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蚕种生产操作技术指南》是一本蚕种生产操作技术的工具书。该书详细介绍了蚕种生产准备、催青、饲养、种茧管理、采种、蚕种保护、浴消及整理、蚕种冷藏和人工孵化、原蚕区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预防检查以及消毒防病等蚕种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规则和标准,能为蚕种场(站)、农村原蚕饲育区和蚕种冷库的技术员、工人和蚕农提供全面的、明确的操作方法和可靠的技  相似文献   

2.
<正> 蚕种的冷藏和浸酸是一项技术性强,工序复杂,精确度高的工作,若稍有疏忽,将会给蚕种生产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而,提高蚕种冷藏、浸酸技术,确保蚕种孵化率高,蚁体强健,是蚕种生产上的重要一环。本所冷库,原为试验用库,建造于1963年,1970年启用,当时只有少量蚕种  相似文献   

3.
夏秋蚕种人工孵化法自推行以来,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现秋用蚕种均采用冷藏浸酸法,为实现一年多次养蚕提供了有利条件。人工孵化法的操作技术,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上叙述甚详,已为从事蚕桑工作的同志所掌握。但有的年份浸酸后蚕种孵化不齐,或某一个冷库所浸的蚕种不及另一个冷库所浸的蚕种孵化齐。孵化不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冷库本身工作问题、有蚕种场的问题,也有运输上问题,相互配合是十分重要的。笔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于2002年制定并实施了《安康市蚕种场蚕种质量保证体系》,内容包括各级蚕种质量标准及各项技术操作规范。介绍了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采取的各项监管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强化质量监管,依靠经营管理促进质量提高,以人为本提质增效,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科技创新等。总结了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所取得的良好成效:超毒淘汰率明显降低,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质量指标稳步提升,用户反响好、市场份额高,在全国蚕种质量抽查中,蚕种综合质量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5.
叶夏裕 《中国蚕业》2011,32(3):85-88
6蚕种的保护与冷藏从原种催青、原蚕饲育,直到蚕种制造等生产过程中,按照合理的技术措施所生产的蚕种,如果对蚕种保护得不合理,也会影响蚕卵内的胚胎发育,导致蚕种孵化不良、发生死卵、蚕体虚弱,生命力降  相似文献   

6.
祁力言 《蚕桑通报》1994,25(3):50-51
加强原蚕区管理提高蚕种质量镇江市蚕桑技术指导站祁力言近几所来,随着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生产数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去年江苏省杂交种生产量达520万左右,比88年的268万张增加一倍多。蚕种生产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生产蚕种的承受能力,于...  相似文献   

7.
李志忠 《北方蚕业》2008,29(1):27-27
简要总结了多年来阳城就地饲育、就地制种这种蚕种生产形式,和为提高蚕种质量,在严格选点,强化消毒防病,精心饲养,规范技术操作,加强合作,全程服务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满足我所蚕种生产及科研用桑的需要,是我所桑园建设的核心。坚持贯彻“深沟、厚肥、壮苗、适密、精管”的管理措施,使我所桑园在四十年来的建设中逐步实现了品种良种化,耕作机械化,除草化学化,施肥科学化,山地桑园灌溉喷灌化。1959年至今我所总产桑量为4260789公斤。由于1985年起桑园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春期蚕种生产会议,于3月17日至20日在海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县负责蚕种生产的业务干部、蚕种场场长、技术生产主任及职工代表,并邀请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省农科院蚕研所、浙农大蚕桑系、丝绸联合公司的代表参加共  相似文献   

10.
本部分为第三部分蚕种生产技术的发展之蚕种繁育、质量检验检疫。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制订了蚕种生产技术省级地方标准,实现了蚕种标准化生产。将蚕种疫病列为检疫对象,构建了"三控一严"的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蚕种质量检验项目从繁到简;母蛾手工研磨到集团磨蛾,实现按标准规范检验。  相似文献   

11.
家蚕卵电晕孵化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晕技术对即时浸酸处理的蚕种和冷藏浸酸处理的蚕种进行了刺激试验,发现蚕的孵化率和盐酸浸渍法相媲美。该方法所使用的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劳动强度小,同时可以避免浸酸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原蚕区种场的巩固、发展与蚕种质量关系嵊县蚕种场戴虔民原蚕区种场是我国繁育一代杂交种的基地,其稳定巩固,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嵊县蚕种场是个老场,四十多年来,为广大蚕农提供700多万张蚕种,卵质充实,孵化齐一,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客观上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主...  相似文献   

13.
太仓蚕种生产基地14年来生产优质一代杂交蚕种215.39万张,其所形成的农村蚕种生产模式及管理、技术体系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一家一户生产形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地生产规模大幅度缩减,探索一条现代农村蚕种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势在必行,2007年太仓以现代农业园区的理念,筹建农村蚕种生产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3,31(1):39-4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蚕桑生产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发展 ,传统的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 ,我们从试点到扩面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 ,摸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 ,增强了比较效益和优势 ,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蚕种催青省力化催青是蚕儿发育的初始保护阶段 ,是养好蚕的基础。传统的催青方法蚕种所感受的温湿度不均匀 ,造成蚕种孵化率低。为此我县 1 995年建成并使用双向匀风式恒气流自动控制蚕种催青系统 ,提高了蚕种催青质量 ,蚕种一日孵化率均在 95%以上 …  相似文献   

15.
值此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成立40周年之际,我向蚕种所的全体干部和工人致以热烈的祝贺! 40年前,我从华南农学院蚕桑系毕业就来到该所(前身是广东省蚕种繁殖场),参加了当时的建场工作,并且一直在此负责技术工作15年,此后虽然因工作需要调到省农业厅、省丝绸公司,但我始终关心着她的业务、她的发展。40年过去了,回忆往事,展望未来,作为一个蚕业工作者,在蚕种工作岗位上工作了40年的我,仍不觉老之已至。  相似文献   

16.
熊彩珍 《蚕桑通报》1999,30(2):37-38
一日孵化率的高低直接体现蚕种质量,反映催青技术,最终影响蚁体强健度及蚕茧产质量。转青齐一的蚕种分发到各农户后达到一日孵化率高、蚁体强健是每个蚕种生产和催青技术人员所期盼的。但是,影响一日孵化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孵化调查,发现同一批蚕种,...  相似文献   

17.
蚕种冷藏技术是蚕种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与养蚕生产密切相关。处理好蚕种的冷藏问题,对于我区蚕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回顾了我区蚕业工作者在蚕种冷藏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生产上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3,(3):50-52
文章介绍了江苏省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分析蚕种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今后蚕种经营管理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马群忠  王永亮 《蚕学通讯》2005,25(1):40-42,44
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在蚕种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对两个传染途径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选种、原种、普种场都希望自己所生产的蚕种是合格蚕种,都希望所购买的上一代蚕种是无毒蚕种,以期生产的下一代蚕种不存在胚种传染.但由于利益驱动,在蚕种买卖的交易过程中,就存在着诚实与做假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