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快讯速递     
《中国林业》2020,(1):58-59
八步沙“六老汉”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深入挖掘中国治沙典型,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一起配合中宣部推出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治沙造林先进集体“时代楷模”,广泛进行事迹宣传。  相似文献   

2.
正事件:中央宣传部3月29日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  相似文献   

3.
近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小地方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典型事迹经媒体播发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他们不畏艰苦、建设生态家园的奋斗精神,打动着干万人的心。20世纪80年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八步沙,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吞噬农田和村庄。面对黄沙漫卷的不毛之地,有的人选择了远离,有的人却选择了留下,并且改变它。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  相似文献   

4.
昔日沙赶着人跑,如今人顶着沙进。38年,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加入治沙行列,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建成了防风固沙绿色长廊,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21.7万亩,治沙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绿色在八步沙延展。“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在大漠深处开花结果,当地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5.
<正>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举目远眺,察看林场整体风貌,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  相似文献   

6.
<正>8月25日上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武威篇)拉开帷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有冬,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郭平,甘肃省武威市市长周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主播郭志坚,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职工(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管护员(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技术员(大学生代表)陈树君,武威市广播电  相似文献   

7.
<正>1.突出贡献:甘肃省古浪县六位普通的老汉38年带领群众治沙造林21.7万亩,植树4000万株,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他们以愚公移山的毅力,用执着坚定的行动,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主要荣誉:2019年3月,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  相似文献   

8.
<正>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举目远眺,察看林场整体风貌,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正>7月11日上午,时代楷模一一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宣讲报告会,在宁夏回族自治阪银川市行政中心礼堂举行。报告团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平凡而又感人的治沙故事。报告团成员贺中强是八步沙林场职工,在为大家讲述当年老…辈人艰苦奋斗的治沙故事时,他几度哽咽。他说,"我今年已经50岁了,有人间我还能干多久?我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条件这么好,我不但要干,还要一直下下去!"铿锵的话语,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80年代初,甘肃省古浪县六位普通的老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摁下手印,誓将沙漠变绿洲。38年过去,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带领群众治沙造林21.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引起强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只蝙蝠的自述”在朋友圈火了。蝙蝠全身携带100多种病毒,这些病毒对于蝙蝠来说影响极低,但对于人类而言,足以致命。从2003年SARS疫情到当下的新型肺炎疫情,其“病毒源头”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野生动物”、“野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17年前吃野味吃出了SARS,而一些人仍不收敛,直到今天仍有人对“吃野味”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2.
13.
人们在反思人类历来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中觉醒,呼唤绿色教育。我国高校面对综合性的自然生态问题、人类社会问题,绝不能袖手旁观。全球掀起了一股高校绿色教育的热潮。我国高校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中的绿色教育现状如何,应该如何加强,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为纠正植物学专著对传统名花“绣球”和“粉团”的错误考订,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进行了文献考证和实物比对。结果表明,《中国植物志》中的粉团Viburnumplicatum Thunb.实乃典籍中的绣球;而该书的绣球Hydrangeamacrophylla(Thunb.)Ser.,才是真正的粉团(该种曾称“八仙花”,更谬甚)。本文还对它们混淆的根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用电告急,许多地方又开始拉闸限电。拉闸限电,对谁来说都是有影响的,许多人质问为什么就不考虑多建一些发电站?但我却为拉闸限电叫好。为什么,因为这至少“拉”醒我们的节能意识。缺电其实是个世界性问题,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别的国家同样会面临盛夏用电危机,那么他们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森林给维也纳带来的效益, 介绍了维也纳城市森林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维也纳森林的经营管理已证实, 把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和社会效益结合成一体, 实行多功能永续经营是可以做到的。10万公顷维也纳森林年产木材40万立方米; 此外还可保护水源, 提供游憩场地; 保证野生动物繁衍栖息; 发挥防风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绿色装修”的热衷也日益升温。设计是龙头,在设计阶段引入绿色的理念,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装修人员来说,都尤为必要。 何为“绿色设计” 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界著名专家、清华大学美术院环境艺术系主任郑曙光教授认为,要弄清楚什么是绿色设计,首先就要明白绿色概念的由来。 绿色就其自然属性而言源于植物的物质素象,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提到猴,人们总想起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这部拍摄长达17年之久的电视剧,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维妙维肖的表演,将美猴王威风八面、不畏强暴、忠诚勇敢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因成功扮演美猴王而扬名海内外,并有“当代美猴王”、“国猴”、“再世孙悟空”、“天下第一猴”、“猴圣”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衢州位于钱塘江源头,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衢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走出了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记者就生态文明建设和衢州的“两山”实践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