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针菜早熟品种‘三月花'和中晚熟品种‘大乌嘴'为材料,在设施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比较分析了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的变化对金针菜植株生物学性状、花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平均透光率为52.0%,但空气温度比露地栽培显著提高,设施栽培下金针菜现蕾期比露地栽培提前15 d以上,实现提早上市。设施栽培的全天最大温差为23.4℃,比露地栽培高出11℃;两个品种金针菜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5.718 mg/g、61.796 mg/g,比露地栽培提高了22.17%、34.07%;Vc含量分别为3.625 mg/g、3.845 mg/g,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28.14%、12.53%;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金针菜的品质。设施栽培下2个金针菜品种的产量略高于露地栽培,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金针菜设施栽培适宜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避雨栽培对宿迁地区早熟桃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桃品种‘金陵黄露’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纵径、横径、裂果率、坐果率、产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避雨栽培对宿迁地区早熟桃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虽未改变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但纵、横径比露地栽培增长要快。避雨栽培显著减少桃裂果现象,露地栽培裂果率20.3%,避雨栽培只有6.5%。果实内在品质方面,避雨栽培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单果重与露地栽培无明显差异。此外,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桃果实的坐果率和产量,666.7m2产量为3 600 kg,比露地栽培提高28.6%。  相似文献   

3.
以红肉猕猴桃‘红阳’和绿肉猕猴桃‘金魁’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红阳’和‘金魁’猕猴桃可溶性总糖含量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红阳’猕猴桃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只是前期(盛花后95天之前)上升比较平缓,后期较迅速,至果实成熟期达最大含量(6.87%)。而‘金魁’猕猴桃糖含量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前期上升,至盛花后50天下降,之后又上升,临近果实成熟时略有下降。果实发育过程中,两种类型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一致,即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唯一不同的是,‘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下降趋势比较缓慢,而‘红阳’猕猴桃则比较迅速。成熟果实中‘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为1.08%,‘红阳’猕猴桃为1.20%。两者果实中糖酸比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在‘红阳’猕猴桃中前期上升缓慢后期较快;‘金魁’猕猴桃中先下降后上升,临近成熟时又略有下降。此外,两种类型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快速上升后期下降,在果实成熟期又稍有回升。但‘金魁’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节点稍晚于‘红阳’猕猴桃。  相似文献   

4.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叶面肥与膨大剂对猕猴桃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猕猴桃展叶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喷施美加富、富乐农、宝尼菲达、钙必得等叶面肥,能有效提高叶片大小、厚度,提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提高果实后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总糖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Vc含量。单果重和产量虽然没有膨大剂处理的高,但果实品质优于膨大剂处理,优质果率高,667 m2产值提高14.4%。  相似文献   

