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鸟是非洲的鸵鸟。它身高达3米左右,最重的有156公斤。一只鸵鸟蛋有1.5公斤,约等于三四十个鸡蛋的总重量,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鸟蛋。羽毛最多的鸟一般家禽的羽毛大约有1100根。美国一位研究人员曾细心地数出了一只天鹅的羽毛数,总计达15216根。飞得最快的鸟大隼的俯冲速度最快,每小时达350公里;雨燕自由飞翔时每小时170公里。飞得最高的鸟尼罗河天鹅能在17000米高空盘旋,大大地超过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鸟类之最     
最大的鸟:非洲的鸵鸟,雄鸟高3米,重达150/公斤;雌鸟略小。鸵鸟善于奔跑,时速可达90公里。羽毛最多的鸟:美国一位研究人员细心数了一只天鹅的羽毛──共25216根。视力最好的鸟:鹰在两3000米高空翱翔时,能准确地发现和辨认地面上的小兔、小鸡和水里的某些动物。飞得最高的鸟:大型猛禽好,体长1米。1960年和1975年,我国登山队都在珠穆朗玛峰上看到芬在高空活动,高度约为WXX)米。不过,尼罗河天鹅可在17000米的高空盘旋。飞得最远的鸟:北美的金用,它能以叨公里时速连续飞行35/J\时。人们称它为“空中长途旅行者”。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上,鸟类王国中生存的鸟类,总共约11,000多种。如果让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有趣比赛,可以产生许多别具一格的冠军。最大的鸟——鸵鸟现代最大的鸟,是多数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成体雄鸟平均高度260~275厘米,个别的可高达300厘米以上;平均体重75公斤左右,它的翅膀退化了,没有飞翔的能力。有史以来,最大的鸟是隆鸟,身高5米,  相似文献   

4.
鸟类“吉尼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京 《云南林业》2003,24(5):24-24
在英国喂养的一只雌性灰鹦鹉,在伦敦举行的比赛中获得了“最会说话”的称号。它在1965~1976年间举行的12次比赛中次次获胜。这只灰鹦鹉名叫“普鲁德莱”,会说800个单词。但是据媒体1994年1月的一次报道说,会说词汇量最多的要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只鹦鹉,据说它会说1728个单词。生活在东非、中非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大鸨,堪称是体重最重的飞鸟。据说,它的重量在19公斤左右。安第斯山上的秃鹰也是比较重的飞鸟,体重一般在9~12公斤,而且雄性成鸟翼展达3米以上。体重最重的陆地鸟要数非洲北部的鸵鸟,雄性成年鸵鸟体重在15~16.5公斤,而且身高可达…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现在幸存的乌类共有9000多种。在这众多的禽乌中,有许多奇特的乌,堪称鸟类之最。一、体形最大的鸟。现在,体形最大的鸟要算非洲鸵鸟,它身高3米左右,体重150—160公斤。一个鸵鸟蛋重1.5公斤,约等于30多个鸡蛋的总重量,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蛋。鸵鸟虽属于鸟类,但它的翅膀已经退化了,不能飞翔,只能奔跑。  相似文献   

6.
鸟之“最”     
飞得最快的鸟要数雨燕,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它捕食昆虫本领也非常大,能在高速飞行半分钟内一连截捕5、6只飞动着的小虫。飞得最慢的是吸食花蜜的蜂鸟,能在空中“固定”好几秒钟,飞行速度等于零;它还能后退飞翔,速度就成为负数了。  相似文献   

7.
有些鸟随着气候寒暖而改变它们的栖息地点。如家燕、黄鹤等春、夏飞来筑巢,秋、冬飞回南方越冬;北极的燕鸥,夏季栖息在美洲北方,直至北极地区的格陵兰一带,到了秋季,就沿着南美洲、南欧和非洲海岸,飞向靠近南极洲附近越冬,行程17600公里,它们在飞行时并不遵循直线于回弯道而行,其路程竟有40000公里之遥。燕鸥飞越如此漫长路途,竟不会迷失方向,个中缘由,至今尚属是谜。过去认为这种迁徙飞行不迷方向缘故是由于亲鸟带领幼鸟在飞行时学会的。但是这个假设被鹤鸟和鹊鸟的迁徙现象所打破了。原来这两种鸟都各自有两个种族,它们的居…  相似文献   

