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稻瘟酰胺在水溶液中的光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稻瘟酰胺在高压汞灯和紫外灯下的光解动力学,并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稻瘟酰胺初始浓度、溶液pH、以及硝酸盐、色素等共存污染物对稻瘟酰胺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和紫外灯照射下,稻瘟酰胺在水溶液中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稻瘟酰胺在高压汞灯下的光解速率明显比紫外灯下快,其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44.4min和239.0min;随着稻瘟酰胺初始浓度的增大,其光解速率逐渐减小;随着溶液pH的增大,稻瘟酰胺的光解速度加快;硝酸盐、甲基橙、亚甲基蓝等共存污染物对稻瘟酰胺的光解均有不同程度的光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不同光源下的光解动力学。【方法]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pH值、共存污染物等因素对阿维菌素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在紫外灯下的光解速率是高压汞灯下的数倍,其半衰期在高压汞灯下为25.6min,在紫外灯下仅为4.9min。阿维菌素的最大吸收峰在245nm。在试验的初始浓度范围内,阿维菌素的光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pH值为4时,阿维菌素的光解半衰期为29.9min,pH值为9时,则缩短到了24.8min。NO3-、甲基绿、甲基橙、十二烷基磺酸钠对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均表现出一定的光猝灭作用。添加甲基橙后,阿维菌素的光解半衰期比对照延长了7.4min,添加甲基绿后延长了9.3min。[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阿维菌素在水溶液中的光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腐霉利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浓度的腐霉利在3种光源下的光化学降解途径,并考察了溶液pH、硝酸盐和H2O2对腐霉利水溶液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光源下,腐霉利水溶液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腐霉利的光解速率在紫外灯下是高压汞灯下的近2倍,其半衰期在高压汞灯下为43.6 min,在紫外灯下仅为28.2 min;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在浓度2~8 mg.L-1范围内,腐霉利的光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随着溶液pH的增大,腐霉利的光解速度加快;硝酸盐对腐霉利的光解表现为光猝灭效应;而H2O2对腐霉利的光解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中的光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全面评价农药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的环境行为。[方法]研究10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在不同光源(高压汞灯、氙灯、自然光)照射下的光解情况,不同水质(蒸馏水、自来水、巢湖水、池塘水)配制的10mg/L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溶液在高压汞灯照射下的光解情况,不同浓度(1、10、20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在高压汞灯照射下的光解情况。[结果]在不同光照射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的光解速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其在高压汞灯和氙灯下的光解半衰期是3.40min、23.50h。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溶液初始浓度越大,其光解速率越快。不同的水质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影响的差异显著,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光解速率大小表现为:蒸馏水〉自来水〉巢湖水〉池塘水。[结论]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防治农业害虫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4种农药的光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氙灯与太阳光为光源,测定了环戊烯丙菊酯、甲基毒死蜱、三唑磷和γ-六六六4种农药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4种农药的光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半衰期分别为:0.85、3.39、6.56、15.68 h(氙灯)与1.51 h、9.90 h,9.90d、13.86 d(太阳光),光解速率大小依次为:环戊烯丙菊酯>甲基毒死蜱>三唑磷>γ-六六六.其中,环戊烯丙菊酯最易光解,其在氙灯下的光解速率约为太阳光下的2倍;甲基毒死蜱与三唑磷次之,氙灯与太阳光下的光解速率比分别为3和36;γ-六六六最难光解,氙灯下的光解速率约为太阳光下的20倍.不同农药对不同光源的敏感性不同,农药在氙灯下的光解特性可基本反映其在太阳光下的光解性,但不同农药在两种光源下的光解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莹  陆光华 《高原农业》2022,(2):180-188
为了掌握高海拔河流中新型污染物的光解行为,以雅鲁藏布江中检出的8种有机滤光剂(Organic UV Filters,UV-Fs)为目标污染物,对比研究了不同光源下水中UV-Fs的光解动力学,分析pH、腐殖酸(HA)和NO3-对典型UV-Fs光解的影响,并通过猝灭试验探究其光解机理.结果表明,在汞灯照射下8种UV-Fs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重金属离子对土壤中百菌清光解的影响,选取污染土壤中常见重金属离子Cu(Ⅱ)、Cd(Ⅱ)、Cr(Ⅲ)进行光解试验.[方法]采用氙灯为入射光源,研究百菌清在添加Cu(Ⅱ)、Cd(Ⅱ)和Cr(Ⅲ)3种重金属的土壤表面的光解特征.[结果]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百菌清在土壤表面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3种重金属的添加对百菌清的光解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Cu(Ⅱ)(200 mg/kg)、Cd(Ⅱ)(10 mg/kg)和Cr(Ⅲ)(25 mg/kg)使百菌清的光解速率常数由原来的0.549 h-1分别降低为0.333、0.310和0.471 h-1.腐殖酸(humic acid,HA)对百菌清的光解起到光敏化促进作用.当土壤中添加1%、2%和3%的HA时,百菌清的光解速率常数由0.549 h-1分别提高到0.646、0.907和0.584 h-1.而当重金属与HA共存时,HA的光敏化作用受到显著抑制.HA添加浓度为1%时,Cu(Ⅱ)(200 mg/kg)、Cd(Ⅱ)(10 mg/kg)和Cr(Ⅲ)(25mg/kg)的加入分别使百菌清光解速率常数降低到添加1%HA时的43.5%、33.9%和17.5%.