5.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授粉方式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果实畸形率、果实外观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雄枝高接的授粉方式猕猴果实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畸形率最低。因此,在生产上可以使用雄枝高接方式进行授粉,以降低猕猴桃授粉成本和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 4种授粉处理方式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果实畸形率、果实外观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雄枝高接的授粉方式的果实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畸形率最低,因此,在生产上可以使用雄枝高接进行授粉,以降低猕猴桃授粉成本和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果袋对‘红阳’猕猴桃果实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类果袋对‘红阳’猕猴桃果实色差、果实后熟软化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的猕猴桃果皮、果肉亮度明显提高;果心横截面呈放射状红色条纹颜色明显变淡;套袋较不套袋的果实进入快速软化期的时间最多可以延迟4 d。不同种类果袋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套袋后果实单果重不同程度的减轻;硬度影响明显,对Vc含量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玉环柚’果实为试材,观察了大棚设施栽培对‘玉环柚’物候期和果实裂果的影响,测定了大棚与露地栽培‘玉环柚’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使‘玉环柚’物候期提前,成熟期提早10d,裂果率下降21个百分点。大棚设施栽培对单果重几乎没有影响,但提高了转色期色泽参数的L、a*、b*值,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促进‘玉环柚’着色。蔗糖是‘玉环柚’果实积累的主要糖,占总糖含量的76%;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发育过程几乎保持恒定水平,二者之和仅占总糖含量的25%;大棚设施环境对‘玉环柚’果肉蔗糖含量影响较大,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大棚果的蔗糖含量都高于露地,且大棚栽培的‘玉环柚’蔗糖含量提早约45d。‘玉环柚’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果实含酸量除在幼果期较高外,在果实发育进程中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棚果的酸含量与露地果接近或略有下降,表明大棚栽培方式对‘玉环柚’果实酸含量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大棚环境有利于‘玉环柚’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起促早成熟、防裂果与提高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湖北地区‘鸡尾’葡萄柚品质,以‘鸡尾’葡萄柚为材料,研究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CK)模式下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设施栽培下‘鸡尾’葡萄柚果实单果质量、横纵径、果形指数大于CK,果皮硬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不显著,花后227 d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果皮硬度出现显著性差异;设施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至10.43%,可滴定酸、Vc含量高于露天栽培;通过GC-MS测定发现,设施栽培可提升果实蔗糖含量至49.63 mg/g;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设施栽培可能通过上调CsSPS2、CsSUS2和CsSUS4的表达水平来提高果实中蔗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可以提高‘鸡尾’葡萄柚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南方设施栽培蓝莓的生物学性状,为南方设施蓝莓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高丛蓝莓“奥尼尔”为材料,对比“奥尼尔”在大棚设施与露地栽培下生长树势与成熟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露地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大棚,CO2浓度和空气温度显著低于大棚;露地栽培植株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大棚栽培植株,功能叶叶面积和株高极显著低于大棚栽培植株;大棚栽培“奥尼尔”成熟期提前但产量较低,露地栽培“奥尼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大棚栽培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大棚栽培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大棚栽培的果实。[结论]露地栽培“奥尼尔”产量更高,蓝莓果实风味更加浓郁;大棚栽培提前了“奥尼尔”成熟期,促进果实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11.
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发育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 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引种上海的包括2个种的15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物候期、适应性及果实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最早成熟的‘金早’与最晚成熟的‘布鲁诺’成熟期差异达到71d;适应性评价,湖北、江西、江苏、安徽育成的一些品种成活率较高,均在75%以上;‘金魁’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81-5’的抗褐斑病能力最强。果实品质的评价,其中‘81-5’果形最大,达到单果重160g;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相比,中华猕猴桃属于小果形(≤90g)品种数量较多。‘金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9.50%;‘金魁’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1.71%;‘红阳’可滴定酸最低,为0.58%;‘金阳’、‘红阳’、‘金农’和‘徐香’4个品种风味最佳;供试品种之间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大,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布鲁诺’,为387.32mg/100g,含量最低为‘桂海4号’,为57mg/100g;‘徐香’香气最为浓郁。上海地区筛选出优良的猕猴桃品种有:金魁、徐香、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品种有:金阳、81-5、武植3号、金农。  相似文献   

13.
宁波地区抗涝“红阳”猕猴桃主要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宁波地区降水量多,猕猴桃易受渍水危害,而利用抗涝性较好的"葛枣"猕猴桃与"红阳"猕猴桃嫁接而成的抗涝"红阳"猕猴桃苗木,其耐渍水性、产量、果实品质显著提高。为促进抗涝"红阳"猕猴桃的种植推广,从苗木选择与定植、栽培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介绍了其在宁波地区的主要避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的有机栽培及其鲜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有机猕猴桃果实品质分析并与常规栽培者进行比较,为猕猴桃有机栽培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猕猴桃标准化栽培的基础上,按照新制定的有机猕猴桃生产规范,以生产安全、优质和适当产量的有机猕猴桃鲜果,并与常规栽培者进行果实品质、产量和效益等的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有机栽培猕猴桃果实品质优良,鲜果外形饱满匀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而总酸含量却低于常规栽培。在所试验的品种中,单果重提高5.12%~15.02%,可溶性固形物提高5.78%~6.05%,总糖含量提高7.76%~26.1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8.23%~22.46%,维生素C含量提高7.70%~36.75%。[结论]有机栽培猕猴桃鲜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优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关中东部地区设施番茄栽培品种多、乱、杂等问题,收集国内外番茄品种24份,以‘金棚11号'作为对照,在设施条件下进行早春种植,通过对植株物候期、生长势、单果质量、产量、商品率及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运用"综合满意度"比较法将各指标量化串联后综合比较。筛选出适合渭南地区早春茬种植的番茄品种。结果表明:适合渭南地区早春茬种植的番茄品种有‘瑞丽'‘金棚95-2'‘西润T1280'‘奥尼尔'‘金山511'。其综合满意度高于其他品种,主要表现为果实成熟较早,生长势强,产量及商品果率高,粉红果、中果型、果实品质优良,满足本地的生产要求和消费需求,适宜在渭南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避雨栽培对枣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李府贡枣’为试材,露地栽培为对照,避雨栽培为处理,测定环境因子、光合指标的日变化、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避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露地;叶绿素含量上升,叶绿素a/b比值降低;枣果着色较好,可溶性总糖较露地高10%,单果重及纵横经明显降低;裂果率低于5%,露地栽培为50% ~ 60%。避雨栽培显著提升枣果内在和外观品质,降低裂果率。  相似文献   

