人工林易出现缺素病症,特别易表现出缺硼、缺锌、缺钙和缺镁等的综合缺素病症。造成桉树缺素病症发生普遍主要是由于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开展桉树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是有效防治和缓解桉树缺素病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