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分在葡萄栽培中有重要作用。按物候期的需要,合理调控水分供应是保证葡萄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优质、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综述了水分对葡萄营养生长、病害发生、品质等影响,介绍不同水分调节方式对葡萄的影响,阐述葡萄水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叶片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葡萄粒径及葡萄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 a生"红地球"葡萄为供试材料,设置萌芽期水分胁迫(GS)、新梢生长期水分胁迫(PS)、开花期水分胁迫(FS)、果实膨大期水分胁迫(ES)、着色成熟期水分胁迫(CS)5个水分胁迫处理,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为对照。[结果]与CK相比,各水分胁迫处理都会使葡萄叶片Pro含量升高;CK处理会抑制葡萄叶片MDA含量的增加,且PS处理的葡萄叶片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处于升高状态;CK处理葡萄叶片SOD活性比胁迫处理高,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均对葡萄叶片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复水之后POD活性有所不同。各处理葡萄纵径和横径均历经两个膨大高峰期,GS处理有利于葡萄粒径的增长;ES处理不仅显著降低葡萄产量,且严重影响葡萄单粒重,影响外观品质;GS处理产量最高,故萌芽期水分胁迫不会导致葡萄减产,而在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则会严重减产。[结论]水分胁迫增加了葡萄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抑制了葡萄叶片中SOD及POD的活性;在葡萄的萌芽期进行水分胁迫产量最高,比CK增加了8.77%。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节水灌溉试验中心开展为期3年的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在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和着色成熟5个生育期各设轻度(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田间持水率,θ_f)和中度(下限为θ_f65%)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下限θ_f75%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日耗水强度、耗水量、耗水模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果实膨大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3.14mm/d、耗水量为220.55mm、耗水模系数为45.84%,均高于其余生育期的耗水指标;2)除开花期外,其余生育期施加中度水分胁迫均显著降低胁迫期葡萄耗水强度;且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胁迫也会显著降低葡萄耗水强度;3)萌芽期中度胁迫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WUE)有利,其3个试验年度比CK平均增产16.2%、WUE提高20.5%。水分胁迫对设施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萌芽期亏水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果实膨大期是葡萄需水临界期,该生育期应充分供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确定坐果后克瑞森葡萄适宜的土壤水势范围,为生产实践中灌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年生克瑞森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坐果后不同土壤水势对光合性能、果实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提高土壤水势促进克瑞森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并延缓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下降;增加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和水分的蒸腾,且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1、T2和T3水分利用率(WUE)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在坐果后40 d达到最高,增加土壤水势可以增加水分利用率,减缓后期水分利用率的下降。提高土壤水势,可以显著增加果实纵横径,增加果实单粒重和单穗重,提高株产和产量,其中T1、T2和T3处理产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20.60%、31.71%和43.02%,T3处理每公顷产量达到了15 045.0 kg;随土壤水势提高,果实干物质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所下降,其中T1、T2和T3处理果实干物质重分别下降了3.85%、10.67%和14.09%,T2和T3处理果实硬度显著下降。【结论】土壤水势在-40~-110 kPa时,既促进坐果后克瑞森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亦稳定了葡萄果实产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一、灌足越冬水11月上中旬,大地封冻前灌溉越冬水,湿润土层深度40-50厘米,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越冬前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不但可以保证葡萄本身对水分的需要,而且土壤中所含水分在温度下降时可释放出一定热量,缓解突然降温对葡萄所造成危害,对葡萄根系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葡萄适应有初冬到严冬的逐渐降温过程,提高葡萄的抗寒能力。二、覆土防寒11月上中旬,大地封冻前,将下架修剪好的葡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传统葡萄干燥工艺对葡萄果实干燥特性及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为新疆葡萄制干干燥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晾干和晒干两种传统的制干工艺制干,分析制干工艺对葡萄干燥特性及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晒干工艺条件下,环境中的最高温度显著高于晾干环境中温度,最低温度低于晾干环境中最低温度。晒干条件下,葡萄果实的干燥速率高于晾干方式。通过对4种模型的拟合分析,Page模型是最符合葡萄干燥的模型,决定系数R2值最大,卡方检验值χ2和均方根误差R2均值最小,分别为0.998 2、8.55×10-4和0.001 5。