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追施粒肥 玉米在穗期追肥不多,后期有脱肥现象时,应追施粒肥,促使玉米增加粒重高产.要掌握早施、适量的原则,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8~10千克碳酸氢氨为宜.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施肥是玉米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玉米的需肥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施肥方法:施足底肥,轻施提苗肥,重施穗肥,酌情追施花粒肥。  相似文献   

3.
玉米进入花粒期后,抓住有利时机,搞好后期田间管理,能够促进早熟。1.补施攻粒肥。玉米吐丝后,土壤肥力不足,下部叶片变黄的地块,每667平方米追施5千克-6千克氮肥,或用0.4%-0.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过磷酸钙浸出液,每667平方米60千克-10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渍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肥、水都有不同的需求;同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关键的一环。俗话说:"玉米是个大肚汉,能吃能喝又能干"。玉米在追施时坚决杜绝"一炮轰"、只追氮肥的现象,要根据示范区测土化验结果实行平衡配方施肥,不仅重施氮肥,而且要配合磷钾肥和微肥,依据轻施提苗肥、早施攻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分次追施。采用分次追施较"一炮轰"、单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分蘖肥、穗肥和粒肥的施用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武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52-52,125
介绍了水稻分蘖肥、穗肥和粒肥的施用技巧,主要包括:适时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以及酌情追施粒肥等为水稻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1 缺氦 苗期缺氮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灼状而死亡.缺氮叶先发黄,后逐渐向嫩叶扩展.玉米可施用种肥,或5叶前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后,要适时适量追施攻粒肥.  相似文献   

7.
玉米生长中后期,是指由玉米拔节抽雄至蜡熟的这一生理过程,是作物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为此做好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是奠定玉米丰收高产的关键,现将有关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一、玉米中后期的水肥管理 1.施肥 玉米拔节至孕穗是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当叶龄达到11~13片叶时是决定果穗大小,子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为了获取高产,此阶段要加强水肥管理,一般每亩追施碳酸氢氨45~50kg,方法为在距离植株12~15cm处,开沟深施,深度以5~10cm为宜.其次要补施粒肥,增加穗粒数和粒重.在玉米抽雄至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7.5~12.5kg,于雨后或灌溉前施入.  相似文献   

8.
正一、缺氮症状及矫正措施症状:玉米需氮量大,苗期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枯状而死亡。在缺氮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分。就单株玉米来看,缺氮症状首先表现为老叶先发黄,而后逐渐向嫩叶扩展。矫正措施:提倡施用种肥,或5叶期前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后,注意适时适量地追施攻粒肥。  相似文献   

9.
正一、缺氮症状及矫正措施症状:玉米需氮量大,苗期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枯状而死亡。在缺氮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分。就单株玉米来看,缺氮症状首先表现为老叶先发黄,而后逐渐向嫩叶扩展。矫正措施:提倡施用种肥,或5叶期前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后,注意适时适量地追施攻粒肥。  相似文献   

10.
正1缺氮症状及矫正措施症状:玉米需氮量大,苗期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枯状而死亡。在缺氮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分。就单株玉米来看,缺氮症状首先表现为老叶先发黄,而后逐渐向嫩叶扩展。矫正措施:提倡施用种肥,或5叶期前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后,注意适时适量地追施攻粒肥。  相似文献   

11.
正一、缺氮症状及矫正措施症状:玉米需氮量大,苗期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枯状而死亡。在缺氮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分。就单株玉米来看,缺氮症状首先表现为老叶先发黄,而后逐渐向嫩叶扩展。矫正措施:提倡施用种肥,或5叶期前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后,注意适时适量地追施攻粒肥。  相似文献   

12.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吨粮田系统中肥料的运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1990—1992年的有关试验结果和吨粮田定位四块资料,在系统研究高产小麦—夏玉米吸肥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肥料的经济用量和合理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吨粮田小麦的吸氮高峰在分蘖一越冬和拔节一孕穗期,夏玉米开花期吸氮量达总吸氮量的60%、整个系统吸收氮磷钾总量分别为30.79、11.11和14.82kg/亩,三者产投比分别为0.99、0.99和1.28。该系统适宜的氮磷钾素亩用量分别为37.5、15和18kg。氮素分配,小麦占40%,夏玉米占60%。小麦上的氮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夏玉米40%苗肥,40%穗肥,20%粒肥。  相似文献   

13.
一、缺氮症状及矫正措施 症状:玉米需氮量大,苗期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矮瘦,叶色黄绿,抽雄迟:生长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形,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后呈焦枯状而死亡.在缺氮条件下,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分.就单株玉米来看,缺氮症状首先表现为老叶先发黄,而后逐渐向嫩叶扩展. 矫正措施:提倡施用种肥,或5叶期前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后,注意适时适量地追施攻粒肥.  相似文献   

14.
对玉米、棉花进行氮肥不同深度底施和追施结果表明,化肥机械深施增产、增收、节本。其中,玉米机械底施平均增产13.14%,玉米机械追施平均增产8.77%,棉花平均增产8.24%;肥料利用率,底施平均提高10.22%,追施平均提高8.46%。  相似文献   

15.
目前,正值玉米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玉米长势和今年的气候特征,及时做好玉米后期的管理,以确保秋季增产。补施粒肥是实现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此期缺肥,也会影响玉米产量,只有补施好粒肥,才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实现穗大、粒多、粒重品质好。一般地块于抽雄期补施尿素10公斤左右,施肥后马上补施粒肥,适时浇水  相似文献   

16.
施肥技术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摸索进一步提高其制种产量技术,本试验是在两系杂交水稻-皖稻153(1892S/RH003)的制种过程中,在同等氮肥施用总量的条件下,进行了一次性施用氮肥(对照)与三个处理的分次施氮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次施肥均比对照(一次性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制种产量的作用,其中追施花肥可增产22.9%,追施粒肥可增产6.7%;花、粒肥兼施的增产1.7%。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需肥量大的作物,除了施足底肥,还应注意施好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  相似文献   

18.
1.玉米:在平衡施肥的原则下,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在拔节前后追施第一次肥,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10公斤尿素;在抽雄穗前7—10天,应追施第二次肥,每667平方米可再追施20公斤尿素。如果底肥和种肥较充足.土壤又很肥沃,可集中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除草进行深施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豫玉13”高产高效适宜的施肥方式及适宜的氮、磷、钾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最佳结构参数为N:P_2O_5:K_(120)=1:0.82:1.26。适宜的施肥方式为在苗期(5叶期)追施全生育期施N量的30%,同时把P、K肥一次施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全生育期施N量的60%,抽雄期追施全生育期施N量的10%做攻粒肥。  相似文献   

20.
长秧龄水稻大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秧龄水稻大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表明,长秧龄水稻大苗稀植,单株分蘖数增加,成穗率较高,增产幅度达7.1%~23.9%,长秧龄水稻大苗比较适宜的栽插密度范围是15万~21万穴/hm2,最佳值是18万穴/hm2。产量随着穗粒肥的追施比例增加而提高,粒肥追施比例占总追肥量30%的处理是追施穗粒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