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县境三面环围省会西宁市,总人口47.6万,总耕地面积104.88万亩,是青海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大县。2012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65.31万千瓦,农机总量9.43万台,各型拖拉机3.8万台,配套农机4.3万台。全县平均2.5户拥有一台拖拉机。近几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指导下,紧紧抓住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机遇,农机化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形势需要我县试验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机和分散的耕地适度集中起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代替分散型,消耗型经营的农业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现代化就是机械化,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破解我县农业生产面临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凤阳县农机现状凤阳县是农业大县,耕地10万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7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近10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  相似文献   

3.
一、郸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概况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现有耕地面积163.7万亩,人口1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5万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年粮食产品量68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133.8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3.7万台,配套农机具5.9万部,联合收割机1546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0%。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大量转移,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章发展成就与形势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显著"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  相似文献   

5.
王虎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17-217
<正>一、濮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辖6镇14乡,988个行政村,总人口107.86万;农业人口93.9万人,农村劳动力60.97万人,耕地面积135.7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8亩。濮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省级贫困县,也是农机大县,农业机械保有量约占濮阳市的三分之一。至2013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9万千瓦,农业机械原  相似文献   

6.
黑山县耕地面积达17.2万hm2,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多年来,黑山县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位,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引导、扶持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推动了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业机械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机部门如何做好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1义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义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36万,耕地面积145万亩。我县全面实施了农业"111"工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民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海原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地带,全县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6.50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我县深入实施“避灾抗旱”战略,大力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生产技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机大户在推动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史文富 《农技服务》2014,(12):116-116
<正>一、蒙城县农机产业总体情况蒙城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大县,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242万千瓦;各类拖拉机8.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1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5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40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21.6万台;农机化经营服务收入9.2亿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5.5%;农机专业合作社73家。但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滞后,主要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不足10  相似文献   

10.
湟中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西宁市管辖,土地总面积2600km^2,有耕地84.7万亩,农业人口43.46万人,是全省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种植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年种植的农作物春小麦、蚕豆、油莱、马铃薯、蔬菜,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我县种植业重点发展的五大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是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达5088平方千米,共22个乡镇,总人口3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85.6%,农村人口多,而且农机拥有量高,截止2014年年底靖边拥有各类新型农机具7.2万台(部),农机事业在快速发展。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鼓励扶持农机事业发展,靖边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县采取多种措施,拉动农民自筹资金2亿  相似文献   

12.
1 趋势:走出"山门"再谋发展 建水县是拥有5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建水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日益改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都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湟中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面对占全县总人口80%的43万农业人口,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尽快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必须思考和抓好的重要工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农业正朝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丘陵沟壑农业区,海拔2225~4488m,境内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地形破碎,植被稀疏,年降雨量350~650mm,属半干旱地区。辖15个乡镇393个行政村,全县农村人口接近43万,有耕地80.7万亩,是全省农业大县。近年来,湟中县把健全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增强农技推广工作活力,作为实现农业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建全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固始县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耕地面积234万亩,总人口173.6万人。自2009年实施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固始县的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已成为固始县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支强大生力军。  相似文献   

16.
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具有川中农业资源典型特点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0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0万左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射洪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长,主要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经营出现"三化现象",即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土地产出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随着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湟中县农机总动力已达63.48万千瓦、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74584台部,其中拖拉机40785台,每2.5户拥有一台拖拉机,农业机械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  相似文献   

18.
探究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村发展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增长经济的主要载体。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现以安徽省寿县为例,就如何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作如下思考。寿县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下辖25个乡镇,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人口140余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县共设置121个农机人员编制,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只有推广站、农机校、农机监理站,各乡镇设  相似文献   

19.
正赵永德同志,男,中共党员,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后分配到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1993年任湟中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副站长、站长,2002年任湟中县农机管理站站长,2014年取得农业推广研究员资格,2017年任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三十个春秋,赵永德与土地"为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湟中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特别是担任湟中县农机管理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以来,他怀着一份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特殊情感,在工作中执着追求、真抓实干、勇敢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的领军带头人。  相似文献   

20.
正定西是农业大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农机合作社具有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能够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增收,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截至2015年,全市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99个,覆盖59.6%乡镇,入社成员943户,服务农户3.4万户,承包(流转)土地2.45万亩,作业服务面积30.05万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