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哈尼梯田沟渠是一种具有湿地性质的人工溪流,是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探明哈尼梯田不同沟渠的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哈尼梯田典型灌区沟渠系统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对不同类型沟渠的植被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哈尼梯田沟渠植物共118种,隶属45科100属,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28.81%;植物生态型构成以湿生植物为主(52种),中生植物次之(42种);(2)不同沟渠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大致表现为三级沟渠>断头渠>二级沟渠>一级沟渠;Pielou指数则表现为二级沟渠>三级沟渠>一级沟渠>断头渠;(3)冗余分析表明干扰程度对哈尼梯田沟渠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海拔和土壤有机碳,而土壤全氮、全磷、全钾、pH和积水深度对沟渠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哈尼梯田沟渠生境受人为干扰程度的影响最为强烈,适度的人为干扰有助于维持与提高沟渠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沟渠植物资源保护和梯田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2.
用爆破法修筑沟状梯田是河北林学院和易县林业局研究的一种大规格、高标准的整地新法。沟状梯田沿等高线修建,田面宽2m,深1m,田面比降0.3%,梯田间隔坡宽2~3m,适于坡度在25°以下的花岗岩、片麻岩和砂页岩山地发展板栗、山楂、苹果等果树时应用。爆破整地与人工整地相比,不但具有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的优点,而且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炮眼深度为80~100cm,炸药用量为0.5~1.0kg。爆破整地后由于扩大了活土层,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每亩沟状梯田拦蓄的地表径流量为135.17m~3,泥沙流失量减少9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可降低到151.1T/km~2·年,每亩可比人工整地减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涵水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因其组成的差异而导致降水截留、蓄水、径流的变化。作者根据这一规律,以搜集、调查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林冠截留量、地表枯落物蓄水量、苔藓层蓄水量、土壤孔隙蓄水量、土壤不透性能,土壤降水贮存量等进行分析,并赋与没森林植被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以一定的得分,评价不森林-土壤系统的保水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四川西部天然林具有最强的保水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其保护工作,人为干扰严重的类型其保水能  相似文献   

4.
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中,湿地蓄水功能研究越来越多受到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的关注。文中分析了国内外湿地蓄水功能相关重大研究成果,从数据处理、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的角度凝练出具有代表性的3类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模型,总结了不同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的适用范围、优势和劣势,从多源数据融合、地表高程监测和应用领域拓展3个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湿地蓄水功能的主要趋势,以期为保护、恢复和提高湿地蓄水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定区水土流失严重,阻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2013年,安定区实施东河项目。分类整理统计安定区东河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采用水文统计模型计算,结合成因分析法和概念物理模型法分析东河项目蓄水保土效益。结果显示,2013—2019年,安定区东河项目累计总体蓄水182.68万m~3,保土15.94万t,其中封禁治理措施蓄水效益最好,梯田措施保土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变化幅度大于土壤深层。不同林地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03~1.53 g·cm~(-3),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杉木林(1.18 g·cm~(-3))杨树林(1.36 g·cm~(-3))。(2)林地土壤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大小为杨树林(33.15%)杉木林(38.53%)。(3)土壤有效蓄水量平均值大小为杨树林(2 206.50 t·hm~(-2))杉木林(2 235.91 t·hm~(-2))。相对于杨树林而言,杉木林的土壤蓄水能力较强。(4)土壤的持水性能和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土壤的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  相似文献   

