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该科有三属45种乔木和灌木。沙棘果实油里含有类胡萝卜素(180毫克%)、羟氧萘酮、维生素K_1和维生素E(16毫克%)、以及预防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的不饱和脂肪酸。沙棘油可用来治疗许多重病。因此,不少国营农场专门种植沙棘,工厂还制定了生产沙棘油的工艺流程。一年生沙棘幼苗已经可以长出根癌,其外形与豆科植物的根癌相似。沙棘根癌的共生固氮活性可用不同方法测定。一些早期论文(1934年)提出在无氮环境里种植沙棘的长期试验,  相似文献   

2.
沙棘油在各种病理条件下显示出的极良好效果,使得药理学家很早以前就感兴趣。推测认为,这可能是沙棘油中存在着适应原活性。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才研究沙棘油对恶性肿瘤发展的影响。 在对品系BalB/C雄性小鼠艾氏腺癌(腺癌按0.2ml199号培养基中7. 5×10~6癌瘤细胞接种在腹膜内)的实验中,接种后经24h开始用沙棘油治疗。在7昼夜治疗期间,用探管分别灌胃0.5ml/kg,1.0ml/kg和5.0ml/kg沙棘油。实验结束时,按恶性细胞数量算出抑制肿瘤生长百分率。已查明沙棘油具中等抗肿瘤活性,其活性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与对照组同一指数相比,实验组中服0.5ml/kg沙棘油动物的肿瘤细胞量减少了1. 3倍(抑制率为24%)服1.0ml/kg沙棘油动物的肿瘤细胞量减少了1. 5倍(抑制率为35%),服5.0ml/kg沙棘油动物的肿瘤细胞量减少了1.7倍(抑制率为41%)。上述研究结果认为,应在肿瘤实验中进一步研究沙棘油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沙棘油治疗返流性食管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根全  刘昳  王志华  章梅 《沙棘》2001,14(3):39-41
按中西医结合原则,选择返流性食管炎患者50例,按既定剂量给服沙棘油4周。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沙棘油对返流性食管炎两种症型均有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2%,且临床疗效与病程无关,未见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沙棘籽含水量对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品质的影响,特别是对酸价、维生素E含量、碘价的影响,当沙棘籽含水量〈7%时,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油品质达到商品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沙棘放牧利用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丽  李敏 《沙棘》1996,9(4):29-31
1 背景 中国的沙棘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的部分省(区),涉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四川、辽宁等省(区)。其中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沙棘分布地区远离海洋,地处内陆。多为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少,水资源缺乏。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年降水量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7%;单位面积地表水平均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4%。沙棘分布区所涉及的行政区总面积超过400万km~2,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土地质量不高。在总土地面积中,包含了全国沙地的98%,裸地的40%,戈壁的83%,沼泽的39%.以及待开发土地资源的47%(表1)。全区有林地30.46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4%,远低于全国13.4%的平均水平。其中西北五省(区)林地面积仅占4%,草地也多为干草原。中国沙棘分布最集中的  相似文献   

6.
“施康元”沙棘冲剂治疗神经衰弱8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俐  蔡叶萍 《沙棘》1996,9(3):40-41
“施康元”沙棘冲剂治疗神经衰弱85例的临床观察初步结果表明,显效42例(49.4%),有效39例(45.8%),无效4例(4.8%).总有效率95.2%。  相似文献   

7.
沙棘干乳剂降脂及抗氧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存社 《沙棘》1995,8(1):33-35
研究观察血脂异常者230例,资料齐全者194例,其中治疗组(沙棘干乳剂组)102例,对照组(烟酸肌醇酯组)92例。全部患者连续用药12周,用药后第4、8、12周复查血脂。发现用药后第4周沙棘干乳剂即有降低血总胆固醇(TC)、动脉硬化指数(AI)[(TC—HDL)/HDL]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P均<0.05)。用药后TC平均下降19.2%,(TC—HDL)/HDL平均下降28.2%,HDL平均上升18.1%;用药后第8周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用药后TG平均下降20.1%。同时,还观察了用药前后血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发现治疗组用药后LPO显著下降。研究提示沙棘干乳剂有良好的调整血脂异常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助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对沙棘油的甘三酯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油的HPLC结构图谱与其它植物油有明显差异,该法可用作沙棘油的掺伪鉴别。  相似文献   