8.
麻竹(Dendrocalamus Iatlflorus Munro)又名甜竹、大叶鸟竹、六月麻,是我国南方主要笋用竹之一。它生长快.笋期长,当年栽植当年发笋.味美可口,可炒食,也可制笋干和加工罐头,畅销国外。每丛产鲜笋在福建省可达33公斤,平均亩产600多公斤,最高可达2000公斤。竹杆壁厚而坚硬,驹径粗可这12-16厘米,高15-25米。可供建筑和制竹筏、水管、扁担等。  相似文献   

9.
鸟类完善的结构和奇特的生存本领,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至今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鸟类翱翔于蓝天的特技,仍令科学家自叹弗如,其奥秘尚未揭开。体重仅2克的蜂鸟,以其体形小巧而闻名于世界。蜂鸟的翅膀每秒钟能拍60次以上,飞行的技巧无与伦比,无论向前、向后、上升、下降,都能随心所欲。在吮吸花蜜时,它能竭力扇动双翅,使身体悬在空中不动。鸟类的飞行速度也使人刮目相看。欧惊鸟,每秒钟飞行20.5米,绿头鸭每秒钟飞行29米,燕子每秒钟飞行39米!而冠军称号应该授予美洲针尾雨燕,它每秒钟飞行40米!折合每小时可飞行144公里。…  相似文献   

10.
动物世界     
飞鼠 它们分布在我国的湖北省神农架高山丛林中,一般体重有5公斤多,身长65厘米左右,尾巴粗而长,像一把雨伞反扣在背上,它的肢间有发达的薄膜,能在树林中滑翔飞行。它飞行时,体态轻盈,迅疾如风,每次都能腾空滑翔十几米远。 飞蛙 这是生活在加里曼丹岛山区密林中的一种青蛙。它的趾间有薄膜相连,趾端扩大形成一个富有粘液的吸盘。它凭借这种特殊装置,能像小鸟一样在树枝间轻快  相似文献   

11.
无翅飞行动物飞蛇。生长在非洲鲁伊马河流域草原上一种蛇,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捕食绝技,当发现捕食目标后,它便高高跃起,并像疾行的箭一样,准确地射中目标。它的跃起高度达3~4米,飞行距离达6~7米。飞鱼。在南印度洋有一种鱼,能借助天生的一双又大又长的翼状胸鳍...  相似文献   

12.
涠洲岛,意为水环的岛屿。它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南部最高海拔78.96米,是广西最大的海岛,也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是3万年以前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的,最后一次剧烈的火山运动在7000多年前才趋于平静。它被中国权威的地质专家学者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海岛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弄岗观鸟     
正近些年,弄岗地区的观鸟产业悄然兴起。究其原因,是当地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生态环境良好,鸟类资源丰富。到弄岗,既可观赏山林,又可观鸟拍鸟,只要有兴致,有耐心,一般都能看到鸟,拍到鸟,让人乘兴而去,满载而归。世界上所有动物都不如鸟类美丽。鸟儿色彩艳丽的羽毛、清脆悦耳的叫声、优雅敏捷的飞行,都令人着迷。鸟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飞舞于天地间的精灵,是  相似文献   

14.
<正>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平均体重3.5公斤。大鸨是草原鸟类,十分善于奔跑,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它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草原昆虫,称得上大草原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5.
2只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黑鹳,惊奇地出现在北海。这不仅让市民大饱眼福,更使大家受到了生动的爱鸟护鸟教育。黑鹳,又名乌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公斤。这是北海自1987年广西鸟类资源调查以来首次发现黑鹳,所以格外令市民关注。第一只成鸟黑鹳是3月19日下午,在北海市南北二级公路北海收费站往东不远处发现的。当时,三合口农场中学职工覃林豪外出经过此地,看见一只“大鸟”双翅平展,似一架小型飞机飞行而来,随后便无声无息地降落在公路旁的林子里,覃林豪看它体型…  相似文献   

