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建天然阔叶林保护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论述天然阔叶林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天然阔叶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福建省天然阔叶林经营管理措施及对策,旨在提高天然阔叶林分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余市天然阔叶林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保护和培育天然阔叶林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天然阔叶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天然阔叶林正在日益减少。通过分析资源现状,解剖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实现保护和恢复天然阔叶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南方,天然次生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措施。为研究森林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比较了天然次生阔叶林、第一代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林。第一代、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仅为天然次生阔叶林的53%和46%,微生物氮为97%和79%。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也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但微生物量氮则相反,为杉木人工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林。因此可以得出,天然次生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以及杉木林连栽引起了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土壤质量降低。图2表3参36。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建设福建省江河源头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基本构想,并提出了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南森工采伐企业天然阔叶林是海南天然阔叶林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约216万亩,分布在琼南的东西两面。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采伐,海南森工采伐企业的天然阔叶林受到很大的破坏。本文根据海南森工采伐企业1990年的二类调查资料,对海南森工采伐企业天然阔叶林的林分状况进行分析评  相似文献   

9.
以年龄为自变量,林分平均高和标准差为因变量,选择理查德方程作为导向曲线和标准差回归模型,根据天然阔叶林样地材料,应用遗传算法求解理查德方程参数。在此基础上,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天然阔叶林地位级指数表,为天然阔叶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定量依据,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5种概率分布律对南平市延平区77块天然阔叶林样地的直径分布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南平市延平区天然阔叶林的直径分布用伽玛分布(gammadistribution)表示较好。探讨这些规律对于天然阔叶林的合理经营以及进行森林调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省的森林类型主要是天然次生阔叶林,面积与蓄积分别占全省的70.9%和83%。这些次生林主要集中在豫西地区,其面积与蓄积分别占全省天然次生阔叶林的81.5%和92.3%。因此,探讨该地区天然次生阔叶林的改造方式,在理论上和生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据收集于福建省天然阔叶林主要分布区的林分标准地资料,对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的树高与胸径、枝下高与胸径、寇幅与胸径、树高与枝下高、冠幅与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几个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天然阔叶林经营、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几种森林类型下土壤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在本底条件一致的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天然阔叶林及杉阔混交林林下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量重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总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0.001细微颗粒百分含量为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林;土壤PH伙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速效P,速率K,全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阔叶  相似文献   

14.
为切实保护天然林资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张家界市林业局于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面禁止木炭生产和销售。  张家界市是一个森林旅游城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对全市旅游事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该市一些山区,烧制木炭的陋习长期未得到有效遏制,致使大量的以栎类为主的天然阔叶林破坏严重,特别对高山陡坡、土层瘠薄、恢复非常难的天然阔叶林的破坏叫人心痛。加强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通知要求,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停止天然阔叶林采伐,禁止烧制木炭,对生产木炭的炭窑一律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江西珍贵阔叶林资源现状和江西阔叶林培育还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江西阔叶林培育及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应对江西省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应在政策、管理及技术层面等三方面予与重点关注,为培育好江西阔叶林资源和天然阔叶林资源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省有丰富的天然次生阔叶林资源,面积约1000万亩,蓄积约3500万立方米。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省森林面积和蓄积的70%和80%以上。因此,了解和掌握我省天然次生阔叶林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阔叶林持续经营利用的可行性、阔叶林持续经营利用设想、阔叶林持续经营利用的效益3个方面,论述在保持林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合理开发天然阔叶林资源(即阔叶林持续经营利用),以解决日益尖锐的“菌林矛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数据,采用逐步回归选择机载激光雷达特征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南方集体林区桉树、杉木和天然阔叶林样地的蓄积量。结果表明:1)桉树和杉木样地的逐步回归特征变量多为高度和强度变量,而天然阔叶林样地则是间隙率、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综合变量;2)桉树和天然阔叶林样地,随机森林模型的蓄积量估测精度(桉树R~2=0.97,RMSE=12.60m~3/hm~2;天然阔叶林:R~2=0.90,RMSE=18.45m~3/hm~2)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而杉木样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得到了最优的蓄积量估测结果(R~2=0.91,RMSE=24.30m~3/hm~2);3)在3种模型估测精度中,人工桉树和杉木样地均优于天然阔叶林样地。可见,高密度的激光雷达点云可以获取更优的特征变量,针对复杂的样地条件需要灵活选择估测模型实现蓄积量调查,以便为林草部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然阔叶林疏伐作业设计、施工与验收工作实际,通过在木兰围场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开展不同标准地设置方式和施工作业模式,进行株数和蓄积偏差率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布设标准地、确定保留木、全林标定采伐木、使用专业采伐队是山地天然阔叶林疏伐作业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闽北天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福建省闽北地区的128株生物量样木数据为样木数据,采用联合估计法解决生物量各分量模型不兼容问题并利用免疫进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建立了闽北天然阔叶林的立木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对闽北地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以及碳储量测算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