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通过文献查询、访问、样线及样方调查法,调查了雪宝顶保护区内连香树的分布、种群结构、更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有连香树894株,分布于海拔1 600~2 400 m范围内,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的木梳坝与杜平坝,分别为174株与397株,占总数的19.46%与44.41%;胸径在5~45 cm之间的有618株,占总数的69.13%;连香树主要分布于东、东北、北、西及西北坡向,占总数的72.97%。  相似文献   

2.
川滇高山栎种群统计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生物量结构等方面探讨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海拔梯度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种群径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的双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2 cm~4 cm,约占70.33%;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的单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1 cm~3 cm,约占76.35%.(2)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高度级峰值出现在2 m~3 m左右,约占65.38%;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随高度级增大,高度级百分率呈递减趋势.(3)川滇高山栎种群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其平均总生物量为26 408.7 kg·hm-2,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29.85%、18.54%、18.54%和6.91%.海拔2 720 m~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1皮的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 m~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皮的比例约为4221.  相似文献   

3.
从年龄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3方面分析了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的结构特征,采用Greig-Smith的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和方差/均值比率法、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Ⅱ龄级的分株所占比例最高(42.3%),其次是Ⅰ龄级的分株(28.9%),表明粽粑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地径主要分布在0.81~1.40cm,占总分株数的88.54%;高度主要集中在169.1~229.0 cm,占总分株数的51.8%。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龄级有关,除Ⅰ龄级呈随机分布外,其余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2017年6-8月,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对长兴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县古银杏有4 047株,分布较集中,主要位于小浦、煤山、林城3个乡镇;树龄100~1 200 a,集中于100~300a,有3 819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94.37%;树高6~35 m,集中于10~20 m,共2 945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72.77%;胸围0.80~7.52 m,集中于1.0~2.0 m,共3 234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79.91%;平均冠幅5~28 m,集中在10 m以下,共2 528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62.46%;古银杏树龄(Y)与测围(S)存在线性关系,Y=0.071 8S(R~2=0.970 2)。  相似文献   

5.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 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 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 720~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 720~2 920 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 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 020~3120 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 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 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相似文献   