17.
以太湖莼菜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露地栽培模式,对太湖莼菜生长、品质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太湖莼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性及除精氨酸外的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太湖莼菜干物率、NO_3~--N含量以及黄酮、总酚含量,其V_C、可溶性蛋白、粗纤维含量与露地栽培莼菜无差异;较露地栽培增产2 290 kg/hm~2,增幅13%,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杨勇  陈露  陈成  阎永齐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9):156-163
以中华猕猴桃良种红阳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宽度环剥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指标及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30 d,环剥宽度等于结果枝直径的环剥处理可显著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P<0.05),改善果实品质.同时,环剥处理通过相关酶活水平的调节影响糖代谢进程.环剥处理提高了果实发育期内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花后58~156 d,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果实发育后期,环剥处理诱导增强果实蔗糖合成酶(SS)活性,降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最终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建议在花后30 d,对红阳猕猴桃进行环剥宽度/结果枝直径为1的环剥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的红阳猕猴桃产量、品质及其安全性,筛选适合红阳猕猴桃生产应用的氯吡脲使用方案.[方法]分别对开花后10d的红阳猕猴桃花朵喷施5.0、6.7、12.5和50.0 mg/L氯吡脲溶液,以喷清水为对照(CK),喷施后0、6、24、72、120和168 h分别测定各处理氯吡脲在红阳猕猴桃花体中的残留量;喷施后95 d测定果实平均单果重,采果后1~12 d测定各处理果实的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C(Vc)含量及果实中氯吡脲的残留量.[结果]红阳猕猴桃花朵喷施5.0~50.0 mg/L氯吡脲后,其成熟果实内的氯吡脲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o.050mg/kg).6.7 mg/L氯吡脲处理猕猴桃的平均单果重极显著轻于12.5 mg/L处理(P<0.01,下同),极显著重于CK及其他氯吡脲处理.6.7 mg/L氯吡脲处理的果实储存时间最长,且与CK及其他氯吡脲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氯吡脲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氯吡脲处理.[结论]6.7 mg/L氯吡脲处理红阳猕猴桃的平均单果重较重、储存时间长、果实外观较好,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及Vc含量较高,食用安全,可在红阳猕猴桃花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早熟砂梨品质的影响,为早熟砂梨避雨栽培模式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进行避雨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砂梨果实糖酸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皮硬度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栽培模式的温度与光照强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后13:00-14:00和10:00-14:00,湿度日变化趋势与温度相反,呈"V"型;避雨栽培环境下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均较露地栽培高,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水分含量明显低于露地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下梨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苏翠1号提高14.02%,翠冠提高23.77%;可溶性糖中的果糖、葡萄糖及山梨醇含量在避雨栽培下均较露地栽培显著提高(P0.05),其中苏翠1号分别提高24.32%,22.22%和30.77%,翠冠分别提高22.02%,26.73%和21.18%。2种模式果实的糖酸比和固酸比差异也较大,苏翠1号避雨栽培糖酸比、固酸比较露地栽培分别提高36.13%和19.33%,翠冠则分别提高47.19%和19.23%。避雨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硬度及单株产量与露地栽培相比升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避雨栽培环境温湿度较露地栽培高且日变化和极差值大,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含水量低,果实品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