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湖崩塌岸成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巢湖1957~2003年气象、水文资料,利用巢湖地区多时相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结合环湖野外地质、地貌及水位调查,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巢湖湖岸崩塌的成因:①多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宏观上控制着巢湖崩塌岸分布,地层岩性微观上影响崩塌程度;②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素影响水位变化,进而形成湖岸崩塌的时段性;⑧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对巢湖大闸不合理调控等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进而抬高水位,亦是加剧崩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山体发生崩塌等山地灾害,改变了流域运动形态。定性分析其危害远远大于常规的水土流失。但定量分析,究竟危害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详细研究报道。2008年日本学者Laurentia DHANIO等人根据2004年3月26日发生在印尼的山地灾害相关资料,定量研究了因山体发生崩塌、滑坡,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其结论是:山地灾害的发生,不仅造成河流的泥沙大量沉积,且崩塌前径流深为降水量的60%,而崩塌后下降到45%。浑浊度比崩塌前提高了400倍。此项研究揭示了流域内一旦发生滑坡,必然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增加了流域治理难度。但也提示我们应利用这种改变规律,决策流域治理手段。此项研究成果对我国研究山体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水土保持专家都在研究水土流失机制,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关于表层崩塌产生的泥沙,多以降雨量为诱因来进行预测。1990~2002年,提出的多种预测模型,再现性虽良好,但在因表层崩塌造成的泥沙产生影响时,其精度有点逊色。为此,2004年日本学者黑岩知惠等人研究推导出包括森林作业状态变化在内的崩塌面积率预测式。崩塌面积率 A/a 是年最大日雨量 R_(max)、崩塌可能面积率指标 A_(pr)(t)的函数。崩塌可能面积率指标 A_(pr)(t) 与坡面不稳定因素有关,与采伐后造林时间密切相关。其结论是森林采伐后是否植树,流域崩塌发生的可能性就有变化,如采伐后放任不管,崩塌发生频率就高,如进行植树就可能控制。此方法对我国研究泥沙灾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2004年艾利台风及2005年马莎台风作用,石门水库高浊度之泥砂造成北台湾多日严重的供水中断,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针对2次台风对于石门水库集水区崩塌地分布与地文、水文及人为开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透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探讨土砂的来源分布与致灾原因。结果显示:2005年马莎台风后水库集水区总崩塌地面积约为703hm2,占整个集水区面积的0.92%;石门水库集水区坡度陡峭,地质破碎,加上超大豪雨与降雨集中等为造成水库严重土砂灾害之主要原因;根据崩塌量与历年水库淤积量之关系,台风豪雨所造成的重大崩塌事件,对于水库淤积量所造成之影响至少会延续5~10a。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时相,多平台卫星遥感数据,对四川省泸定县磨西台地的地质灾害开展了遥感监测.研究了地质灾害的发展演化趋势,判定了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为磨西台地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遥感监测显示,自2006年1月2日至2009年12月21日的近4 a,磨西台地内无新发生泥石流和崩塌灾害,原已发生的泥石流和崩塌也未见明显复发,泥石流处于停歇期,崩塌处于稳定状态.大部分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只有1处新发生的滑坡还在发展之中,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磨西台地岸坡的冲蚀滑塌和浅层流滑则一直在持续发展,对磨西台地岸坡的稳定构成威胁,并造成磨西台地面积的缩小,需要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6.
洛川塬黄土崩塌及水系成因构造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川黄土塬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崩塌作用是造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方式.依据崩塌方式及几何形态,黄土崩塌可划分为单面崩塌及栅格崩塌2种基本类型.该区域水系的形成与产生受控于对应的构造因子.水系系统按主控构造因子类型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类,其中陕北向斜构造控制Ⅰ级南北向主干河流(洛河)的形成,基底节理构造控制Ⅱ级近东西向河沟系统(仙姑河等)的形成,黄土节理构造控制Ⅲ级支毛沟系统(切沟等)的形成.提出Ⅲ级支毛沟地处黄土塬-沟壑区的过度带,是实现土壤侵蚀和塬-沟转换的关键地段,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涛  朱波  罗专溪  张剑 《土壤学报》2010,47(5):962-970
通过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过程及其硝酸盐含量的长期监测,研究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过程对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影响明显。地表径流过程中硝酸盐含量随降雨历时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为不断上升、趋于稳定的趋势。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潜在的环境风险极大,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NO3--N平均含量分别为0.73±0.17 mg L-1、21.72±2.05 mg L-1,其中,75%的地表径流NO3--N含量超过0.5 mg L-1,85%的壤中流NO3--N含量超过10 mg L-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0.93±0.05 kg hm-2,壤中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33.51±2.73 kg 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0.62%、22.34%,随壤中流淋失是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的主要途径。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不仅可能造成当地地表水富营养化,而且可能造成当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将加剧长江上游水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8.
