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栽地膜棉的发展前景及其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栽地膜棉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覆盖栽培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新发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目前移栽地膜棉生产上存在的烂铃,易衰,茬口,虫害和残膜等问题,拟采取的技术对策是:改进栽培技术,巩固移栽地膜棉生产,加强理论研究,发展移栽地膜棉生产;克服残膜污染,保护移栽地膜棉环境。  相似文献   

2.
杨慧 《新农业》2004,(9):44-44
棉花进入结铃吐絮期常发生烂铃烂桃现象,一般田块烂铃烂桃率10%~15%,严重田块30%以上,常造成棉花减产和降低品质。引起烂铃烂桃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过量引起棉株生长过旺,荫蔽严重,抗病力下降而造成烂铃烂桃;二是花铃期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排水不畅,造成病菌的滋  相似文献   

3.
随着薄膜覆盖棉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生育期提早,伏前桃比重增大,棉花烂铃愈来愈严重,直接影响纤维品质与棉农经济收益。我们于1983、1984两年进行了棉花的烂铃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现报导于下。 (一)棉花烂铃的病因分析 棉花烂铃,是由烂铃病菌侵害引起的腐烂现象。1983、1984两年,在整个烂铃期间,  相似文献   

4.
北疆棉花烂铃病在多雨季节容易发生,造成棉花品质降低,棉花产量下降10%~30%左右。因此,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病,是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一、烂铃病发生特点1.疫病。是我国棉铃病中危害最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60%以上。2.棉株下部1~3果枝成铃烂铃最多。  相似文献   

5.
棉花烂铃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共同作用而引发的复合性病害。烂铃可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5%~20%。重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50%以上。 近年,有关单位通过对烂铃病原菌鉴定,明确了烂铃是以苎麻疫霉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综合引起的一种棉铃病害。病菌以卵孢子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且不受土壤环境的影响,萌发的孢子可侵染棉苗,引起棉苗发病。在棉花蕾铃期,病原菌形成的孢子囊释放的孢子借助于风雨和昆虫等传播侵染棉株,引起棉铃发病。棉花发育期间低温(24~27℃)、多雨(雨日3~5 d)及虫害重则是诱发烂铃发生流行的外部生态环境条件。棉花烂铃的发生与花序  相似文献   

6.
保铃剂3号防治棉花烂铃的研究和应用高宇人,刘邦杰,顾国华,宋益民,陈惠祥,顾春燕(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226541)棉花烂铃不仅降低产量,还严重影响品质。烂铃在我省各地都有发生,逢多雨年份,发病率可达50~80%。我所自1976年以来,对南通棉区棉...  相似文献   

7.
化学去早蕾控制红铃虫和烂铃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几年研究化学去早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化学去早蕾控制红铃虫和烂铃的原因,化学去早蕾调节了棉花生育期,使棉花现蕾高峰期和易感青铃高峰期避开了红铃虫的产卵盛期。棉铃铃壳中棉酚含量提高,增加了红铃虫幼虫的死亡率,去早蕾棉株棉铃着生的果树层次和节位明显提高,改善了棉田光,湿条件,不利于烂铃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棉花花铃期正处在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棉株高大,枝叶繁茂,田间小气候正适合各种病虫的发生危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现重点介绍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确保棉花高产、高效、棉农增收。棉花烂铃是在适宜条件下由多种病原菌综合侵染造成的。烂铃是棉花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年份烂铃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50%以上。烂铃对棉花产量和品质以及棉籽发育有严重影响,所以防治烂铃是实现棉花增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花铃期正处在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棉株高大,枝叶繁茂,田间小气候正适合各种病虫的发生危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现重点介绍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确保棉花高产、高效、棉农增收。棉花烂铃是在适宜条件下由多种病原菌综合侵染造成的。烂铃是棉花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年份烂铃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50%以上。烂铃对棉花产量和品质以及棉籽发育有严重影响,所以防治烂铃是实现棉花增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一、棉花烂铃的主要原因棉花花铃期阴雨天气较多,雨量大,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垄内高温高湿,就会造成病菌的滋生和繁殖,而加重棉花烂铃;氮肥施用过量,导致棉株生长过旺,郁闭严重,抗病力下降造成烂铃;棉花铃病、棉铃虫、玉米螟等病虫害严重发生,引起烂铃。近几年,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普及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河北省巨鹿县一大传统经济作物,是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近几年棉花面积急剧萎缩,从2011年的18万亩降至目前的不足5万亩,究其原因既有市场价格因素,也与栽培管理技术存在问题有关,棉花生产投入大、产量低、效益不高是农民弃棉不种的主要原因。当地农技人员分析了当前棉花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出棉花生产的9项关键技术。1当前棉花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早衰现象发生较重 表现为“三桃”(伏前桃、伏桃、秋桃)比例失调,结铃数减少。主要原因是品种早熟、钾素缺乏引起生理病害、不揭膜或破膜迟、盛蕾期干旱导致生殖生长提前、根系下扎浅等。1.2烂铃比较重 表现为前期黑桃烂铃多,致使有效铃减少,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主要原因是地膜棉播期偏早导致伏前桃比重大、播种密度偏大造成田间通透度差、铃病为害等。1.3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为害重 主要原因是防治时期不适宜、防治策略上重治轻防、滥施农药导致棉仡发生药害等。  相似文献   