通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计算,晒干和晾干工艺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2.036 25×10-8、6.468 8×10-9,晒干工艺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明显大于晾干方式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论】Page模型可以有效的阐述传统葡萄会干工艺条件下葡萄果实水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探讨了水分胁迫和氮肥水平对葡萄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方法】以7个葡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铅污染的土壤中,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了3个氮肥水平(低肥、中肥、高肥)以及4个水分胁迫水平(正常田间持水量的100%、75%、50%和25%)。【结果】葡萄果肉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品种间极差达3倍以上。【结论】水分胁迫促进了葡萄果肉对重金属铅的积累,而增施氮肥则抑制葡萄果肉对重金属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水分处理梯度,对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特性、水生产力和水分生产函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期适度亏水尧其余生育期充分供水是延后栽培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的调亏模式。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对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拟合,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探索适用于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验证了Blank模型在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中是合理有效的,且水分敏感系数按照浆果膨大期、抽蔓期、着色成熟期、开花期以及萌芽期的顺序依次递减,葡萄的耗水规律与水分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葡萄在果树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分胁迫对葡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更好地促进葡萄种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贺兰山东麓4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花期进行适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提高酿酒葡萄的水分利用率,使葡萄能充分利用水分、减少水分损耗;膨大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可促进酿酒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及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的累积;着色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既可提升酿酒葡萄品质,又能使产量得到显著上升,可达到最大产量,为12 048.60 kg/hm2。因此,在水资源短缺的半干旱葡萄种植区进行适度水分亏缺,可有效促进植株对水分的吸收,改善果实品质,提高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11.
葡萄生产中发生裂果现象,对其产量及品质均会产生较大影响。结合歙县桂林镇葡萄生产情况,分析葡萄发生裂果的原因,如缺钙、土壤中水分含量不均匀、果园密度过大、留穗量过多等,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生育期内采取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会对延后栽培的葡萄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陕西省泾阳县葡萄种植实验基地葡萄的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葡萄果实膨大期、葡萄着色成熟期进行轻度、中度和高度的水份胁迫试验,从而确定哪个生育时期怎样的水分胁迫程度,能够使得延后栽培的葡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葡萄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其中以日照、温度和水分最为重要。另外,葡萄受天气影响也大,通过分析三原县今年葡萄剩余发育期气象差异,总结今年葡萄生长发育期间气候因素对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模态图像技术,以实现被葡萄水分胁迫水平的测定方法,通过检测获取葡萄植株表面图像的反射率和纹理信息与水分胁迫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植物缺水报警。试验将盆栽葡萄人为建立不同的水分胁迫水平,利用3CCD照相机(三通道的R,G和IR)、多光谱相机(在900,970 nm的光谱波段覆盖)和一个数字彩色摄像机(RGB)对叶片定期进行监测。试验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预测水含量的纹理特征和光谱特性,在葡萄生长的前期,RGB相机获得的纹理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77,1.15和-0.14,而利用3CCD相机获取的反射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77,1.22和-0.26;在葡萄生长后期,RGB相机获取的纹理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81,1.34和0.26,而利用3CCD相机获取的反射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74,1.46和0.15。通过监测植株覆盖率与不同水分灌溉植株的生长周期发现,植株覆盖率能对葡萄植株的水分胁迫检测做辅助参考变量。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传感器系统可用于支持葡萄水分胁迫检测的决策,有利于葡萄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制干工艺对新疆主要制干葡萄品种无核白和无核白鸡葡萄干燥特性的影响,为新疆葡萄干燥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晾干和晒干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进行数学分析,研究葡萄的干燥特性。【结果】晒干工艺葡萄的失水速率高于夜间,葡萄干燥过程中白昼失水速率是夜间的2.00~6.14倍。干燥初期晒干工艺条件下无核白鸡心葡萄失水速率是晾干的1.21~3.12倍。葡萄果实干燥模型宜选用Page模型,晒干工艺条件下葡萄果实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是晾干工艺的3.14和3.18倍;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实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高于无核白葡萄,晒干条件下无核白鸡心葡萄和无核白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6.023 16×10-8 和2.615 45×10-8 m2/h;晾干条件下2种葡萄果实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1.892 12×10-8 和8.308 75×10-9 m2/h。【结论】2种干燥工艺下,白昼的干燥速率显著高于夜间,得到了不同干燥工艺和不同葡萄品种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6.