16.
桃花心木为世界名材,心材纹理如云彩,为高级家具用材。原产非洲热带稀树干草原环境,现已广泛引种东南亚各国,我省西双版纳已引种成功。非洲桃花心木具有萌生能力,伐根基部萌生的芽条一年生时可高达1——2米,径2—4厘米。12年生时长成树高14米,胸径28厘米的大树。种子育苗的苗木,一年生时高约0.5—1米,地径1—2厘米;定植后恢复生机极快,早期年生长量树高1—1.5米,胸径1——3厘米,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这样的生长率可保持10年左右,如广西夏石试验站,12年生平均高达14.28米,平均胸径36厘米。所以说,非洲桃花心木不失为一种速生的用材树种。非洲桃花心木的造林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采种:当朔果呈棕灰色和果瓣微裂时为采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1月25日上午8时许,在金秀县大瑶山九甲冲顶的大森林处,一阵阵的鸟儿吱吱喳喳的叫声不停,是鸟类聚会闹热或是在干些什么事?我觉得有些奇怪,使偷偷去看个究竟。我轻步走近,只见一只约有1.5公斤重、羽毛斑灰黑色的大山鹰正向一只长尾凤鸟冲去,妄图猎它为食。在旁则有一群长尾凤鸟和其他小岛数10只,都在发出一阵低一阵高的叫声,仿佛是大家齐心反击大鹰的呐喊声。这时,大鹰主动向这只长尾凤鸟追击不获,又向另一只追捕,也不获。大鹰在每一次进击中都受到被害鸟群的反抗和阻击。长尾凤鸟的邻邦,如山豹鸟、相思鸟、滴滴鸟等也…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农村种植业综合开发步伐,加速发展农村经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从1994年开始,对无核黄皮优良品种(类型)的选择与栽培繁殖进行了立项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选育出了5个优良品种(类型)。这些品种定植后次年即开始结果,3年投产,株产7.5-10公斤;平均果重15克,最大重25克;平均含糖量明%,最高达ZO%。果大皮薄无核,清甜多汁,味香可口,风味独特。按3米X3米种植,即每亩74株,3年投产亩产可达550-740公斤。7年后进入盛产期。如土质和管理好,一般株产可达20-40公斤,大大提高了黄皮的果品…  相似文献   

19.
丛生竹笋材两用林的竹种,大多数中央主枝和主枝基部芽萌发的次生枝均极粗壮,犹如缩小了的母竹,枝蔸如竹蔸,具有笋芽和根点,可以当作母竹作繁殖材料。本项研究,采用吊丝球竹[Dendrocalamus beecheamus(Munro)Chiaet Fung]的主枝和次生枝直接营造笋材两用林,面积达200公顷,每公顷种植900坎,每次插2枝。成活率达90—95%,当年新竹平均高2.42米,最高达3.62米;平均地径2.1厘米,最大3.7厘米,第2年平均高6.01米,最高达8.20米,平均胸径6.9厘米,最大8.33厘米,每公顷平均收获竹笋1995公斤,最高达3675公斤。第3年高逾10米。胸径8—10厘米,平均每公顷产笋和竹材各1.2万公斤左右,进人正常年产量。插枝造林竹种来源广,成本低,成活率高。生产竹笋和竹材的能力,与用母竹造林无区别。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一、杉木“小老树”的概念与特征 杉木“小老树”是指那些在人工造林后,长时期处于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低产、低值林分。如17年生的杉木“小老树”,平均高不及一米,平均每株地上部分干重仅0.22公斤,平均每年干物质积累量为0.013公斤;而正常生长的12年生杉木林,平均树高7.10米,胸径10.6厘米,平均每株地上部分干重达18.07公斤,年平均生长量为1.8公斤。相比之下可见“小老树”的产量之低。再从干物质产量的分配比例来看,构成用材树木的经济产量是指树干部分,“小老树”的经济产量只占其生物产量的2/5,叶子的干重却占1/2;而正常生长的12年生杉木林,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3/5强,叶子的干重仅占1/5。据研究,随着杉木年龄的增长,其树干的重量比例是逐渐加大,17年生的杉木林经济产量约占总生物产量的4/5左右。相比之下亦可见杉木“小老树”经济价值之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