由崩塌物流入河道后继续流动而泥石流化的泥石流称为复合型泥石流。若崩塌物的坡下部存有使其能形成天然坝或岩锥的地形 ,则可阻止泥石流的运行。日本学者山田孝等人在日本过去已发生的泥石流实例中 ,选择 7件复合型泥石流、6件形成天然坝的泥石流事件 ,进行统计分析。崩塌底部至流入河道的距离 ,崩塌地与崩塌底部的比高 ,在进行复合型泥石流及天然坝的判别中影响不大 ;崩塌物流入河道的角度为 10°~ 6 2°(平均为 31 4°)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流入河道地带的坡度为 6°~ 2 5°(平均 15 1°)时 ,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地质灾害野外普查空间数据库,分析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发育地区崩塌形成机理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环境孕灾因子对崩塌发育的贡献率,评估崩塌灾害空间易发性与分布规律,为中国东南沿海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在分析广州市白云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崩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地表水体距离、降雨量、地层岩性、土地利用类型共8个与崩塌灾害发育密切关联的致灾因子构建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叠加研究区内404个历史崩塌数据,依据贡献率模型计算统计各指标因子崩塌灾害敏感性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各二级指标因子贡献率的修正样本差确定因子权重。[结果] ①研究区内坡度、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对崩塌易发性贡献程度较高,坡向、地层岩性、降雨量在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中贡献程度较低。②极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丘陵西麓,崩塌易发性由山地线范围外层边缘向中心逐级降低。③崩塌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崩塌比率占总崩塌比率超过85%,模型易发性评价成功率和预测率分别达到91.3%和92.6%。[结论] 斜坡地形地貌因子对崩塌发育影响较显著,基于贡献率的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能够客观量化指标因子权重,模型预测评价结果精度较高,易发性区划符合实际崩塌发育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及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对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流域内3种主要的崩塌地质灾害破坏模式及演化过程,并选取典型崩塌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以岩质、小型、复合式、中低位、不稳定崩塌为主;崩塌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燕子河干流、主要支流河谷斜坡地带及康县—阳坝公路沿线人类工程活动密集的"一路一带"上,时间上主要集中于降雨较为集中的7—9月;崩塌的破坏模式主要有碎裂—坠落式、弯折—倾倒—滑移式、碎裂—滑移式,每种破坏模式经历4个阶段演化后形成灾害;典型崩塌稳定性计算得出暴雨是崩塌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 1990年7月5日、7日和17日,围场县下了三场暴雨,围场镇胡素汰村第一村民组的西小洼小流域发生了三次沙流。沙流的冲蚀作用,使流域内形成了一条长530m、宽19m、深6~9m的侵蚀沟,破坏面积达7188m~2,流失沙量19095m~3,并在沟口淤积了一座长119m、宽113m、高2~3m的沙丘。沙流淹埋民房13间,冲毁8间,进屋2户6间,进院3户,致使8户39人无家可归,造成经济损失达30多万元。这种沙流既不同于崩塌,又不同于泥石流,是一种新的水土流失形式。  相似文献   

12.
元谋干热河谷区沟蚀发育阶段与崩塌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谋干热河谷区沟蚀崩塌发育充分,沟蚀的发育与崩塌的发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发育阶段和崩塌类型的全面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沟蚀发育与崩塌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沟蚀发育一般分为浅沟、切沟、冲沟和残丘夷平谷4个阶段;一般情况下,浅沟阶段不发生崩塌,切沟阶段沟头的坠落式崩塌促进沟头的前进,冲沟阶段沟壁的滑移式崩塌促进沟岸的扩张,残丘夷平谷阶段土柱下部土体剥落,为倾倒式崩塌创造条件,土柱的倒塌使冲沟逐渐被填平,形成夷平谷。通过对影响沟蚀发育和崩塌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在元谋组地层上,砂土和黏土由粗向上变细的渐变式正向沉积旋回,特殊的土体构型以及干热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是沟蚀发育和不同类型崩塌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81年7、8月间,汉中地区连降大雨和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滑坡垮山,江河横溢,堤防决口,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弄清灾害的成因,总结经验教训,省、地林学会先后组织了《水灾与森林》调查和学术讨论会,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这次灾害造成山区水土严重流失,滑坡崩塌;江河堤防决口,两岸房屋、农田遭受洪水淹冲,损失惨重。我认为,虽然造成这次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引起我区较长时期的连绵阴雨和较大强度的大雨和暴雨,而全区的特别是汉江流域上游的森林植被遭  相似文献   

14.