9.
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edes Linn.)油的最大得率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同时,为了得到游离酸含量和水分及挥发物较低的优质沙棘油,采用二级分离的方法分离沙棘油,通过分析、比较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所得沙棘油物理指标,认为二级沙棘油分离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沙棘(Hippopha■ rhamnoides)又叫酸刺(陕西),醋柳(山西),黑刺(青海),属于胡颓子科(Elaeaynaceae)沙棘属(Hip-popha■),系带刺灌木或小乔木。沙棘的果肉、果皮和果核中均含有脂油,这种油具有极端宝贵的医疗性能。据测定,沙棘油含有一系列生物学活性物质,如维生素 E、F、K,胡萝卜素一维生素 A 原,类胡萝卜素,β—谷固醇等等,在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高疗效作用。据 N.N 马塔福诺夫报道,沙棘油可用于烧伤、冻伤、子宫颈糜烂、皮肤病、湿疹、肌肉的营养不良,用于眼科各种角膜疾患  相似文献   

11.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小灌木 ,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神奇植物。沙棘浑身是宝 ,果实里可提取果汁 (可做饮料、干粉冲剂 )、果油、黄酮、色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保健品以及药品。种子里可提取沙棘籽油。籽油内含有 16 0多种活性物质。它们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都有很好的疗效。河南省镇平县黑龙集乡迅达林药果苗良种推广部推广的沙棘新品种辽阜 1号、辽阜 2号具有极强的抗逆性 ,耐旱性更好。根系比俄罗斯、蒙古大果沙棘、中国沙棘发达得多 ,其果油含量高于中国沙棘 1倍 ,不饱合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熊正英  刘小杰  唐量 《沙棘》2004,17(3):16-19
通过测定运动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服用沙棘油对小鼠能力影响的生物化学机制。为此选用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六组:安静对照组、安静沙棘组、训练即刻组、训练即刻沙棘组、训练恢复24h组和训练恢复24h沙棘组。经过6周(42d)游泳耐力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分析比较了各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GFT)、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同时还对各组肝脏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1)以上各组GPT除安静对照组与相应沙棘组和训练即刻组与训练恢复组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2)SOD除安静对照组与相应沙棘组,训练即刻沙棘组与训练恢复沙棘组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3)MDA除训练即刻组与相应沙棘组及恢复组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4)沙棘组肝脏细胞中线粒体、肝浆网、肌丝等结构均比相应对照组完整,病变程度比对照组轻。结果表明,沙棘油能改善运动对肝脏细胞的损伤,提高肝脏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同时还对肝脏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亦称醋柳、酸刺、黑刺等,是一种野生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近二十个省(区)均有分布。沙棘结成串红黄色浆果,具有珍贵价值。沙棘果营养成分全面,其中维生素C、E、A、K等几乎居一切果、菜之冠。例如维C含量竟为猕猴桃的2~3倍,为山楂的20倍!另还含近20种微量元素和20种氨基酸。沙棘果皮、果肉、种籽以至茎皮中都含油,果实含油率约为10%。沙棘油是各种生命活性物质的浓缩物,可抗辐射,抗疲劳,全面增强肌体活力,是现代医  相似文献   

