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龙草叶片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宏  施和平 《园艺学报》2005,32(4):735-737
 建立了红龙草叶片再生体系。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MS + 6-BA 1.0 mg/L + 4-PU 1.0 mg/L +NAA 0.1 mg/L上形成浅绿色愈伤组织, 20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约45.31%的愈伤组织在添加6-BA 1.0 mg/L和NAA 0.4 mg/L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紫红色的不定芽, 约6%的愈伤组织在该培养基上产生出细小叶片和绿色变异幼芽。所产生的紫红色不定芽在1/2MS +NAA 0.4 mg/L的培养基上可全部生根,长成完整植株。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MS作为基本培养基,以带芽的"钻石玫瑰"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6-BA 2.0 mg/L+NAA 0.2 mg/L适合丛生芽诱导,诱导率达83%;MS+6-BA 1.0mg/L+NAA 0.02 mg/L适合继代增值培养,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可达5.83;MS+IBA0.5 mg/L+NAA 0.5 mg/L适合生根诱导,诱导率为95%。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雪莲快繁无菌苗为试材,研究了新疆雪莲高效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长势健壮的无菌苗叶片切段可以通过2种途径高效再生不定芽;直接器官再生途径:长3~5mm的叶切段在MS+NAA 0.5mg/L+6-BA 2.0mg/L的培养基上先后暗诱导3周和光诱导4周,分化率达(73.3±3.8)%,平均出芽量(5.0±0.3)个芽/块;间接器官再生途径:叶切段在MS+NAA0.2mg/L+TDZ 0.5mg/L培养基上暗诱导3周,愈伤组织诱导率100%,愈伤组织在MS+NAA 0.5mg/L+6-BA 2.0mg/L的培养基上光诱导4周,分化率达(88.9±5.9)%,平均(5.5±0.4)个芽/块;不定芽在MS+NAA 0.05mg/L+6-BA 0.3mg/L培养基中壮苗和增殖培养后,在MS+IBA 0.5mg/L+0.1%活性碳的培养基中生根率达100%;2种植株再生途径均可用于新疆雪莲的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型西瓜离体器官再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基因型的小型西瓜无菌苗为试材,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植体类型、激素组合、继代生根培养对离体器官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不定芽再生效果好于子叶;不同基因型最适的激素组合不同,W1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1.0mg/L 6-BA+0.5mg/L NAA,再生频率为20.00%,W2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3.0mg/L 6-BA+0.5mg/L NAA,再生频率为30.00%,W3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2.0mg/L 6-BA+0.5mg/L NAA,再生频率为24.0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mg/L。  相似文献   

5.
以金山绣线菊的茎尖、茎段、叶片、叶柄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在初代、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等不同阶段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进行对比试验,建立了适宜金山绣线菊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NAA+2.0mg/L 2,4-D,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为:MS+0.8mg/L TDZ+0.10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25mg/L 6-BA+1.0mg/L NAA,腋芽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 6-BA+0.2mg/L NAA。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薰衣草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西兰熏衣草种子为材料,接种到MS+6-BA2.0mg/L培养基上,通过无菌培养长出实生苗,然后再把无菌实生苗切成1~2cm的茎段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找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长出丛生芽后,将丛生芽切成单芽茎段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得到相对生根率较高的培养基MS+NAA2.0mg/L。  相似文献   

7.
扎米莲叶片块茎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和平  梁朋 《园艺学报》2005,32(1):29-29
扎米莲(ZamioculcaszamiifoliaEngl.)为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天南星科扎米莲属的阴生观叶植物,适合室内栽培观 赏。取扎米莲浅黄绿色叶片用0.1%HgCl2溶液消毒后,将叶片切成小块,接入MS培养基中,并添加不同浓度4 PU 〔N-苯基-N-(4-吡啶基)脲〕0.2~2.0mg/L(单位下同)或添加6 BA2.0~4.0,NAA0.02~1.0,2 4 D0~ 1.0和4 PU0.2~1.0,在光照14h、25℃下进行块茎的诱导。每锥形瓶接种3~4个外植体,3次重复。 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仅添加4 PU0.2~2.0的MS培养基上培养8周后,未分化出 任何幼芽、球形块茎或幼根…  相似文献   

8.
西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7种不同基因型西瓜为试材进行离体花药培养,对诱导愈伤组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离体花药在MS+KT1.5mg/L+6-BA2.0mg/L+NAA1.0mg/L,MS+KT1.5mg/L+6-BA2.0mg/L+NAA1.5mg/L,MS+KT0.5mg/L+6-BA0.5mg/L+NAA2.0mg/L等3种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其中野生种331号在MS+KT0.5mg/L+6-BA0.5mg/L+NAA2.0mg/L培养基上诱导率达到了68.42%。将长势较好的愈伤组织转到MS+三十烷醇2.0mg/L+6-BA0.5mg/L培养基上,76%的愈伤组织再生出丛生芽。丛生芽在MS+IBA0.5mg/L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根,再将其转入1/2MS+IBA0.2mg/L+IAA1.0mg/L培养基上,获得了小植株。  相似文献   

9.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细叶百合不同部位、不同激素配比及不同发生途径对获得细叶百合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鳞茎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其最佳分化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以花器官、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体细胞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2.0mg/L+NAA 1.5mg/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0.1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  相似文献   

10.
以大花萱草"金杯"的花托作为外植体,研究组织培养的最佳比例配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1.5mg/L+NAA0.5mg/L,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2.0mg/L+NAA0.1mg/L,生根诱导培养基1/2MS+NAA1.0mg/L。在培养过程中最佳生长分化温度保持25~27℃。  相似文献   

