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杉木纯林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特征及水分性状,但杉阔天然林更为优越,且杉木单株生长量亦比前者大,这与杉阔天然林中混有多种阔叶树有关。因此,建议采伐迹地应保留适当阔叶树组成杉阔混交林,以维持林地良好的土壤结构及水分性状。  相似文献   

3.
在粤北杉木采伐迹地种植红锥、火力楠、南酸枣、枫香、山杜英、荷木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通过杉木萌芽更新形成杉阔混交林,5年后对其林分生长和水源涵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造林5年后林分郁闭度达到0.9,杉木与阔叶树均生长良好,以南酸枣和枫香的生长表现最佳;6种杉阔混交林的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蓄水特性以及土壤渗透特性远优于杉木萌芽纯林,其中阔叶树种以南酸枣效果最佳,其次是枫香、红锥.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国有维都林场进行红椎纯林、杉木纯林、“红椎+杉木”混交林(5∶5行状混交)早期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纯林、红椎纯林、“杉木+红椎”混交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皆超84%以上,不同造林模式对树种成活率、保存率无显著影响;混交林杉木的平均树高较纯林增长13.11%,平均胸径增长9.13%;混交林红椎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比纯林增长2.03%、36.65%;混交林中红椎、杉木生长值皆超过相应树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的生长指标。采取杉木与阔叶树红椎混交造林,对杉木、红椎的早期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了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杉木和阔叶树种的混交有利于发展阔叶树种种群规模,极具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杉木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清奎  汪思龙 《林业研究》2008,19(2):131-135
本文于2005年5月份,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选择了一块15年生的杉木纯林和两块15年生杉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有效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基础呼吸以及呼吸熵,比较了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养分.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杉木纯林;在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得到改善.在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中,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69%和61%.在0(10 cm土层,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碳、磷和基础呼吸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1%、14%和4%;在10(20 cm土层,分别高6%、3%和3%.但是,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和呼吸熵较杉木纯林低34%和4%.另外,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高于土壤呼吸、微生物碳:氮比和呼吸熵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由此可知,在针叶纯林中引入阔叶树后,土壤肥力得以改善,并有利于退化森林土壤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在安溪竹园国有林场开展了杉木-光皮桦混交林(3杉2桦)、光皮桦纯林和杉木纯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中杉木、光皮桦的生长量均分别大于杉木纯林、光皮桦纯林;5年生时混交林中光皮桦生长量大于杉木,10年生、15年生时杉木的胸径、单株材积均超过光皮桦;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土壤与杉木纯林、光皮桦纯林相比更加疏松透气、肥力高。由此提出了生产上杉木、光皮桦造林应提倡营造混交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2 )是杉木纯林的 3.31倍 ,杉 2∶檫 1(32 .4 2 6t· hm-2 )、杉 3∶檫 1(2 8.635 t·hm-2 )和杉 5∶檫 1(2 5 .82 3t· hm-2 )混交林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5 4 %、5 7.67%和 4 2 .18%。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 ,促进杉木生长 ,而且可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杉 2∶马 (檫 ) 1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开展了9年生杉木、木荷纯林及其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杉木纯林,混交林干和根生物量的比例增加,枝和叶生物量的比例降低。5杉5荷林分总生物量分别比杉木和木荷纯林高25.8%和69.3%,7杉3荷和3杉7荷林分总生物量与杉木纯林接近,但分别比木荷纯林高41.2%和35.7%。7杉3荷、5杉5荷和3杉7荷混交林林分总碳储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0.1%、22.2%和3.4%,比木荷纯林增加33.5%、48.3%和25.3%;碳储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乔木层和土壤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与纯林差异不大。因此,相对于杉木或木荷纯林,5杉5荷混交可以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  相似文献   

10.
杉木蓝果树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蓝果树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蓝果树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杉木蓝果树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结果表明:3︰1杉木蓝果树带状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1.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2.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栽培技术与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永安国有林场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1∶4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林分蓄积307.94m3·hm-2,分别比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高31.8%和16.6%,具有良好的混交效应,可作为定向培育阔叶树速生丰产林树种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4.
对35年生杉木+阔叶树人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其次是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杉木纯林平均树高最差。最大的平均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对比,可促进杉阔混交树种成林,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7年生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半枫荷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7年生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的半枫荷平均胸径为8.14cm,平均树高为7.19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m~3,保存率达89.3%,分别比纯林高出1.48cm,1.46m,0.0091m~3,2.2%;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为8.84cm,平均树高为6.43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m~3,保存率达93.7%,分别比纯林高出1.19cm,1.11m,0.0073m~3,1%。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分郁闭度达到0.90。分别高出杉木纯林0.1,高出半枫荷纯林0.2。经分析对比说明,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了杉木与红锥混交林中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10年生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研究表明:当郁闭度相近时,7杉3锥林分的蓄积量最大,红椎纯林最低,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随着混交树种数量的增加,7杉3锥能够使林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水溶性N、速效P4种含量达到最大值,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造林10年的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杉木与枫香按照7∶3的比例混交造林效果较好,杉木的平均胸径达到12.3cm,平均树高达到8.0m,平均总蓄积量达128.192m3/hm2;杉木与枫香按照8:2混交林和枫香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稍低,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最低。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总体生长量及蓄积量均比纯林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效果,开展了杉木与木荷、杉木与闽楠以及杉木与木荷、闽楠混交造林试验。10年生的试验林研究表明:3种混交林中,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中的杉木、木荷和闽楠生长量均最大,而且与其它2种混交林对应树种的生长量差异显著;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总蓄积量最大;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土壤通透性比其它2种混交林强,肥力更好。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林业生产中由于杉木人工林经营多采用纯林且连栽造成产量下降和地力减退的问题,选用杉木与乡土阔叶树种乳源木莲分别按9∶1和7∶3两种比例混交进行试验,杉木纯林对照,造林18年后比例分别调整为5∶1和6∶5。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模式林分的杉木林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指标的对比,确定杉木与乳源木莲以最初比例7∶3混交,后经过间伐调整为6∶5比例的混交模式对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最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最好,从而为闽北山区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1.5 a林龄人工杉木、木荷与10.5 a林龄天然檫树、南酸枣混生的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组成分别为9杉1阔、8杉2阔、7杉3阔、5杉5阔等4种林分的生长效果。8杉2阔的林分蓄积最高,总蓄积297.73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3.28 cm、树高11.52 m、蓄积226.56 m^(3)/hm^(2)、年均生长19.70 m^(3)/hm^(2),达到福建省杉木最适宜区速生丰产林立地等级Ⅰ级的大径材生长量指标,可供科学培育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参考。9杉1阔的林分次之,总蓄积252.04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1.96 cm、树高9.34 m、蓄积189.46 m^(3)/hm^(2)。7杉3阔的林分最差,总蓄积182.79 m^(3)/hm^(2),其中杉木58.31 m^(3)/hm^(2),檫树91.83 m^(3)/hm^(2)。5杉5阔的林分,檫树生长最优,10.5 a林龄保存密度775株/hm^(2),平均胸径16.79 cm、树高14.32 m、蓄积131.60 m^(3)/hm^(2),总蓄积207.37m^(3)/hm^(2),森林演替成天然檫树为主的混交林,可逐步疏伐改造为檫树母树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