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雪生  刘芳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49-J0050,J005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ADR报告329例,分别从药品种类、ADR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329例涉及172种药品。抗菌药物56个品种,ADR175例,占总例数的53.19%;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物。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27例),占总例数的38.6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116例),占总例数的35.26%。〉60岁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23.40%)最高。结论:老年患者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对14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自然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占59.59%,高于男性患者;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也较为严重;在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其次是胃肠道反应.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针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估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以"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和(或)"过敏"为主题,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F),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65篇文献共86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纳入本次分析;涉及17个省份和地区,46种期刊;年均约有4篇相关的案例报道,在2004、2007和2011年出现3个不良反应事件报道高峰期;82例中,男34例,女48例,以50岁以上患者为主,且多为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上应用红花注射液时,应密切观察中老年患者的用药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应急药物和设施,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药物共45种.其中抗生素占首位40.2%(45/112);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48.2%(54/112)、纳差60.7%(68/112)、乏力45.5%(51/112);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患者的血总胆红素、ALT、AST、ALP、r-GT明显升高.33.9%(38/112)患者周围血泵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分型急性型占91.1%(102/112).按病损部位肝细胞型占80.4%(90/112)。病死率为2.7%(3/112)。结论:临床许多药物都可致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用药中要熟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2009年有关喹诺酮类药物ADR116例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中,37例(44.58%)联用2种以上药物,83例(71.55%)静脉滴注发生ADR。喹诺酮类ADR涉及9个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居首位,55例(47.41%);其次加替沙星18例(15.52%)。ADR临床具体表现占前4位的为皮肤黏膜损害(大多为过敏性皮疹)、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其中,以皮肤黏膜损害居首位,为43例(37.07%)。结论喹诺酮类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头孢砒肟致不良反应5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不瞳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头孢吡肟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吡肟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且老年忠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吡肟的抗菌效应及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醇萃取法和醇提结晶法分别将中草药野菊花制备成CI注射液和GA注射液,以青链霉素为对照,对127例奶牛急性乳房炎乳区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CI注射液(44例)、CA注射液(41例)和青、链霉素(42例)的有效率各为88.7%、90.2%和90.5%,痊愈率各为68.2%、78.0%和76.2%,疗程也接近.经统计学检验,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其治疗效果相似.临床观察表明,CI注射液和CA注射液消退乳房炎症状,明显优于青链霉素,但其病原菌转阴率稍低.此外,CA注射液临床疗效较CI注射液高,刺激性小,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00年3月~2005年11月药物性肝病56例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及转归等方面的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生素(含抗结核药)32例(57.14%),中成药(含中草药)13例(23.21%).解热镇痛药4例(7.14%),抗肿瘤药2例(3.57%),抗甲状腺类药2例(3.57%)。除上述5大类外,另有抗痛风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致肝病各1例(各占1.79%)。确诊后经治疗,预后良好.仅1例因有鞍重的慢性乙肝病史而发展为重症肝炎死亡。结论:临床上应重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作用,合理用药.选用副作用较少、较轻的药物,尽量缩短疗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异常者应立即停药。并予保肝、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药物性肝病患儿20例病案资料。结果:2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包括p内酰胺类抗生素11例(55.0%),抗结核药物3例(15.0%),对乙酰氨基酚2例(10.0%),磺胺类药1例(5.0%),红霉素1例(5.0%),氯丙嗪1例(5.0%),中药偏方1例(5.0%);经停用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护肝解毒、对症支持治疗,20例中治愈16例(80.0%),好转3例(15.0%),无变化1例(5.0%)。结论: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应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2组,0.75%布比卡因1.8ml组(单药组,n=32)和0.75%布比卡因0.9ml加0.1%吗啡0.9ml组(复合组,n=32)。观察用药后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运动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平均动脉压(MAP)比复合组下降更明显,2组分别有8例和2例需麻黄碱处理(P〈0.05);单药组Bromage评分集中在3~4分,而复合组大部分病例为2~3分;2组恶心呕吐和尿滞留病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吗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甲地孕酮对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139例住院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甲地孕酮+化疗组(n=68)和单纯化疗组(n=71),两组中同一病种使用的化疗方案相同,联合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每日加服甲地孕酮160mg,疗程至少8周。