4个葡萄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4个葡萄品种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4个葡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则明显增加;4个品种的抗旱性随土壤水分的不同而有异,中度水分胁迫时,抗旱性依次为:玫瑰香>红提>京秀>巨峰;严重水分胁迫时,抗旱性则为:玫瑰香>京秀>红提>巨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不足影响酿酒葡萄生产的现状,从灌水量、灌溉方式、灌溉时期对酿酒葡萄水分管理进行了分析论述,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品质,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滴灌下限对日光温室葡萄生长、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自动控制灌溉条件下灌水水平对葡萄生长发育与水分消耗的影响,为温室自动灌溉条件下葡萄水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3年生‘玫瑰香’为研究对象,利用CR1000数据采集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联合自动控制灌水,设置8个不同的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55%、60%、65%、70%、75%、80%和85%),灌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率的90%,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葡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结果】当灌水下限低于田间持水率的75%时,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新梢长度、新梢茎粗以及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增加,当灌水下限超过田间持水率的75%时,新梢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葡萄根系在0—60 cm土层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中,该层的根体积以及根系表面积分别占总根系的75%—89%、77%—83%。在葡萄根系分布最为集中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各根系指标均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5%时,各根系指标均最大。当灌水量低于6 000 m3·hm~(-2)时,各根系指标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灌水量达到7 000 m~3·hm~(-2)时,各根系指标均出现下降或增长缓慢的趋势;当灌水下限是田间持水率的75%时,葡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32 270.31 kg·hm~(-2)、4.85 kg·m~(-3)。【结论】综合考虑葡萄新梢生长、根系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等因素,滴灌条件下葡萄水分管理的最佳土壤水分区间为田间持水率的75%—90%,可以作为该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灌溉控制指标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9.
叶面喷硒对温室87-1葡萄品质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温室栽培的87-1葡萄作为材料,研究不同喷施浓度对87-1葡萄果实硒含量、外观品质、内在品质以及叶片叶绿素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葡萄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氨基酸硒可明显提高87-1葡萄果实含硒量,改善果实品质,提升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叶面施硒浓度的增加,87-1葡萄的穗重、单粒重、果形指数等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内在品质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等叶片叶绿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合各项指标,叶面喷施浓度在20~23 g/L时效果最好,建议87-1葡萄生产中使用此浓度进行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20.
滴灌下限对日光温室葡萄生长、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自动控制灌溉条件下灌水水平对葡萄生长发育与水分消耗的影响,为温室自动灌溉条件下葡萄水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以3年生‘玫瑰香’为研究对象,利用CR1000数据采集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联合自动控制灌水,设置8个不同的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55%、60%、65%、70%、75%、80%和85%),灌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率的90%,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葡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等的影响。 【结果】 当灌水下限低于田间持水率的75%时,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新梢长度、新梢茎粗以及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增加,当灌水下限超过田间持水率的75%时,新梢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葡萄根系在0-60 cm土层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中,该层的根体积以及根系表面积分别占总根系的75%-89%、77%-83%。在葡萄根系分布最为集中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各根系指标均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5%时,各根系指标均最大。当灌水量低于6 000 m 3·hm -2时,各根系指标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灌水量达到7 000 m 3·hm -2时,各根系指标均出现下降或增长缓慢的趋势;当灌水下限是田间持水率的75%时,葡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32 270.31 kg·hm -2、4.85 kg·m -3【结论】 综合考虑葡萄新梢生长、根系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等因素,滴灌条件下葡萄水分管理的最佳土壤水分区间为田间持水率的75%-90%,可以作为该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灌溉控制指标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