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对广东省杉木遗传改良协作组从省外地区引进的系列杉木家系在粤北地区的早期(1.5年生、2.5年生)生长表现(树高/胸径)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各引种家系尤其是家系内单株早期生长表现存在较大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引进的杉木第3代家系大部分(91.3%)表现优异,与广东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早期生长相当甚至更好,引进的江西陈山红心杉与广西杉木家系各有11个家系表现较理想。经初步选择,共有145个优良家系优良单株可作为广东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补充资源的候选来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全垦整地、大穴栽植、间种花生与大穴栽植、刈灌抚育两种整地、抚育方式下杉木幼林生长效果的比较,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杉木可作为皖中低山丘陵区一个优良的用材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4.
杉木作为经济植物,在我国建设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而在杉木的栽培过程中,整地质量与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杉木幼林的生长。从几种不同的整地方式着手试验分析研究,从数据中得出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整地成本等,进而为杉木幼林生长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会同,绥宁,桂阳试验点的不同整地方式试验,对12,10,4年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材料分析,提出了几种主要立地指数造林地最佳整地方式:即14立地指数的采用全垦大穴或大穴整地;16立地指数采用大穴整地;18立地指数采用中穴或小穴整地。 相似文献
6.
7.
8.
葛自然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19(2):10-12
通过对杉木丰产林基地第一代种子园种子与普通种子的幼林生长量对比,不同整地方式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施用基肥对幼林生长的对比试验,得出采用良种能使林相整齐,立地指数在14以上大穴地和立地指数16以上中穴整地效果较好,施用基肥可使幼林提前郁闭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杉木人工林不同整地方式对水土保持和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山区现行三种整地方式的水土保持作用和杉木幼林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连续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整地方式的水土流失均轻微,年土壤流失量:全垦大于水平带垦大于自然对照区;年迳流量:水平带垦大于自然对照区大于全垦大于穴垦;年迳流量是年土壤流失量的272~707倍,而土壤流失中的养分损失,却是迳流中养分损失的96倍左右,所以要维护地力,保土比保水更重要,三种整地方式的幼林生长的差异不很显著;单位面积用工量以穴垦最小。综合考虑,在坡度较大,土壤肥沃,劳动力紧张的南方地区,宜推广水保效果好,整地用工少,幼林生长良好的穴垦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1.
3种不同复合肥对杉木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肥料品种开展杉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肥料Ⅰ(N∶P_2O_5:K_2O=12∶12∶6)最有利于林分胸径生长,肥料Ⅲ(N∶P_2O_5∶K_2O=16∶16∶16)最有利于林分树高生长,肥料Ⅱ(N∶P_2O_5∶K_2O=15∶9∶6)介于二者之间。肥料Ⅰ在施用45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量达最高值,分别为3.08 m、8.60 cm;肥料Ⅱ在施用45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量达最高值,分别为3.62 cm、8.28 cm;肥料Ⅲ在施用40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达最高值,分别为4.70 m、7.60 cm。当施肥量均为300 g/株时,肥料Ⅲ树高净生长量显著高于肥料Ⅰ和肥料Ⅱ,肥料Ⅰ的胸径净生长量高于肥料Ⅱ和肥料Ⅲ。 相似文献
12.
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林林分6年生时平均树高可达3.11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1 m;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89 m、3.3 cm、0.00241129 m3。杉木幼林阶段生长较快,具有生产潜力及广谱性,可在将乐县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杉木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由粉砂员岩坡积母质发育而成的硅质黄红壤上,经不同施肥量及配比12个处理、不同施肥时间10个处理5年试验研究表明,杉木幼林施氮肥和钾肥无显著效应,施磷肥效应显著。造林当年及第3年各施钙镁磷肥50g/株,与对照比较,杉木幼林地径、胸径、树高、蓄积分别增加15%、18%、15%、53%,取得生长效应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水平。配比施肥效应以造林当年与第3年每株各施尿素30g、钙镁磷肥,100g最佳,但配比施肥效应仍以磷肥效应为主。施肥时间以造林当年与第3年隔年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选择巨尾桉、马尾松、木荷分别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以杉木纯林作对照,对造林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巨尾桉混交中杉木的树高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巨尾桉的生长和蓄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混交树种,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模式,可见,巨尾桉对杉木的树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长率。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于1976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全国性杉木地理种源全分布区试验。据27年、9年和6年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表现优良的种源到成熟期多数仍表现优良,说明了优良种源生产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27年生材料研究结果,福建建瓯、广东乐昌、广西融水等种源属于持续速生型,江西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排在前9位的种源是:福建建瓯、广东乐昌、广西融水、江西安福、江西全南、江西铜鼓、浙江龙泉、四川雅安、贵州锦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育苗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从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1年生杉木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31.38 cm、4.51 mm,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25.69 cm、3.34 mm)。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杉木苗的根冠比分别为0.24、0.16;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分别为84.3、68.8条。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说明沙床较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更利于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采用沙床培育的苗木出圃率为88.75%,显著高于托盘培育的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17.
杉木对不同岩性土体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在不同岩性土体上进行了杉木栽植的研究 ,10a试验结果表明 :杉木的高、径生长以及生物量在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土壤上的差异是很显著的。其中以玄武岩与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杉木生长最好 ,依次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变余砂岩 ,而以煤系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杉木生长最差。不同岩性土体上杉木的生物量与其树高、胸径生长相关 ,反映在杉木生长好的岩性土体上的杉木生物量为高 ,但随着杉木的生长势降低 ,其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大。该研究为南方山区杉木立地分类中应重视岩性因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与枫香、杉木纯林进行了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改善了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与杉木纯林相比,11年生混交林蓄积提高34.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3.3%,含氮量增加12.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5%、8.3%和11.3%。营造杉木枫香混交林是杉木纯林皆伐迹地更新,防治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