结果:甲地孕酮+化疗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包括体重和Kanofsky评分的增加,厌食和乏力的改善,其分别为52.9%、82.4%、63.2%、48.5%,而单纯化疗组即分别为14.1%、15.5%、12.7%、9.9%,两者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6%、1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地孕酮+化疗组在稳定白细胞数、改善消化道反应和保护肝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甲地孕酮配合化疗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近百种.每年约有20%~30%的养殖面积受到病害侵袭.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为此,要应科学用药.积极开发绿色水产药物,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1)认识水产动物疾病及其特征,对症用药;(2)了解药物的性状和作用,掌握环境对药物的影响以及水产动物对药物的反应特点,合理用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沙拉秦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奥沙拉秦钠胶囊0.5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g,每日4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不良反应以腹泻为主,继续用药后缓解;1例出现颜面及四肢水肿退出治疗;1例用药4周后出现肝功能损害。对照组以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为主,其次皮疹、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结论:奥沙拉秦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短期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老年人胃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住院病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经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就其临床表现、病程、癌肿部位及大小、形态和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基本特点是(1)大胃癌(直径>5mL)多(占74.9%)(2)属Ⅲ、Ⅳ期胃癌多(占81.2%)(3)高分化腺癌多(占73.9%)、淋巴转移率高(占87.9%)(4)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隐袭、体征缺如,病程短、预后差,术后3年有存活率低(仅为25.0%)。结论:根据老年人胃癌的特点,作者认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人胃癌临床表现和肿瘤生物行为的认识,对老年人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应予放宽,并积极辅以化疗,以改善老年人胃癌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53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静脉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28例(92.92%),用药后2h内出现的比例较高,为60.91%,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和精神系...  相似文献   

16.
平衡盐注射液中醋酸钠的快速分析法朱至明,李晖(茂名市人民医院药剂科,茂名525000)我院的自制平衡盐注射液(处方:NaCl0.6%,KCl0.03%,CaCl2·2H2O0.033%,NaAc·3H2O0.78%)在临床应用中效果一直良好,但其中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方法:根据门诊处方退药92例中所涉及的药物名称、类别.剂型以及医师填写的退药原因作汇总分析。结果:退药处方中.药品类别主要是抗感染药物、补益类中成药、心脑血管类药物。退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依从性差,因不良反应退药占退药总数的63.0%;其次是不合理用药、经济原因、重复取药、患者拒绝用药、患者药物禁忌症等因素。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及合理性监督.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所使用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探讨其ADR产生的规律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2013年间的173份上报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采用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规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对比和分析。结果 173例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产生ADR居前3位为:香丹注射剂、红花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最多见;多发生在输注过程中,为速发型;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病、给药途径、给药剂量、溶媒、合并用药等有关。结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使用时应结合药理作用和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合理区分和选择,提高用药水平和准确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7例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表明,其特点是:(1)大胃癌多(74.9%);(2)多属Ⅲ、Ⅳ期胃癌(81.2%);(3)高分化腺癌多(73.9%),淋巴转移率高(87.9%);(4)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隐袭、体征缺如、病程短、预后差。本组术后3年存活率仅为25.0%,作者认为对老年人胃癌手术适应范围应予放宽,术后辅以化疗,以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eroscan autoscan-4细菌分析仪,对34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纤支镜取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2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08株,其中G^-杆菌218株(占70.8%),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为主,其较敏感的药物分别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G^+球菌70株(占22.7%),以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为主.其较敏感的药物均有万古霉素和N米卡星;真菌20株占6.5%。肺炎克雷伯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是38.9%.G^+球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是62.9%,结论:G^-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细菌的耐药性是严重的.应加强下呼吸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