12.
棉花地膜覆盖后,由于有效地解决了前期低温和干旱问题,棉株生长快、发育早、枝叶茂盛,如管理不当,容易出现疯长,导致棉田通风透光不良,蕾铃大量脱落,烂铃增加,降低经济效益。防止棉花疯长的办法如下: 1、因地制宜降低覆盖度。为了防止地膜棉花疯长,高水肥地块覆盖度可降至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棉花是安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由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棉花烂铃发生严重,直接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植棉效益的提高,据测定,和健铃比较,烂铃铃重减轻40.2%,皮棉减少52.7%,衣分降低22.1%,绒长缩短40.2%,强度降低48.9%。如何防治棉花烂铃,成为植棉效益再提高的主要问题。一、棉花烂铃形成的原因棉花烂铃每年都有发生,但烂铃率差异较大,除品种、密度、播期因素外,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因为棉花烂铃是由铃疫病菌侵染引起的。此病菌在温度24~27℃、相对湿度85%以上条件下蔓延发生为害最重。因此,在棉花结铃盛期,降雨量大小,连阴雨日的多少,是决定烂铃多少的主要因素。连阴天多,降雨量大,光照少,棉田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为害,造成烂铃发生。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气象条件与棉花烂铃关系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棉花烂铃的规律:即高产棉田重于低产田,棉株下部多于上部,涝年烂铃重于旱年,早播棉田重于晚播棉田,密度大田间荫蔽  相似文献   

14.
以早熟棉邯686选系HS901为试验材料,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对4个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和10.5万株/hm2)下棉花不同时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在获得较多群体总铃数的基础上铃重没有明显降低,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处理,子棉产量达4867.5 kg/hm2。由此提出在黄淮棉区采用早熟棉花品种,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棉花吐絮期躲过雨季,减少烂铃,获得较高产量,节省人力和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移栽密度对科棉3号烂铃与脱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棉花平均株高、果台数均呈现递增趋势,植株落花、花铃、烂铃等现象呈阶段状递增趋势;植株个体间落花、落铃、烂铃现象呈一定幅度变化,但不同生育期变化幅度也不一致;由于植株个体间养分积累不足,导致落铃、烂铃,进一步导致减产;科棉3号的最佳栽培密度为3.15万株/hm2左右,该密度条件下,对落铃、烂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于一九五九年一年的观察及试验调查结果,初步明确了我省棉花烂铃种类以角斑病、炭疽病、红腐病、铃疫病为主。而导致烂铃病及生发展的原因主要与多雨,棉田施用氮肥过多,棉株密度过大有关,尤其是与棉  相似文献   

17.
在2003—2004年秋淋灾害年,对早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5和33B及中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1和SGK321的产量形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期阴雨寡照,导致烂铃增多,早衰加重。棉株上部和外围成铃率不足10%,早熟棉花烂铃率达25.4%,比中熟棉花高4倍多,失去早发优势,10月10日早熟棉花收获量比中熟棉花减产31.1%。中熟棉花伏桃比例较高,7月集中成铃性强,与关中棉区最佳成铃期吻合,对关中棉区秋淋发生率高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蒜套棉烂铃的发生,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研究了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整枝和降低密度都能有效改善棉花烂铃状况,简化整枝/密度33 000株·hm-2较正常整枝/密度45 000株·hm-2烂铃率降低11.01个百分点,该组合皮棉单产最高为2 035 kg·hm-2,较正常整枝/密度27 000株·hm-2增产14.6%。  相似文献   

19.
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病害,我国主要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烂铃不但造成棉花减产,而且使纤维品质降低,严重影响植棉效益。一般年份,烂铃率为10%~20%;大发生年份,烂铃率可高达30%~40%。棉花烂铃多发生在8月中旬-9月底,一般由下而上、由内向外发展,绝大多数发生在下部1~3个果枝上的内围铃,上部铃和外围铃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20.
棉花烂铃不但影响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商品价植。烂铃和健铃相比,不但衣分低,绒长短,而且纤维强度也大大降低。 一、棉花烂铃的原因: 1.气候:阴雨天气,棉花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能力差是造成烂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