6.
2011年1~5月,采用访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景东县对景东翅子树居群数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景东县境内共分布有景东翅子树2 432株,分为9个居群,面积共计70.8 hm2,分布区涉及5个乡镇;高度1~5 m的景东翅子树植株数量占总株数的61.22%;景东翅子树的平均分布密度为34株/hm2;景东翅子树的平均分布海拔为1 440~1 530 m;有60株景东翅子树分布在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余全部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外;景东翅子树划分为8级立木径级结构,生长期分4个阶段,为下降型居群,居群数量不断减少,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古树常被称为"活化石",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气候、生态、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为进一步掌握西藏高原地区的古树资源,以及分析影响古树生长的主要因素,对西藏昌都地区的古树资源进行分析。【方法】以西藏昌都市居民点散生古树为例,通过对古树的分布特征、年龄结构、海拔梯度以及古树保护的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西藏昌都市主要的古树种类为藏川杨、昌都杨、核桃、大果圆柏、旱柳以及沙棘等。从昌都市各县区古树分布情况来看,其中洛隆县古树数量及种类最多,其次为贡觉县,江达县与丁青县的总面积在昌都市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但是古树分布最少。从古树的年龄结构来看,其中年龄范围在100~299 a间的三级古树约占总株数的26.09%。二级古树株数比例最大,约为39.13%。一级古树的株数比例约为34.78%,其中500~699年龄阶段的古树最多,大于1 000 a的古树有5株。从古树的海拔分布情况来看,本次调查的古树名木的海拔分布从2 330 m至4 374 m,海拔跨度达2 000 m以上。海拔最低的树木位于2 330 m芒康县木许村的核桃古树,其年龄约为540 a。海拔最高的古树位于海拔4 374 m卡诺区俄洛镇的柏木古树,年龄约为1 290 a。大部分的古树分布于3 300 m至3 900 m之间,且在该海拔范围内,古树年龄跨度较大,在3 900 m以上共有28株古树。本次调查的所有古树中,权属为集体的古树占大部分,其株数比例约为86.4%。从古树分布区域看,约有87.94%的古树分布在乡村。从生长势来看,约有84.82%的古树为正常株。就生长环境而言,处于良好环境的古树约占81.32%。【结论】从藏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古树保护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就本次古树普查工作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海拔固定样地实测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样地天然更新苗径级结构、种群密度、林分郁闭度、群落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不同海拔高度天然更新密度差异显著(p0.05)。天然更新幼苗密度低海拔地区最高,高海拔次之,中间海拔较低;(2)青海云杉不同海拔梯度更新苗平均基径为2.47cm,海拔2 500m平均胸径最小为1.63cm,海拔2 900m最大为3.8cm。(3)海拔2 500m草类青海云杉天然更新株数1 800株/hm~2为更新良好,2 700m、2 800m藓类青海云杉天然更新株数分别为1 975、1 375株/hm~2为更新一般,2 900 m、2 930 m、3 000m草类青海云杉更新株数为300、50、275株/hm~2为无天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广西银杏冰雪灾害调查及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2月广西银杏产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银杏树主侧枝因雨雪结冰重压断裂的损伤较大,调查结果表明:(1)海拔100~400 m的断裂损伤轻微;(2)海拔401~600 m的银杏大树断裂损伤率为100%,单株主侧枝断裂损伤在50%以上的为2.302 5万株,占银杏大树的30.46%;银杏幼树断裂损伤率为75%~100%,单株主侧枝断裂损伤在50%以上的为142.225万株,占银杏幼树的13.17%;(3)海拔601 m以上的断裂损伤严重,断裂损伤率达100%,其中,银杏大树单株主侧枝断裂损伤在50%以上的为1 037株,占该海拨株数的96%,是银杏大树的1.37%,银杏幼树单株主侧枝断裂损伤均在80%以上,为28.34万株,占该海拨株数的100%,是银杏幼树的2.62%.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银杏冰雪灾害的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人为干扰下毛环方竹无性系种群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仅分布在中国贵州斗篷山,属于极度濒危物种的毛环方竹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从龄级、径级和高度级3个方面对人为干扰下毛环方竹无性系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环方竹无性系种群的年龄结构中,龄级为Ⅳ和Ⅴ的分株数量分别占总分株数的30.0%和34.4%。胸径的最大值5.3 cm,最小值0.3 cm,平均值1.7 cm,主要分布范围为1.1~1.9 cm。高度的最大值为9.8 m,最小值为0.4 m,平均值为4.8 m,主要分布范围为3.1~7.0 m。胸径和高度随龄级的增大而增大。毛环方竹无性系种群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方面,幼树的聚集程度较高,从幼树到大树聚集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即有扩散的趋势,其中幼树到中树的扩散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所知的四川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对该地区在地震前后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物种资源的保护。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关键时间节点,从2003—2018年每隔5年,选取了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利用生态景观格局类型及景观生态指数来分析两次地震前后15年间白河自然保护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上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由裸岩、草地/灌木、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5种类型组成。在Fragstats4.2中选取8个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斑块类型水平上,2003—2018年白河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其次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且两次地震均导致主要景观类型所占面积下降,各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类型平均面积减小,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水平上,两次地震导致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空间异质性程度下降,各景观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差距增大,整体景观朝着非均衡化方向发展。本研究结果对地震前后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以及物种资源尤其是川金丝猴的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样地调查为主,结合访问了解和查找资料,对湖南省新化县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连香树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连香树处于高度濒危状态,表现为呈单株分布,2个调查点仅各见1株;树龄均超过100年,树体部分枯朽;林下无幼苗更新,立地条件较差。分析了湖南省连香树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个体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人工种植的连香树在树龄为6年后即开始郁闭,连香树生长极快,6年可郁闭成材。另外,连香树地径生长高峰期在第6~7年龄、胸径生长高峰在第5~6年龄、树高生长高峰在第4~5年龄,材积生长高峰期在第8~9年龄。建立了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4个生长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利用生存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连香树种群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其种群内幼苗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2)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Ⅱ龄级出现峰值,即幼苗死亡率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连香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逐渐衰退的特点,目前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苏州光福木荷林林分特征及经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对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的林分特征、直径分布和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种群在林分乔木层中占绝对优势,并处于旺盛生长期.以Weibull分布拟合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乔木树种直径,发现Weibull分布均可以较好地描述光福木荷林主要乔木树种分布;偏度为偏左,峰度值为正.林分蓄积量67.211~246.088m3/hm2,其中木荷平均胸径6.473~11.480 cm,平均树高6.35~13.53m,蓄积量32.517~205.598 m3/hm2,占全林蓄积量的31.17%~99.87%.  相似文献   

17.
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但却具有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等开发高端生态旅游的基础优势。文章以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探讨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朱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1998年对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考察。其生态评价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珍稀动植物的荟萃地;罕见的固体水库;泥沙及坡积物的潜在产出区;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区域;各演替阶段并存的森林群落;科研教学的理想场所。并对今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兰科植物资源.2006~2008年作者对该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保护区内野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兰科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及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南方红豆杉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区域,蟒河自然保护区在该区域的位置,蟒河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的特点,分析了蟒河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分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其保护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