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锦屏县2006年和2015年两期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等,揭示其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并以锦屏县森林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为依据,对森林资源经营状况作出评价,从可持续的角度对锦屏县森林资源经营提出建议。结果表明,锦屏县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总体上呈良性发展趋势,但是树种结构和龄组结构失衡,不利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须采取相应经营措施,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龙岩市天然林主要林分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讨论林分的生态位,对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进行初步探讨,为长期保持林分健康、活力、更新能力及生产力,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及时更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倪家广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138-141,152
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三、四次复查统计资料显示,全省林分面积和蓄积连续10年实现了双增长,有林地覆盖率显著增加,但林分质量下降,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资源较少。分析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林分蓄积量的变化动态是其生长和消耗的对立统一体。它的消长与树种特性、林龄、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准确地测定林分生长量是一项比较复杂困难的工作。特别是林分的自然消耗目前尚无较完善的测定方法。虽然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对固定样地进行定期观测是获得林分蓄积净生  相似文献   

5.
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利用建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样地数据资料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资料计算林分形高,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的方法,通过林分形高模型自检和实践检验,表明编制现实林分形高表是非常必要的,且编表方法是可行的,认为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连续清查中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调查规划设计院2007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松岭林业局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结合数据等方面对森林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森林经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今后森林经营的措施建议。通过加强森林经营,优化林分结构,实现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培育更加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2002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成果,概述了云南省的森林资源现状;并与1992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成果进行比较,从林业用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林分资源、天然林资源、森林质量、生长量、消耗量、覆盖率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云南省森林资源进行了简要的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基于连续清查资料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83~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6期数据,从资源数量、结果、质量、地理分布等四方面分析研究广东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原因。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分蓄积和林分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中幼林和用材林仍是构成森林资源的主体,但阔叶林逐渐成为优势森林类型,生态林比重明显提高;虽然林地生产力在逐渐提高,但森林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森林资源分布仍呈现北部资源多、南部资源少、东西两翼沿海较平均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在总体内,以随机或系统抽取的与周围林分有相同经营措施的样地或样木组成样本,根据定期观测取得的成对数值配制的双重回归估计总体的方法,叫做连续森林资源清查。连续的含义是指同一总体中,在两个不同时期进行森林抽样的连续。第一时期的调查叫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大多数国家认为,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对计划和组织林业生产有很大意义,都相继开展和加强这一工作。欧洲五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最近情况,即可说明森林清查的重要性。民主德国。该国进行连续森林资源清查的基本任务是获得地方和中央计划部门必须的资料(蓄积量和生长量),以便判定重要林分因子的发展趋势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档案是森林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及时的掌握区域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数据,是实施科学规划合理经营的依据.在吸取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相关成果基础上,通过对影响林分生长的自然因素多项因子综合分析,研建林木生长模型和林分生长模型两个层次模型,建立基于林分生长模型的森林资源年度档案更新技术体系.以期为以林地“一张图”为基础的林地保护利用数据年度变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森林质量较低、人工林树种单一等问题。由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面积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可以兼顾森林三大效益,平衡林业利益分配,有利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应该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实施择伐经营和结构调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森林质量,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四川森林资源的概况、现状以及近60多年森林质量的动态变化特点:近20多年来,森林资源迅速发展,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快速增长,尤其以人工林建设为最。但是,森林质量大大下降,良种化程度低;造林密度不合理,普遍偏密;树种组成单一,纯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生长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非常突出。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的建设,实施分类经营,突出生态建设;实行工程化造林,培育目标定向化;优化林分结构,改造残次林分;制定集体林经营方案,建立示范区;坚持政府扶持,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合理经营和保护现有次生林资源等措施,结合森林资源产权的流转,共同提高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系统介绍了树木特征因子与林木材性、品质、等级以及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 以期为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德造林项目林分调查方法相比国内森林经营的调查方法大有不同,通过实践与调查分析,中德造林项目的林分调查方法更先进、易掌握、易操作,能真实反映森林资源状况,更适宜作为国内森林经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In natural plant populations, leaf polyphenols show high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that occurs both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Leaf phenolics may be induced by diverse ec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light, nitrogen availability or herbivory attack. Both light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 can show spatial structure in forested stands, meaning that they each have a high degree of autocorrelation,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appearance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leaf polyphenols. However,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resources may be drastically changed by forest disturbance,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forest disturbance on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scale of leaf secondary compounds. We hypothesise tha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leaf polyphenols in understory vegetation will disappear due to forest harvesting, because these compounds depend on light availability, yet it will remain unaltered for those compounds that either depen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other resources or are under major genetic control.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young pedunculate oak (Quercus robur) populations growing either under a pine canopy (Pinus pinaster) stand or in a pine harvested stand in NW Spain.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green and senescent leaf polyphenols, tannins, non-tannin polyphenols and nitrogen were analysed in both stands using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bserved for green and senescent leaf polyphenols and tannins in the forested stand disappeared in the harvested stand. However, non-tannin polyphenols, as well as nitrogen, showed spatial structure in both stands. Understanding these changes may be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ful recovery of native oak populations growing under pine forests in NW Spain, one of the prioritie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leaf secondary compounds after disturbance may be accompanied by differences in their spatial properties, which may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ecosystem function.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对县域数字化森林资源的基本认识问题,提出了县域数字化森林资源建设框架,以及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要求,简析了数字化森林资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林分密度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林木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无人机影像,以实现提取不同郁闭度的林分密度,旨在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山区森林资源更新恢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伐后更新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hanica纯林为主,基于无人机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提取了低、中、高3种不同郁闭度林分的天山云杉冠幅信息,进而估算林分密度,提出了采用平均冠幅法估测高郁闭度林分冠层遮挡区域林木株数的方法。【结果】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伐后更新的天山云杉树冠边缘信息提取精度较高,提取的林分密度与实测结果相近。其中低、中郁闭度林分中林分密度提取精度分别为0.9868和0.9333,高郁闭度林分中林分密度提取精度相对较低,为0.7657。【结论】总体来看,该方法用于研究区天山云杉林伐后更新地林分密度估测是可行的,采用树冠平均冠幅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伐后更新造林地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9.
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类型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多尺度、多因素植被类型分类法探讨了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资源的类型划分,通过典型风景游憩林林分样地调查、季相景观照片的获取、解析与视觉设计,对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林分及景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可从林分和景观两个尺度进行分类。(2)森林公园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林分,其林相及林内景观特征各异。(3)塞罕坝森林公园处于森林和草原、山丘与高原的交接带,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景观类型丰富多样。(4)建议保护天然次生林景观,同时通过栽植乡土阔叶树种,合理营造针阔混交色彩层次丰富的风景游憩林。(5)对于大尺度的森林景观的人工采伐痕迹,应从视域角度予以调整,通过调节视域范围,适当遮挡屏蔽不良景观、展现优美景观。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林火灾后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林分生长规律和经营模式,建立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模型;对广州从化30年生马尾松林分森林火灾后,经过人工更新的林分45年内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模拟,认为该林分若未遭受森林火灾,封山育林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大;灾后更新林分需要30年才能恢复相当于灾前林分的生态效益;其间生态效益的损失量为传统静态定量估算的25.92倍.如果林分采取30年轮伐的经营模式,在第19年左右时轮伐林分和灾后更新林分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平衡;此后人工更新林分的生态效益渐高,而受灾林分经人工更新后第17年时的生态效益近似于轮伐林分的稳定值.轮伐型所带来的总效益在前6年大于封育型的总效益,但第7年以后其总效益开始小于封育型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