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样地调查等方法,监测调查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及林地草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违建项目已全部退出,设施设备和垃圾全面清理,退出场地通过平整覆土、植树种草进行了植被恢复,开发建设活动干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整治。开展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国家主导区域联动的生态保护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分析了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祁连山生态治理和国家公园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肃南县为对象,分析了祁连山牧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祁连山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3319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954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0635hm^2/cap。研究表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1988年成立以来,旗帜鲜明地坚持生态建设、生态教育、生态保护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依法保护管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张掖市寺大隆林场地处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黑河中上游地带的肃南县境内,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是目前祁连山森林植被最丰富,生物群落最完整的核心实验区。全场总管护面积17.5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6.3%。林场下设1个种苗繁育站、1个  相似文献   

6.
冯炜东  郝虎 《中国林业》2014,(18):30-3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优势乔木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祁连山圆柏、杨树、华北落叶松、桦树、油松等,以青海云杉为主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作为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科学地开展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是祁连山森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东武 《中国林业》2012,(18):47-47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是保护与管理的重点对象之一。由于祁连山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植被、多变化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多样性。1987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甘肃祁连山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后,祁连山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种群开始表现出回升的态势,特别是雪豹、马鹿、岩羊、蓝马鸡、豺等珍贵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8.
孙小霞  张荣  袁虹 《中国林业》2012,(14):33-33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分布有以青海云杉为主要建群树种的乔木林19.8万多公顷,灌木林69.4万多公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储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森林健康、实现森林最佳的服务功能,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管理目标。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分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为干扰双重影响,森林有害生  相似文献   

9.
5月的祁连山林区,处处洋溢着绿色的气息,苗圃间一畦畦苗木翠色欲滴,封育区一蔟蔟的灌木茁壮成长,新造的一排排云杉、一棵棵沙棘格外惹人怜爱,新发的嫩绿铺展着丰收的希望……寺大隆林场地处祁连山北麓、黑河中上游地带的肃南县境内,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广西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价值,从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自然性、区位性、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依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确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指标分析评价,赋分总得分为79分。结果说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良好的管理基础,应该进一步加强保护与建设,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聂斌 《甘肃林业》2012,(1):23-25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建立,将张掖生态建设上升和融入了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对张掖生态环境独特、生态区位重要的高度重视,必将成为张掖市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更使张掖成为名副其实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  相似文献   

13.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类相结合的复合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延庆县以建设北京奥运会的休闲区、首都市民的度假区、中外游人心向往之的旅游胜地为目标,不断发挥业已取得的环境优势,全面推进和深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在树立首都生态屏障,提高环境质量,发展生态经济等各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强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1.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重点区域实施保护。从1985年建立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至今延庆已经建成野鸭湖、木化石群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玉渡山、太安山、大滩次生林、莲花山、白河堡、金牛湖等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已占县域总面积的27%。2002年,延庆又建成了以…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祁连山是我国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受频繁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RS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通过计算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面积适宜指数、外来入侵指数、开发干扰指数,对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价。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各地动态     
姜雪 《甘肃林业》2012,(4):45-46
程有清考察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7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程有清,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马少敏,率全国人大、省人大代表祁连山生态环境调研组来天祝调研。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刘洪泽、省林业厅副厅长樊辉、省农牧厅副厅长刘志民、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及省上有关厅局负责人一同调研。调研组一行人来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城保护站经营管辖的四台沟封山育林区,程有清一边听取古城保护站生态环境变迁情况介绍,一边不时停下脚步,询问黄河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等方面的情况。对古城保护站在保护生  相似文献   

17.
邸华 《甘肃林业》2011,(1):F0003-F0003
2010年11月26日上午,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隆重举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挂牌仪式。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辉,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李磊等领导莅临指导。  相似文献   

18.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9月29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面积大、生态脆弱、国内外知名度高,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保护区各类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丰富,生态保护严格,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科学、文化价值高,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20.
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和发展一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焦点问题,生态公益补偿制度目前尚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肃南县生态公益林现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完善公益林的管理体制机制,目的是更好的保护与恢复祁连山生态环境,荫及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