[结论]土壤表面的百菌清在光照下可发生较快的光解,但Cu(Ⅱ)、Cd(Ⅱ)、Cr(Ⅲ)等重金属的加入会降低百菌清的光解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丹明B(RB)在Fe(Ⅲ)/UV/空气下的催化降解过程及其机理。【方法】在间歇式光反应器中,研究了pH分别为1.0,3.0和4.3,Fe(Ⅲ)质量浓度为1.68~28mg/L,R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150mg/L时RB的光降解过程,通过抑制剂NaN3和异丙醇研究了降解过程可能发生的机理,同时测定了降解过程中Fe2+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RB直接UV光解和Fe(Ⅲ)/UV/空气下的降解表观动力学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RB在Fe(Ⅲ)/UV/空气下降解时,随Fe(Ⅲ)质量浓度的增加,RB降解速率常数增大,但增加程度受到pH的影响,pH=3.0时增加程度最大,pH=1.0次之,pH=4.3时最小;RB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降解速率减小,当RB初始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继续增加RB质量浓度对其光解速率影响不明显;反应过程中,Fe2+质量浓度在反应初期快速增加,此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结论】Fe(Ⅲ)/UV/空气能够快速催化RB光解,但在不同pH条件下,Fe(Ⅲ)催化UV光解RB的机理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甲萘威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甲萘威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甲萘威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甲萘威的光解速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光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正己烷>甲醇>乙腈,在碱性溶液中比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光解快.NO3-、NO2-和SDS对甲萘威光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H2O2则对甲萘威在水中的光解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方法;并以300 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有机质及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氟啶胺光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的添加回收率在78.5% ~ 82.6%之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DBS)和腐植酸(HA)对氟啶胺在土壤中的光解有促进作用;DDBS浓度为320 mg/kg时,氟啶胺的光解半衰期为1.51 d;HA浓度为10 mg/kg时,氟啶胺的光解半衰期为1.65 d.  相似文献   

11.
水溶液性质对泰乐菌素光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水体中的泰乐菌素的光降解通常受水溶液性质影响,以紫外灯作为光源,考察了水中泰乐菌素(TYL)的光降解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10 mg·L-1的TYL水溶液的6 h后光降解效率在50%左右。碱性条件有助于TYL的光解,酸性和中性条件下TYL的光解情况相似;溶液的初始浓度、NO-3浓度和腐植酸浓度的增大均可抑制TYL的光解。直接光降解可能是水体中泰乐菌素光降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腐殖质对乙草胺的光猝灭降解作用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压汞灯、氙灯为光源,研究腐殖质对乙草胺在水中的光解动态。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或氙灯光照下,胡敏酸对富啡酸对乙草胺在水中的光解表现出显著的光猝灭降解作用效应,而且这种光猝灭作用效率与胡敏酸或富啡酸的剂量成正相关,同时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两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在水体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纳米二氧化铈(Nano-Ce O2)及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为主要实验材料,研究腐植酸(HA)、离子强度(IS)与p H对其在水体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浓度升高(0~5 mg·L-1),两种纳米颗粒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均增强,其原因是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HA使颗粒间产生巨大的空间位阻斥力与静电斥力,从而减弱了颗粒的凝聚;IS增加(1~50 mmol·L-1Na Cl),两种纳米材料稳定性均降低,颗粒凝聚后粒径变大,且HA的存在(5 mg·L-1)能显著减弱IS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其原因是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HA使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斥力及静电斥力且这两种斥力占主导作用。实验p H范围内(6.01~10.02),随着p H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增强,但当本体溶液中存在HA(5 mg·L-1),p H变化对纳米颗粒稳定性几乎不产生影响。此外,计算并运用XDLVO(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进行预测分析的结果表明,XDLVO理论的预测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Nano-Ce O2及Nano-Ti O2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并为进一步预测两者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腐殖质对丁草胺在水中的光解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太阳光,氙灯,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胡敏酸,Fu啡酸对水中丁草胺光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和氙灯光辐射下,HA和FA均使丁草胺的光解速度减缓,而在自然光下HA,FA却使丁草胺光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发酵猪粪垫料以及稻壳/木屑不同配比垫料内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研究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猪发酵床垫料中腐殖质及其主要组分胡敏酸、富里酸的形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初始中药渣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碳量及富里酸含量最高,初始菌糠垫料内胡敏酸含量、胡/富比及胡敏酸E4/E6比值最高.