矿山露天采场治理恢复的方法及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山露天开采剥离了地表的植被、土壤和岩石,在地表形成了大面积的裸露地面,严重破坏了植被,若防护不当则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矿山露天采场的治理重点区域在不稳定边坡,主要内容包括边坡稳定性治理和植被恢复两个方面:边坡稳定性治理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来消除崩塌和落石,植被恢复则主要通过植物措施来固土、滞尘、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详细阐述了治理恢复措施设计的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晴隆县城北部约60公里的中云区,1985年7月2日发生一次严重的山崩地裂,涉及范围长13.5公里,宽12.5公里,严重受灾7个乡镇,被冲垮和泥沙淹没房屋78户50幢约200间。房屋倒塌压死44人,危险房屋(已倾斜)1,559户共8,185人,还有7,849户约3.6万人受到威胁,几天几夜不敢回家居住和食宿。冲毁淤积田地707.3公顷,其中田415公顷,土292.3公顷,减产粮食3,500吨,占常年总产量1.05万吨的33%;冲垮小Ⅱ型水库1座,冲毁2台机组的小水电站1座共150瓩;冲毁公路77处,中断交通50多公里,中断邮电3天。  相似文献   

16.
台湾因受板块挤压,以致岩石破碎、地质脆弱且坡度陡峻、表层岩层土砂堆积不易稳定,顺向崩积层及断层带等地质不佳因素,加以地震频仍,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灾害不断。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2.6秒,以集集地区为震央,发生芮氏震度规模为7.3级之台湾百年大地震,天灾地裂,天摇地动,山河变貌,残垣断壁,死逾2000人,伤逾万人,房屋倾倒者近2万栋,造成严重灾害。虽然地质骤然大规模断层滑动无法预知,此即大自然存在之不确定,但可确定者为调查断层之确实位置及撤离断层,或为可能减少灾难之方法。灾害防治之基本原则为预防、避开、缓冲、替代、限制、监测、维护等,亦即防灾减灾之基本方法,注动其原则与方法,即可使灾害减轻至最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的强大降雨在台湾南部地区引发严重的崩塌,造成500多人死亡的灾害情况.采用ArcGIS判释卫星影像崩塌地,统计分析降雨条件包括降雨强度、累积降雨量、降雨延时及重现期距等,对高屏溪流域在莫拉克台风期间之降雨与崩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莫拉克台风的降雨特性为长降雨延时(平均为3.3d)、高累积降雨量(平均为1 677 mm)及高降雨强度(平均为80.5 mm/h);2)尾寮山雨量站在48 h之累积降雨量(2319 mm)接近台湾降雨量纪录(2361 mm);3)尾寮山、御油山与溪南雨量站降雨延时在10~72 h之间,降雨强度皆大于尾寮山雨量站200 a之重现期距;4)风灾后新增崩塌面积及新增崩塌率分别为141.24 km2及4.92%,当累积降雨量达500 mm或降雨强度达55 mm/h时,崩塌地明显增加,崩塌率随累积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增加而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有关自然斜坡表层崩塌现象,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至于准确预测在何处发生崩塌更为困难。2002~2010年日本学者小山敢等人在鸟取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极易产生崩塌的斜坡,并对此进行观测研究。通过微地形测量,通过简易贯入试验发现脆弱层,调查疏松层、旧崩塌痕迹和露岩的分布,确定疏松层只存在于滑裂面的下方。最后选定观测地点。观测内容主要为:地下水观测、斜坡移动量观测、雨量观测。虽然在观测期间没有发生表层崩塌,却观测到斜坡发生了移动的数据为研究预测未来发生表层崩塌取得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圆弧条分法是土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但该法以假定各土条稳定性相等且与整个土坡相等为基础,属于不严密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以简单土坡为研究模型,运用改进条分法,研究了土坡失稳且土条问稳定性不等时,各土条问的传力特点、滑动规律及加速度协调条件;推导出了土坡失稳情况下,计算条间力大小及各土条稳定系数的理论公式。算例验证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准确分析整个土坡的稳定性,而且揭示了土坡内局部土条的稳定状态,对于实际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理论计算与Rockfall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贵州省纳雍县王家寨镇偏坡崩塌危岩体崩塌后的最大影响范围和最可能影响范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最大影响范围和最可能影响范围在地形较陡的沟谷附近差别较大,而在地形较缓处差别较小。对于危岩所威胁的3个自然村组,由于其位于危岩崩塌失稳后的不同影响范围,因此提出大屯上组搬迁、偏坡寨组设置拦石网防护,河头上组不需进行任何防护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