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种屋顶绿化景天属植物耐热性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电导率法对5种屋顶绿化景天属植物进行耐热性测定.叶片经梯度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S"形曲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Logistic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佛甲草66.17℃、东南景天63.18℃、圆叶景天57.38℃、凹叶景天56.45℃、藓状景天53.25℃.5种景天属植物适合作为屋顶开敞型绿化植物材料,可以解决目前屋顶开敞型绿化植物存在着颜色单调、品种单一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浙江省宁波市高架桥柱最适植物配置模式,提高宁波高架桥柱植物绿化的覆盖率,以15种综合性状较好的藤本植物为材料,对宁波市具有代表性的20个桥柱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迷花豆、京久红忍冬、常春油麻藤和藤本月季等8种植物配置组合适合在桥柱东面种植,迷花豆、常春油麻藤和常春藤等4种植物配置组合适合在桥柱南面种植,藤本月季、常春油麻藤、京久红忍冬和迷花豆等5种植物配置组合适合在桥柱西面种植,迷花豆和常春油麻藤等5种植物配置组合适合在桥柱北面种植.该研究结果对宁波市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兰海高速公路(遵义县段)两侧应用常春油麻藤进行了石质边坡绿化,取得了良好绿化效果。本文通过常春油麻藤在兰海高速公路(遵义县段)两侧石质边坡绿化应用试验,为高速公路石质边坡绿化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
常春油麻藤在园林绿化中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步增强,不仅需要平面绿化,还要将垂直绿化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构成垂直绿化主体的藤本植物如常春油麻藤,(Mucunesemperirens Hemsl)在园林绿化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 1 形态特征 常春油麻藤又名牛麻藤,豆科紫藤属植物。藤长一般可达10m以上,有的可超过100m,藤围可达10cm,有的可达100cm。常春油麻藤为大型的常绿木质藤本,钩连盘错,依附它物绵绵缠绕。一株大常  相似文献   

5.
以3种藤本植物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其在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保护酶(SOD、CAT)、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1)等9个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大,3种藤本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SOD、CA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值的比较,抗旱能力为: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  相似文献   

6.
选取花叶蔓长春、扶芳藤和络石3种常绿藤本植物的1年生离体枝条和当年生叶片为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叶片和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并利用logistic方程求拐点值确定3种植物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花叶蔓长春、扶芳藤和络石3种植物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是-3.19℃、-11.73℃、-13.14℃;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是-5.02℃、-13.34℃、-18.09℃。所以,3种常绿藤本植物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络石>扶芳藤>花叶蔓长春。  相似文献   

7.
何燚 《广西林业》2007,(3):41-42
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材料为引种于湖南的常春油麻藤,栽植于广西林科院生物所苗圃。插条采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具2~3个节的半木质化枝条。  相似文献   