11.
匍匐小菊遗传转化过程中选择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北京农科院生物中心新近培育的匍匐小菊品种"粉地毯"为材料,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粉匍"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共进行了6种不同培养基的筛选,研究了6-BA对于再生频率的影响,最终确立了6-BA的最佳浓度.在MS 6-BA(0.5 mg/L) NAA(0.1 mg/L)培养基上获得91%的再生率,在1/2 MS NAA(0.1 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在获得高效叶盘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又研究了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2种选择标记卡那霉素(Km)和除草剂(PPT)对菊花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8 mg/L的Km和大于0.4 mg/L 的PPT能够完全抑制试验材料的不定芽分化.试验最终确定了匍匐小菊对卡那霉素、草丁膦的适宜筛选浓度,分别为5 mg/L 和 0.2 mg/L,为以后进行匍匐小菊的基因工程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魔芋茎尖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魔芋茎尖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茎尖剥取材料是无菌试管苗。刚剥离的茎尖需要预培养30d,然后将膨大的茎尖四周给予伤口后再转接到MS 6-BA 0.6 mg/L NAA 0.1 mg/L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最适培养基是MS 6-BA 2.0 mg/L NAA 0.5 mg/L;切割后的芽在生根培养基1/2 MS NAA 0.1 mg/L上能100%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3.
橡胶草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草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外源激素等因素对外植体成活率、不定芽的诱导、伸长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的升汞处理7min为最佳消毒方法,最佳的再生培养基为MS+1.5mg/L 6-BA+0.1mg/L NAA,平均诱导率为97.3%,芽伸长培养基为MS+2.0mg/L 6-BA+0.02mg/L NAA+0.4mg/L GA3,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 NAA,生根率为100%,所获得的组培苗生长健壮且移栽成活率高,最终摸索出了橡胶草最佳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被月季‘Royal Bassino’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常青  洪波  王海琴  高俊平 《园艺学报》2005,32(6):1065-1069
 以地被月季‘RoyalBassino’为试材, 进行了组培快繁和外植体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带有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 MS中添加6-BA 1.5 mg/L和IBA 0.1 mg/L 为最适诱导培养基, 诱导出芽率100%; MS中添加6-BA 0.5 mg/L和IBA 0.05 mg/L可以获得最高增殖倍数(6.3) ; 而添加IBA 0.01 mg/L的1/2MS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生根率92%。试管苗经7 d驯化后, 移栽成活率在99%以上。分别以叶柄、叶盘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叶柄在添加噻苯隆(TDZ) 7μmol /L的诱导培养基中暗培养10 d后, 转接到添加6-BA 0.5 mg/L的再生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约20 d, 可以获得57.1%的芽再生率。  相似文献   

15.
红千层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红千层离体快繁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叶片在MS + 6-BA 115 mg·L - 1+NAA015 mg·L - 1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43% , 并可直接从愈伤组织表面分化出不定芽, 分化率为69.2%; 腋芽启动培养基为MS + 6-BA 1~1.5 mg·L - 1 + NAA 0.5 mg·L - 1 , 萌动率为77%; 继代和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1 mg·L - 1 +NAA 0.25 mg·L - 1 , 平均增殖系数为16.7; 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 /2MS +NAA 0.25 mg·L - 1 , 生根率96.1%; 试管苗生根培养30~35 d移栽, 成活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香石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花散枝香石竹"红芭芭拉"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培养基对香石竹的诱芽萌动、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切取部位的诱导芽萌动率从高至低排序为:顶芽带腋芽的茎段不带腋芽的茎段;当培养基为MS+6-BA 1.0mg/L时,对香石竹带腋芽的茎段芽萌动最好;在培养基为1/2MS+6-BA 1.0mg/L+NAA 0.2mg/L时,继代增殖长芽的效果最好;在培养基为1/2MS+6-BA 0.2mg/L+NAA 0.5mg/L时,诱导不定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野生早花象牙参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云南野生的早花象牙参叶片为外植体, 探讨了叶片的不同部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暗培养、水解酪蛋白和椰子汁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片基部, 暗培养, 水解酪蛋白和椰子汁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暗培养促进了不定芽的再生。适宜早花象牙参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1.5 mg·L - 1 +NAA 0.1 mg·L - 1 +水解酪蛋白800 mg·L - 1 +椰子汁50 mL ·L - 1 , 再生培养基为MS + 6-BA 1.5 mg·L - 1 +NAA 0.1 mg·L - 1 , 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0.6 mg·L - 1 + NAA 0.1 mg·L - 1 , 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8 mg·L - 1。  相似文献   

18.
以丽格海棠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分化成苗以及对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敏感性实验,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丽格海棠的最适生芽培养基为MS 6-BA0.5 rag/L NAA0.05 mg/L KT0.1 mg/L,不定芽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2 mg/L NAA0.15mg/L;75 mg/L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叶柄的生芽,100 mg/L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叶片的生芽,75 mg/L卡那霉素完全抑制不定芽的生根,头孢霉素浓度小于等于250 mg/L时对生芽和生根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卡麦若(Camarosa)为草莓新品种,果大,抗痛性强,在我国广泛种植.试验对卡麦若莎(Camarosa)进行组织培养,选择最佳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最佳诱导培养基,最佳分化培养基与生根培养.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是叶片,0.1%升汞对外植体消毒2 min时效果最好;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 1.5 mg·L-16-BA 0.1 mg·L-1NAA;最佳分化培养基:MS 2.0mg·L-16-BA 0.2 mg·L-1NAA;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 0.25 mg·L-16-BA,此品种容易形成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