在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除中药渣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表现为前三个月增加而后降低,富里酸表现为前两个月增加而后下降;除菌糠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胡敏酸均表现为持续增加,所有垫料内胡敏酸E4/E6值均下降.饲养三批猪的稻壳/木屑垫料内腐殖质及其不同组分含量以及胡敏酸E4/E6值均相对较低.中药渣、菌糠、果树枝与发酵猪粪垫料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显著,稻壳/木屑垫料不同配比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垫料间胡敏酸E4/E6差异显著,表现为发酵猪粪>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初始期除外),稻壳/木屑配比为60/40时胡敏酸E4/E6值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腐植酸存在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对水体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提取两种代表性腐植酸(泥炭腐植酸和底泥腐植酸),研究了腐植酸存在条件下菲在纳米二氧化钛上的吸附行为。吸附实验采用批量平衡振荡法,考察吸附动力学、菲初始浓度以及环境因素(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负载到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后,使纳米二氧化钛对菲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对菲的吸附系数为6.71 L·kg-1,负载这两种腐植酸后吸附系数分别为715、348 L·kg-1,并且芳香碳含量高的腐植酸对吸附容量的增量效果明显高于脂肪碳含量高的腐植酸;负载腐植酸后对菲的吸附速率明显加快,吸附平衡时间由168 h减为48 h,并且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体系的pH值和离子强度变化均能影响菲的吸附,可能与不同pH值和离子强度下附着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腐植酸结构不同有关;芳香碳含量高的腐植酸对吸附的影响作用更容易随pH值和离子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可能与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变化有关。因此,在评价纳米二氧化钛的环境效应时,腐植酸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腐植酸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钙的关系,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裸地、林地、旱地、水田和湿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的水溶性有机质(WSOM)、胡敏酸(HA)、富里酸(FA)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土壤中腐植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含量与钙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WSOM、HA和FA含量的空间变幅均较大(P<0.05),且表层 > 亚表层(P<0.05),腐植酸含量(WSOM、HA、FA三者含量之和)的大小依次为旱地(13 289.97 mg·kg-1) > 湿地(10 007.02 mg·kg-1) > 林地(9 136.76 mg·kg-1) > 水田(8 708.724 mg·kg-1) > 裸地(3 395.13 mg·kg-1); 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Q值(HA在腐植酸中的比例)以及HA/F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的空间变幅较大且变化规律相似,大小排序均为水田 > 湿地 > 林地 > 旱地 > 裸地(P<0.05);红外图谱分析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植酸具有类似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信息,除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酚羟基、醇羟基以及脂肪链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钙及各形态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腐植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普者黑岩溶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腐植酸含量空间变幅较大,结构相似且特征明显,与土壤钙的关系密切,同时普者黑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殖化程度较高,腐植酸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pH值对胡敏酸、富里酸与Cd~(2+)络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H值对新疆典型草原黑钙土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与Cd离子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chuber提出的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腐殖质-Cd复合体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结果】在不同pH值条件下,HA与Cd结合形成的复合体络合稳定常数在1.45~7.88,而FA与Cd的络合稳定常数在1.29~5.53。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是HA-Cd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均比FA-Cd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高。【结论】pH值显著地影响HA-Cd、FA-Cd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在不同pH值条件下,HA-Cd的络合稳定常数、配位数以及吸附率均大于FA-Cd的络合稳定常数、配位数以及吸附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阿维菌素在水介质中的光化学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模拟试验对其在水介质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纯净水介质中的光解半衰期为30.09 min;溶解氧含量、不同添加物及有机溶剂对阿维菌素的光解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水体中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大小为河水>纯净水>池塘水>自来水;腐植酸对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则表现出一定的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