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蓟县吨粮田土壤养分现状及培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蓟县面积大,地形复杂,要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产量,一要培育高产稳产田,二是改良中低产田,而吨粮田的建设,为粮食高产土壤的培育及中低产田增产潜力的发挥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对蓟县吨粮田6年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保证吨粮田持续稳产高产的措施及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是土壤微生物能量及作物营养物质的源泉,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的保肥供肥性、结构性、通气性、渗透性、缓冲性和耕性等。由于人均耕地少,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及单位面积产出率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富裕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土壤培肥措施,以期为富裕县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养分状况是施肥的重要参考依据。介绍了桓仁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现状,提出土壤培肥对策,包括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加大秸秆还田量、改善施肥措施、提高施肥水平等,以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掌握一个地区的耕地地力和土壤养分状况对保障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广德县的实际耕地情况,从耕地资源利用现状、耕地施肥分区、施肥现状、施肥存在的问题及耕地土壤养分属性等方面对广德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二十年来无锡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培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汇总整理我市20年来土壤肥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浅析了我市耕地土壤养分的基本状况及演变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盐渍化改造区土壤有机质变化与培肥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曲周试验区为例,研究了盐渍土改造区土壤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及系统培肥措施.盐生植被归还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5 g*kg-1,近乎贫瘠.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作物生物产量增加,以根茬归还土壤,从而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8~9 g*kg-1;加大秸秆还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并维持在10~12 g*kg-1.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高产作物品种的出现、生产条件的改善、物质投入的增加,作物产量明显提高,无论是以根茬还是秸秆还田都会增加还田量,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10 g*kg-1,有的达到了12.50 g*kg-1;农牧结合,以优质的有机物质归还土壤,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提高到15 g*kg-1以上.土壤培肥措施要适应土壤有机质在盐渍化改造区条件下的积累和演化的阶段性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湟源县2007年二镇七乡3 403个农田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分析了农田土壤肥力现状,与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10.3%,碱解氮含量下降11.3%,速效磷增加13.7%,速效钾增加13.0%。按照土壤养分6级分级标准,得出湟源县土壤肥力属于3级中等水平的结论,以此提出了培肥提高地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永城县1982年至1987年土壤养分变化动态进行了定点分析研究.共分析了三十个乡的257个土样。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1987年比1982年相应提高25%和41.4%;而速效磷和钾则相应降低36.1%和89.9%;微量元素有效锌、硼、钼含量均属中低级水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
豫东潮土地区肥料深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豫东潮土上进行了肥料深施试验,结果表明,肥料深施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化肥利用率有显著的影响,采用肥料深施技术比群众习惯施肥方法(浅施)可增产小麦1 602~2 388 kg/hm2,增产率34.1%~50.8%,每公顷净增收益2 653.2~3 820.8元。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对土壤养分的保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保水剂是一种具有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颗粒剂,它吸收自身质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纯水.由于保水剂在雨季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持于土壤中,待到旱季来临,又能够将吸持的水分缓慢释放给植物利用,从而帮助植物渡过干旱期,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野外试验和温室试验发现,保水剂使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和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 var.coburgii的氮流失量减少23.8%~65.2%,钾流失量减少19.8%~86.2%.当养分施加量一定时,养分的流失量随保水剂施加量的增加而减少.田间试验表明,森林土壤中施加保水剂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养分(氮磷钾)的量,使土壤碱解氮的量提高133.1%~295.8%,有效磷提高10.4%~43.2%,速效钾提高124.2%~220.3%.可以认为,保水剂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而且可以通过减少养分淋失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表2参11  相似文献   

13.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类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统计学与空间插值方法,对江苏省姜堰市2个代表性潮土、水稻土的研究区,运用GPS定位分别测定其耕作层(0~20 cm) 104、130个土样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并进行不同土类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施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水稻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潮土,pH值两...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供试钾细菌对江西 4种酸性土壤和陕南黄褐土中 K、P、Si、Fe、Mn、Zn等 6种元素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 :1接种钾细菌后 ,4种酸性土壤和陕南黄褐土中的速效 K、P、Si、Fe、Mn的平均生物释放量分别为 2 0 .4,6 9.8,10 0 .4,42 .6 ,15 .9和 40 .7,40 .5 ,5 2 5 .9,199.4,81.9m g/ kg,较不接菌对照增加 10 .6 %,80 .8%,37.4%,372 .0 %,10 9.2 %和 2 2 .7%,5 2 1.6 %,172 .8%,12 0 4.0 %,131.7%,中性黄褐土中各元素的释放量及增率均高于酸性土壤 ;2钾细菌能使 40 %酸性土样中的 Zn元素发生轻度活化 ,其余酸性及中性土样中的 Zn元素固定 ;3钾细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产酸 ,接菌后 4种酸性土壤培养液的 p H值平均降低 1.0单位 ,较对照降低14.8%,产酸可能是钾细菌活化养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本摸清了福鼎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与1982年土壤普查相比,土壤有机质、氮素有所下降,有效磷普遍缺乏,速效钾严重不足,土壤酸化严重。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南槟榔园土壤营养成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五大槟榔主产地,采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运用常规分析方法,调查和评价槟榔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有机质21.14(±9.40)g/kg达到Ⅰ级优良水平;全氮0.10(±0.04)%列为Ⅱ级尚可水平;全磷0.09(±0.10)%列为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全钾1.57(±1.29)%列为中等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阳离子交换量7.96(±3.98)me/100g列为Ⅲ级较差水平,这是导致槟榔土壤退化的原因之一。不同地区槟榔土壤营养成分差异十分显著,并且分布不均匀:有机质贫缺比例高达38.75%,全氮贫缺比例高达42.05%,全磷贫缺比例高达51.71%,全钾贫缺比例高达58.13%。不同种植年限槟榔土壤营养成分差异也十分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初步研究了红壤幼龄果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含水量大于非根际土壤,且果园生草区根际土壤含水量最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套种绿肥区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25.5 g@kg-1),处理间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速效氮、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绿肥套种区和清耕区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有很大差异,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个处理中变化都比较大,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甲壳素对土壤养分及番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使用水溶性甲壳素处理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应对照相比,使用甲壳素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增加,番茄的Vc含量显著提高,产量分别提高了18.2%和19.7%。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川党参土壤养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并测定了川党参主产地的27份土壤样品的16个养分指标,统计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分布有偏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6个养分指标简化为6个主成分,6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5.30%。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27份土壤样品进行聚类分析,若以hum10作为分类标准,可将其划分为4类,第一类17个,第二类5个,第三类4个,第四类1个,63.0%的土壤样品可归为一类;若以hum15作为分类标准,可将其划分为3类,第一类22个,第二类4个,第三类1个,81.5%的土壤样品可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