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讨脉冲电在电渔法中的应用技术,我们在1976年就研制成功“DUX-1型电渔法脉冲发生器”,作为脉冲源在电渔法中试用。近几年,在几个水库拦鱼电栅中试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拦鱼效果。它具有适用范围广、耗电省、成本低、机组轻便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电捕渔具。  相似文献   

2.
“电”之应用于渔业,国内外研究报告和有关应用的报导时有所见,然而时至今日,电渔法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未能形成工业性质的生产和应用,原因之一是它的应用范围和对象受到很大的制约。另外,在技术上也还不够成熟。人们的看法不一,各执一词,贬者说:电刺激会大量杀伤鱼群,断子绝孙。稍微开明一点的则认为:至少对鱼类的成长、产卵孵化有后期影响,把电渔法看得十分可怕,  相似文献   

3.
一、课题的由来 电渔设备是渔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以前使用电渔设备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以至影响了电渔设备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电”之应用于渔业,国内外研究报告和有关应用的报导时有所见,然而时至今日,电渔法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未能形成工业性质的生产和应用,原因之一是它的应用范围和对象受到很大的制约。另外,在技术上也还不够成熟。人们的看法不一,各执一词,贬者说:电刺激会大量杀伤鱼群,断子绝孙。稍  相似文献   

5.
<正>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俗名:鲈鳗、花鳗、雪鳗、鳝王、乌耳鳗、芦鳗、溪鳗。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工业有毒污水对河流的严重污染和捕捞过度,以及毒、电渔法对鱼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拦河建坝修水库及水电站等阻断了花鳗鲡的正常洄游通道等原因,致使花鳗鲡的资源量急剧下降。为增加我国花鳗鲡资源总量,拯救濒临灭绝的花鳗鲡种群,近年来,福  相似文献   

6.
<正>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1983年开始对池塘罗非鱼、鲤鱼的捕捞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电渔法的原理,着重分析、比较了二种鱼在不同性质的电流、不同电压的刺激下所起的反应,并为带电拉网研制成功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双向脉冲发生器。同时,对以捕捞上层鱼为主的一般池塘拉网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7.
电捕、电赶渔法早已在我国若干地区研究试验。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前几年曾在外荡对底层鱼进行电捕试验,取得了成效。这里刊登的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采用交流电赶鱼,效果较好。从已有的试验情况来看,采用电捕、电赶渔法,必须经过上级领导部门批准,在指定的水域范围内,按不损害水产资源的电场强度,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严格防止滥用电捕、电赶渔法而损害水产资源。  相似文献   

8.
崔建章 《水产学报》1983,7(2):105-112
捕鱼电场的测量是电渔法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可为改进电极分布及决定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一种模型试验法,经对模型电流场的测量,就可推算出实物电流场的所有参数,而毋需进行实物电流场的测量。本文先从理论上推导出实物场与模型场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以试验结果证实了模型试验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鱼的行为特性和拦鱼电场特性讨论了电栅拦鱼成败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拦鱼电栅设计中电(工)学参量不同计算方法的内涵及实质、拦鱼电场位场量(电场强度矢量、电位等)的表示方法以及它们对电栅拦鱼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大中型水库普遍推广应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基本解决了鲢、鳙等上中层鱼类的捕捞问题。但这种渔法,作业规模大,周期长(一般一个作业周期为30天左右),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为此,目前有些省份在联合渔法中采用电驱赶鱼的方式代替网赶,减少了许多网具,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性成熟的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亲鱼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繁殖的影响。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结果表明,电刺激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电刺激3次使雌鱼的产卵量显著减少74粒(P0.05);电刺激5次使雌鱼的产卵周期显著延长10.2d(P0.05),产卵量显著减少80粒(P0.05);电刺激1次使雄鱼的受精率显著提高15%(P0.05)。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对雌鱼卵巢中的卵细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且电刺激次数越多,损坏程度越大,而电刺激对雄鱼精巢没有造成影响。因此,成鱼阶段电刺激对稀有鲫雌鱼的繁殖具有不利影响,而对稀有鲫雄鱼的繁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1977,(2):4-9
电捕鱼这种渔具渔法早在十九世纪国外就开始研究。最早研究的国家是挪威、美国和日本,目前已普及欧、亚、北美和澳洲。特别是近几年来,电捕渔法发展较快,尤其是欧洲应用较广。电捕鱼主要的特点是成本低、工效高、收益大、劳动强度小、渔获质量高、保鲜效果好、能捕底层鱼,因而发展较快,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河北省衡水湖开闸放水过程中的逃鱼问题,衡水湖于1987年12月11日在王口进水闸建成一座脉冲电拦鱼栅,并投入运行.主机使用HGL-1型电赶、电拦两用机,拦鱼效果良好,未发现逃鱼。  相似文献   

14.
日本采用的电捕渔法是一种以集鱼灯诱集鱼类然后用安装在阳极板附近的鱼泵吸管吸上船来的不用网具和饵料的渔法,于1964年试验成功。由于初期的装置是把一对电极板沉于水中,通电后在鱼泵吸管外的阳极附近的电压梯度随着远离阳极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且有一定的指向。故脉冲电所能诱道的水域很窄,渔获不高。  相似文献   

15.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且可产卵雌鱼的产卵周期平均延长4.5 d,产卵量平均减少36粒,受精率平均降低9.2%。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鱼的卵巢没有造成影响,而连续的周期性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雌鱼卵巢中大的卵细胞的细胞膜造成了损坏,细胞膜界限变得不清晰;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雄鱼精巢没有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海水产学院钟为国同志多年来从事水库脉冲电栅拦鱼研究,做了一系列鱼体感电参数、电极阵几何参数、电场分布规律等基础试验和脉冲电栅拦鱼试验,受到生产单位的欢迎和有关部门的表彰。从1977年以来,在福建同安县汀溪水库、浦城县东风水库、崇安县古亭水库和松溪县钱桥水库,建立起4座生产性脉冲电栅。1981年10月福建省水产厅主持鉴定以后,福建建阳地区又安装使用14座生产电栅,  相似文献   

17.
电气渔法是人们利用鱼类在水中电场里,所受电刺激后的电感、趋阳和迷昏(或称麻痹、击昏、电休克)等三种不同的生理反应,配合适当的渔具进行捕获、驱赶和拦阻鱼类防逃的一种渔法统称为电气渔法。电气渔法根据鱼类对水中电场刺激的不同生理反应,一般分为电赶、电拦和电捕(击昏和趋阳)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77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内外电捕经验、并结合我区水产资源的具体情况,分别使用了二频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直流脉冲电源、脉冲电并交流电交替输出电源和中频(200HZ)交流电源先后在邕宁县大王滩水库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结果,我们发现用中频(200HZ)交流发电机作电源进行电捕,效果较好。这种电源对鱼的电晕上浮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迄今,国内外学者对于鱼类的感电反应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对不同性质电流的反应的电参数阈值不同,不同种类鱼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在交流电对鱼的感电反应实验中,可以采取两种供电方式;一种是接通电源(较低电压)后缓慢升压连续供电,使鱼感电;另一种是缓慢升压断续供电,使鱼感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衡水湖装置HGL-1型电赶电拦鱼栅的情况,详尽说明了脉冲机性能、电极选择.电拦栅形式和屯极问距等技术参数,并根据衡水湖的实际进行了计算、安装,与其它拦鱼设施进行对比,说明了HGL-1电栅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