14.
沙棘是本世纪的热点保健产品 ,而沙棘黄酮则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其需求正在逐年增加 ,且价格十分昂贵。沙棘油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则由来已久 ,因为它对许多疾病都有着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其真正价值也约与沙棘黄酮相等 ,所以价格不菲。目前我国沙棘油和沙棘黄酮的产量和我国的资源总量来比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大多数厂家对于沙棘油和沙棘黄酮的获得都是分开来进行的 ,即不但有一个沙棘油提取车间还得有一个沙棘黄酮提取车间 ,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我们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沙棘油中脂肪酸含量,提升沙棘油品质,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已酸败的沙棘油进行脱酸再处理,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沙棘油酸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降低沙棘油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 h,可将已酸败沙棘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由原来的55.94 mg/g降低至5.13 mg/g,达到行业标准要求(酸价≤15 mg/g)。  相似文献   

16.
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旺  魏彩云 《沙棘》1994,7(4):24-27
综合分析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在理化指标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异发现,沙棘果汁油与沙棘果渣油的生化成分基本相同。在理化指标(除碘价外)方面三者差异不大,沙棘种子油的碘价明显偏高。在生化成分方面,抄棘果渣油和沙棘果汁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沙棘种子油,三者V—E的含量近似,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沙棘果汁油和沙棘果渣油主要是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沙棘种子油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皂化物方面,果汁油中含有豆甾醇类和谷甾醇类化合物,种子油中不含谷甾醇,仅含一种豆甾醇。  相似文献   

17.
熊正英  刘小杰  唐量 《沙棘》2004,17(2):14-17
目的 :通过测定运动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 ,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探讨服用沙棘油对小鼠能力影响的生物化学机制。方法 :70只雄性 ICR小鼠随机分为六组 :安静对照组、安静沙棘组、训炼即刻组、训练即刻沙棘组、训练恢复 2 4 h组和训练恢复 2 4 h沙棘组。经过 6周游泳耐力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 ,分析比较了各组脑组织 SOD、MDA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各组脑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 :各组 SOD活性除安静对照组与相应沙棘组 ,训练即刻沙棘组与训练恢复沙棘组间无显著差异外 (P>0 .0 5 ) ,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MDA含量除训练即刻组与相应沙棘组及恢复组间无显著差异外 (P>0 .0 5 ) ,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沙棘组脑细胞中线粒体、肌浆网、肌丝等结构均比相应对照组完整 ,病变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 :沙棘油能提高脑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 ,同时还对脑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减轻运动对脑细胞的损伤程度并可延长运动至疲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沙棘果油及复方沙棘保健药品生化药理作用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滕晓萍  梁德年 《沙棘》1994,7(3):38-39
对沙棘果油及复方沙棘保健药品的生化药理实验研究表明:(1)沙棘油对纯系小鼠乙醇性肝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2)沙棘果油对大剂量VD_3所致大鼠心肌损伤有减轻作用;(3)复方沙棘保健药品具有抗辐射所致小鼠肝亚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中国沙棘含油率变化规律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彩云  郭俊旺 《沙棘》1996,9(2):37-43
通过对山西省境内中国沙棘就其浆果各部分含油率、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V—E含量的跟踪分析,全果含油率为1.46%~1.57%,果汁含油率为0.63%~1.10%,果渣含油率为5.59%~9.2%,种子含油率为8.22%~9.23%。随采果期的推迟果汁含油率增加,果渣含油率降低,种子含油率基本不变。地区、品种、地理环境对含油率均有明显的影响。随采果期的推迟果汁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果渣油中含量分为上升、下降和不变三种类型。生长环境、采果期对V—E含量均有影响。三种油占全果总含油率的比例随采果期推迟变化,规律为果汁油增加,果渣油下降,种子油不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沙棘种和亚种籽及油的生化成份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itz.  K 忻耀年 《沙棘》1996,9(1):32-34
对取自青海产的西藏沙棘、肋果沙棘、中国沙棘和中亚沙棘种籽及由其制得的油进行了油含量及生化成份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沙棘种子在油脂、蛋白质、油中必需脂肪酸人记号是、V-E和总植物甾醇含量方面的均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