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太行山片麻岩坡地生态经济林的配置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分的配置形式主义和防护、经济效益发挥的侧重点不同,将生态经济林划分为防护型经济林、经济型防护林和交互式防护经济林等3种模式;然后分别阐述了3种模式生态经济林的含义、适宜条件和配置技术;最后通过分析各种模式的经济产出调查数据,研究了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纯生态杨树林网作对照 ,分析研究了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劣 ,寻找出了适宜酒泉地区营造的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 ,对河西走廊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并以自然环境差异、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生态经济功能差异和主要功能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3级的分类系统即体系——类型——林种,并将其分为3种类型、19个林种,确定各防护林类型和林种的配置范围和功能;提出具有珠江流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经济特色的防护林骨干布局、片区布局、网络布局的技术方案,为苍梧县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空间结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各区典型林种配置模式19个以及各模式的林种配置范围、防护功能、适宜树种和优良林分模式等,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提供具体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典型的中山区,低山区、浅山丘陵区和平原区区位特点分析,提出了适宜生态林业建设模式,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林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滇东北山区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是云南省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特困山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构成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危害日益加剧。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体,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和加速坡耕地治理是当务之急。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把滇东北山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从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设,建立滇东北生态经济科技示范园区,实行生态移民,积极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强化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林业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型复合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生态经济型复合体系的结构类型、利用类型、经营类型和构建类型,简述了山西北部一些适宜的模式,指出了生态经济型复合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并就其发展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榆阳区地貌特征、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状况和植被自然分布特点,介绍了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10种高效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其中丘陵山区5种,风沙区5种,以期为其他地区退耕还林(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廓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生态杨树林网作对照,分析研究了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劣,寻找出了适宜酒泉地区营造的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对河西走廓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治沙示范区自然资源现状 ,提出构建生态经济型固沙林防护体系的技术框架和治理方案 ,建立了 3种固沙林实体模式 ,对造林树种选择、配置、营造技术、抚育管理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对林农复合经营方向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商洛市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商洛市退耕还林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和文件,提出了商洛市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扶风示范区为例谈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扶风示范区实践的分析,较详细地阐明了以扶风示范区为代表的陕西省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布局、结构配置、技术组装模式和主要建设措施。并通过作者对示范区工作实践,提出了有关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通过在民勤干旱沙区进行菊芋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菊芋具有极强的抗旱抗逆能力、固沙和抗风沙能力、繁殖力强等生态适应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种植后不需灌水即可正常生长,而且生长量大、长势好,是优良的生态经济型防风固沙植物.因此,菊芋适宜在干旱、半干旱沙漠化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资源利用与劳动力资源转移的关系探讨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分析了多用途树种选择、庭院经济发展、引导群众参与以及林业工作者对农牧民理解程度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嫩江沙地生态经济型沙地治理模式建设,充分发挥了当地生态经济效益高树种的优良特性,并通过林农间种、以耕带抚措施促进了林木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5.
按立地区、立地组、立地类型建立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立地分类体系及具体的立地类型,编制11种适合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的造林设计,为苍梧县珠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出现在太行山区的生态经济沟,是山区治理矛盾和发展的产物。它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建设特点,一是要素集合的资金、知识密集型;二是立体开发的生态经济型;三是“三效”统一的富裕文明型。作为现时生产力的构成模式,生态经济沟的经营类型有以工副补林果的综合利用型;兴种植办加工的双轨前进型;投劳集资的积腋成裘型;林果相济的农林结构型。生态经济沟建设,是在公有制的土地上实施的,它的管理模式受双层经营的集体经济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从准噶尔盆地南缘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现状,探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概念及意义,提出准噶尔盆地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阐明准噶尔盆地南缘生态经济型绿洲防护林体系发展途径,是建立绿洲良性循环,恢复生态平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清江流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中山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山斜坡立体型生态经济林、中山陡坡生态林、中山急坡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布局模式,体现了生态、经济及景观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 4.2 岩溶山地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治理模式4.2.1 模式适宜条件 主要适宜于石山和白云质砂石山。岩石裸露率在70%以上,土壤极少,土层极薄,一般不超过2~3 cm,以砂粒、石粒为主,植被恢复艰难的地区,但周围地区基本具备封育的条件。4.2.2技术思路 因本区域的立地条件差,土层薄,基本不具备人工造林的条件,主要采取全面封禁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沟是以山区小流域为单元,充分利用当地土地、空间、光能等自然优势,发展以林果业为主,林农牧结合的复合经营模式。它既是治理荒山,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又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加速群众脱贫致富达小康的有效途径。现将兴安盟生态经济沟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