8.
4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半致死温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金花茶(C.petelotii)、坡垒(Hopea hainanensis)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生幼苗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高温、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并利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出高温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均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耐热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金花茶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高温半致死温度在41.6~46.3℃之间;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金花茶,其低温半致死温度在-7.19~-6.16℃之间。供试的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生苗均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在广州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夏及越冬。研究结果可推测这4种珍稀濒危植物潜在的适应地区,从而扩大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废弃采石场绿化树种选择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废弃采石场以及裸岩山地自然植被的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市石宕及裸岩的主要有乔木树种有20种,灌木树种30种,草本11种,层外植物6种。经过试验,废弃采石场绿化表现优良的乔木树种为马尾松、枫香、青冈、乌冈栎、山桐子、冬青、化香、木荷等,灌木树种为山矾、夹竹桃、栀子等,藤本植物为爬山虎、凌霄、常春油麻藤、葛藤、山荠麦等。绿化方法以筑巢法绿化、石壁藤本垂直绿化、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的绿化法,为今后宁波市石宕绿化的主要方法,在不同的石宕部位,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樱花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12个樱花新品种叶片在40℃、45℃、50℃、55℃、60℃、65℃、70℃下细胞伤害率的变化,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夏季高温后的热害等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耐热性评价.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针对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对重庆夏季高温干旱环境的耐受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基质厚度与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及玉龙草(Ophiopogon japonicus cv.‘Nanus’)对高温干旱共同胁迫的耐受性呈正相关关系,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在基质厚度1cm条件下,仅一周就会出现较大反应。基质厚度3cm条件下,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对极端天气的耐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难度过整个极端高温天气;5cm基质厚度条件下,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均可自然通过重庆酷夏阶段。对凹叶景天、垂盆草、虎耳草及玉龙草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了基质厚度与凹叶景天、垂盆草、虎耳草及玉龙草对高温干旱共同胁迫的耐受性密切相关:随着基质厚度的增厚,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的O2-.、MDA含量逐步降低,SOD、POD、CAT活性降低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12.
以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臀果木(Pygeum topengii)、桃叶石楠(Photinia prunifolia)、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肖蒲桃(Syzygium acuminatissimum)等5种木本花卉1年生幼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梯度高温和低温胁迫,测定叶片浸出液的电导率,并利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高温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过程中,5种木本花卉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上升而持续上升,耐热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香蒲桃石斑木肖蒲桃桃叶石楠臀果木,高温半致死温度在42.81~48.66℃之间;在低温胁迫过程中,5种木本花卉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臀果木石斑木肖蒲桃桃叶石楠香蒲桃,其低温半致死温度在-8.54~-6.07℃之间。5种新优木本花卉均具有较强的抗热性和抗寒性,在广州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夏和越冬,可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适当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13.
以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洞国家森林公园藤本植物的资源种类、区系地理成分、生态特征及园林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藤本植物共计有48科107属238种(含变种),科种数分别占该区维管植物科、种的22.86%、15.29%,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43科101属212种,单子叶植物3科4属24种。(2)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以热带性分布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最多,占到了属总数的25%,出现了海南链珠藤、大花帘子藤等严格热带区系成分的藤本。(3)该区缠绕类藤本占优势,共计110种,占总数的46.22%,卷曲类、搭靠类、吸固类种类较少,分别占总数的24.79%、19.33%和9.66%。(4)该区观赏性藤本植物有较多种类,通过在长沙的引种试栽与观察,重点推荐中南鱼藤、粉叶羊蹄甲等32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藤本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取样部位、时间对木本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选取桂树、松树、柏树、冬青4种常绿植物的叶片、1年生枝条、2年生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7年8月、10月、12月以及2018年2月运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对其进行高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及分析,并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高低进行耐热性强弱排列。试验结果表明,4种常绿植物的耐热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松树>柏树>冬青>桂树;对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取样部位来说,其耐热性强弱顺序依次为2年生枝条>1年生枝条>叶片;对于同一植物的相同取样部位来说,取样时间对其耐热性的强弱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昆明地区9种藤本植物活叶片的燃烧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120-123
为了比较藤本植物的燃烧性,利用自行设计的燃烧实验装置对昆明地区9种藤本植物的叶片进行了燃烧试验,测定了9种叶片的含水率和2种可燃叶片单位面积质量、燃烧速率和损毁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9种叶片中,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和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在纯氧环境中能被点燃,属于易燃类藤本植物,且随着含水率增加,燃烧速率和损毁程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单位面积质量越大,其燃烧速率就越低,损毁程度越小;其它7种藤本叶片均不能被点燃,属于难燃类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16.
以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金花茶(C.petelotii)、坡垒(Hopea hainanensis)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 生幼苗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高温、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并利用 Logistic 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出高温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均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耐热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金花茶>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高温半致死温度在41.6~46.3℃之间;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金花茶,其低温半致死温度在-7.19~-6.16℃之间。供试的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 生苗均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在广州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夏及越冬。研究结果可推测这4种珍稀濒危植物潜在的适应地区,从而扩大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贵州4种木兰科植物幼苗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贵州4种木兰科植物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后的半致死温度、MDA含量及SOD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该4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各不相同,乐东拟单性木兰最低(-17.07 ℃),观光木最高(-6.38 ℃);不同树种鲜叶中MDA含量出现的第1个峰值均在各自半致死温度之前,且出现最早的是观光木,最晚的是乐东拟单性木兰;与5 ℃相比,观光木SOD酶活性在-4 ℃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4 ℃之后SOD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余3个树种SOD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根据上述指标千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能力排序为:乐东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紫花含笑﹥观光木。  相似文献   

18.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三种桉树的低温半致死温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3种桉树幼苗叶片为实验材料,以电导法测定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的电导率变化并配以Logistic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不同低温下的电导率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且与半致死温度呈线性关系,依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尾叶桉(E.urophylla)、巨桉(E.grandis)和邓恩桉(E.dunnii)的拐点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53℃、-8.12℃、-7.79℃.  相似文献   

19.
屋顶绿化是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而绿色植物是实现其生态效益和美学效应的最主要因素。多样化的屋顶植物景观可以营造良好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景观效果。本文开篇简单介绍了屋顶绿化的概念、笔者对于屋顶绿化植物景观概念的理解,以及屋顶绿化的作用,并以芝加哥市盖利康纳青年中心屋顶绿化和日本ACROS福冈台阶状屋顶绿化作为成功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屋顶绿化不仅仅可以作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更可以成为城市农业的示范和科普基地,以及作为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一种手段。通过对成功案例的介绍和思考,笔者归纳总结屋顶绿化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及施工技术,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在北辰长沙三角洲A1、D1区景观设计中,试图应用植物造景创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及适合不同人群停留的空间,并探索屋顶绿化种植区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方案设计的顺利实施,用理论指导实践,以期待创造出拥有宜人植物景观并具有实际价值的现代屋顶绿化。  相似文献   

20.
选择在植物降温作用最为明显的夏季,以重庆市不同屋顶绿化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简单式和花园式屋顶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简单式屋顶绿化、花园式屋顶绿化对室内温度的平均降温程度分别为1.75℃、4.35℃;与无绿化屋顶相比,简单式、花园式屋顶绿化对屋顶环境的平均降温程度分别为2.55℃、9.81℃,增湿效果分别为5.01%、21.19%,降低地表温度的程度分别为7.93℃、18.14℃。表明屋顶绿化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