7.
吴美芬 《绿色科技》2015,(4):260-262
2013年6月22日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 ,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 ,申遗成功 ,梯田保护也成为新的时代课题.通过以元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为例 ,阐述了通过农村能源建设 ,改善梯田周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生态环境 ,有效保护哈尼梯田等一系列问题 ,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提出了加快元阳县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的对策与建议 ,以此促进哈尼梯田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上大三的时候,家里挂日历,上面的风景让我神往不已,葱郁的森林,峻秀的梯田,神奇的云海,神秘的蘑菇房,壮观的长街宴,四季景色各异。我问老爸,这个地方是哪里?老爸对我说,这个地方,叫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这个名字在当时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陌生的,但是,这个名字却因为它背后的奇景,让我在成长的年月中,永远惦记。
  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境内,总面积13011.57公顷,有1300年以上历史,其中元阳片区面积达9019.32公顷。是红河南岸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地理、森林、气候等自然优势,创造的近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构建了“森林--水系--村庄--梯田”4素同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在其间穿行,不断变换的角度,让我感受到这里变幻的山、水、树、云。作为千年大地粮仓,红河哈尼梯田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稻米和水产品,在调节气候、保水保土、防止滑坡、维护动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整地方法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徂徕山经济林营建中,分别不同坡度采用了窄梯田,水平阶和穴状整地方法,并对不同整地方法的蓄水保土效果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窄梯田,水平阶整地方法与穴状整地方法相比,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2.1%和10.8%,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2.6%和10.3%,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66.7%和58.7%,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85.0%和71.0%,侵蚀深度分别减少91.6和89.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好龙脊梯田蓄水保土问题,通过采用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水稻"间歇灌溉"技术和常规灌溉在龙脊梯田中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试验中的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下水稻土的平均厚度为"薄、浅、湿、晒"灌溉"间歇灌溉"常规灌溉,在各出水口处位置最易造成水土流失。此试验研究结果可为龙脊梯田蓄水保土、维护梯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太行山低山丘陵花岗片麻岩区典型林地的土壤持水能力,选取刺槐、油松×侧柏、核桃3种典型林地土壤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在3种典型林地之间存在差异。土壤容重变化在1.36~1.47g/cm~3之间,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核桃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最大,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最大,油松×侧柏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大,总孔隙度最小,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最小。总体发现,核桃林土壤持水能力较强,刺槐林次之,油松×侧柏混交林土壤持水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主要植被下土壤对降雨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渗透率、渗流速度及其地表径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着土壤对降雨的分配情况,有林地将降雨全部分配成入渗水,而牧坡草地根据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将降雨按不同的比例分配成入渗水和地表径流水2部分,不同植被的土壤蓄水量也各不相同。林地土壤100cm土层蓄水量为320.2~509.7mm,比牧坡草地高5.4%~60.47%,灌丛云杉和高山灌丛土壤蓄水量最高;轻度放牧的草地土壤蓄水量比强度放牧的高33.48%。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城市湿地典型基塘系统的土壤二氧化碳(CO_2)通量特征,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毛竹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箱式法进行土壤CO_2的通量观测。结果表明:西溪湿地毛竹林土壤是CO_2的排放源,为单峰型,CO_2通量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月,为(127.41±24.06)mg·m~(-2)·h~(-1),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的9月,为(537.21±41.12)mg·m~(-2)·h~(-1),是1月最小通量的4倍多,全年毛竹林土壤CO_2的累积排放量为3 366.29 g·m~(-2)·a~(-1)。西溪湿地毛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10 cm土壤温度、0~20 cm土壤含水量有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陕两省吴旗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乔术(山杏和刺槐)、灌木(荆条、沙棘)及对照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l%;0~4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林地。结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改良效益、水源涵养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干热河谷四种人工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从土壤非毛管孔隙、入渗、最大可蓄水量和有效水贮量等方面评价了攀枝花干热河谷4种人工植被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4个类型土壤蓄水能力均较低,70 cm土层最大可蓄水量变动范围在225 mm~285.5mm,有效水贮量在110 mm~169 mm之间。其中以香樟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其次分别是桉树林,新银合欢林,最差为番麻地。以变质花岗岩石发育的土壤母质层仍有较强的蓄水能力,最大可蓄水量(体积)含量达30%左右,有效蓄水量达20%。但土壤的入渗状况极差,稳渗率(K10)仅为0.2 mm.min-1。改善母质层的入渗状况是增加土壤旱季水分贮量的关键措施。人工造林可加速土壤层的形成进程,提高土壤的入渗率,如香樟-羊蹄甲基混交林,土壤层稳渗率为4.72 mm.min-1,而母质层仅为0.16 mm.min-1。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林地类型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内不同林地土壤蓄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油松纯林(1 985.52t/hm^2)〉小叶杨纯林(1 923.81 t/hm^2)〉小叶杨柠条混交林(1 904.22 t/hm^2)〉山杏纯林(1 896.38 t/hm^2)〉油松沙棘混交林(1 867.98 t/hm^2)〉桑树山杏混交林(1 765.13 t/hm^2)〉柠条纯林(1 637.79 t/hm^2)。乔木林和乔灌混交林的土壤蓄水能力明显大于灌木林,其中尤其以阴坡油松林的蓄水能力为最好;立地条件不同,土壤蓄水能力不同,无论何种林地,都是阴坡好于阳坡,下部好于上部。  相似文献   

17.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体系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定位,半定位和调查,对不同森林类型和防护林体系的蓄水保土功能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森林覆盖率由8%~12%上升到24.7%~39.0%,坡面地表径流量减少62%左右,浸蚀模数减少43.9%~54.7%,土壤蓄水量每平方公里增加22.236.1m^3,成林比幼林蓄水功能提高5%~10%。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全境建造石头梯田来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此项技术本身却有其固有的风险性。石头梯田通常比土质的梯田高,填在石头挡墙中的土壤的量更大,更易导致梯田的垮塌,也会减少梯田上部的土壤,降低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含量。石头的挡墙会威胁土地的长期生产力,因为一旦石头挡墙垮塌,所有的碎石就会堆积在下部的梯田中,使耕作十分困难。这种垮塌现象会通过增加地表径流而形成冲沟,使向下的沉积物运输增加。尤其是梯田之间的人工排水道使这种风险加剧。因为这种排水道使降水很难渗人土壤中,使土壤的保水和蓄水能力下降,从而造成作物的受旱。水流通过排水道输送的速度加快,很容易造成水流的汇集,增加洪水泛滥的可能性。由于建造了排水道,即使一般的暴雨,也会因为输送速度的加快而导致洪峰升高而成灾。因此,对水土流失的工程治理方式不应该取代、而应该与好的土地管理策略相结合。尽管土地利用方式有所改变,但通过采用新技术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此类的土地上仍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图7表1参14。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植被类型中,森林应是水土保持的金牌获得者。森林保持水土,兼有蓄水和保土双重功能。森林之所以具有拦洪蓄水的功能,是因为它有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特点,可以削弱(?)水强度。一般认为可减少地表迳流30—60%,因此,在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下,林内不会产生迳流。同时,森林土壤疏松多孔,其透水性可超过农耕地两倍,为无林地的5—8倍。通常每亩森林比无林地多蓄水20立方米,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就等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所以人们把  相似文献   

20.
在绿化造林难度最大的干热河谷地区选择了喜光、耐干旱、耐土壤瘠薄,且能迅速覆盖地表的先锋灌木树种车桑子,经在永胜县猫猫山播区试验,其成效面积占宜播面积的84.4%。试验的成功,扩大了车桑子的飞播面积,车桑子播区项目建成后,将为我省干热河谷地区增加32502hm~2的灌木林地,每年增加蓄水量682.5万m~3,保土19.8万t,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