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病在全国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在缺肥、缺水的稻田水稻生长发育不良时发病较重,可造成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30%以上,并可降低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干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水稻白穗以致绝产。  相似文献   

5.
水稻胡麻斑病又名胡麻叶枯病,是水稻病害中分布较广的一种病害,一般土壤瘠薄、缺肥导致水稻生育小良时发病较重。此病在金国稻区均有发生,可造成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30%以上,并可降低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在缺肥、缺水的稻田水稻生长发育不良时发病较重,可造成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30%以上,并可降低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发的水稻病害,是水稻生产中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只要条件适宜,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皆可发生,具有为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性等特点,其为害严重,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一、简介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斑,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稻生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目前不仅在沿海省份,在江苏、安徽、湖南等省局部地区都有发生。此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但以孕穗一抽穗始期发生危害最大,植株功能叶染病焦枯,严重影响结实。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局部大爆发并不少见,目前,稻瘟病可能发生在省域内的任何年头、任何季节。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生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我国稻瘟病年发生面积400万hm2左右,严重年份达800万hm2,流行年份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40%~50%,甚至绝收,同时导致稻米品质下降,培育和种植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目前,我国水稻生产基本上以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为主,抗稻瘟病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病害种类较多,约有40余种,常年发生较重的病害有以下几类。稻瘟病种子带菌和病稻草是水稻播种后的主要病源。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造成不同的发病症状,常称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对水稻危害性很大,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下面就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广,危害性很大,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下面就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稻纵卷叶螟已成为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其以幼虫危害水稻叶片,藏身叶片纵褶,啮食叶肉。水稻受害后空瘪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20%~30%,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为此,笔者于2006年对90%辛硫磷EC防治稻纵卷叶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恶苗病又名徒长病、白秆病,属真菌性病害,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全国稻区普遍发生。近年来,随粳稻面积的扩大和旱育秧技术的推广,恶苗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田块减产10%~20%,严重田块可减产50%以上。笔者对恶苗病的症状、病原真菌的形态和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桦川县主要农作物,2013年种植面积为12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57%。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病害之一,桦川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稻瘟病危害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中发生年可减产10~15%,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栽培菌源等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是内因,气候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肥水管理好坏是影响水稻抗病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田间鉴别症状;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发生。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潮湿时,可长出青灰色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  相似文献   

20.
稻瘟俗称病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穗部,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是真菌寄生引起,青灰色霉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害的扩展靠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病为25℃~28℃,高湿有利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而高湿度持续达一昼夜以上,则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