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3—74年全苏韧皮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了果胶菌剂对加速大麻沤麻的效果,果胶菌剂由全苏农业微生物科学研究所提供。沤麻槽每槽装大麻杆5吨,按原料重的0.05%计算加入果胶菌剂。装麻前沤麻槽中溶液的 PH 值为6.8—7.2。在沤麻过程中进行沤麻液中耗碱度(1毫升溶液中消耗0.01N NaOH 毫升数)、PH 值及挥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影响亚麻天然水浸沤麻的水源水质、水温、pH值、浴比和无机盐等项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厌氧细菌含量较高的塘水,脱胶时间最短;沤麻水适当稀释可加速再次沤麻;亚麻天然水浸沉麻的适宜水温、pH值和浴比分别为30-35℃、7.0-8.0和1:30-40;添加0.05%的(NH4)2HPO4可缩短脱胶时间33%左右。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霍邱县柳树乡是盛产大麻之乡,植麻历史悠久,群众有丰富的植麻经验。沤晒的麻皮洁白柔软,而且拉力强,每年出售麻皮一级麻占90%以上。关于大麻沤洗、剥制加工,他们的做法是:一、两次拔脚麻(笨麻)第一次掌握在砍麻之前一个月左右拔掉脚麻,以利麻田通风透光,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第二  相似文献   

5.
雨露沤麻是我所研究推广的一项工省效宏的亚麻沤制新技术 ,东北地区推广后取得很大效益。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出麻率低和纤维品质劣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本文探讨了在 5月 2 0日至 9月 1日适宜温度内铺麻 ,采用间隔 48小时人工喷水 4毫米的新技术 ,以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 ,增加沤麻湿度 ,改善沤麻环境 ,缩短沤麻周期 ,提高长麻率 0 .9— 3.4个百分点 ,纤维号提高 2号。该项技术对指导雨露沤麻工作和雨露沤麻工厂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影响果胶酶及亚麻脱胶效果的主要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浴比、化学助剂均对果胶酶及脱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塘水为脱胶水源,最适脱胶条件为:沤麻温度30~35℃、浴比1:20~25、pH7.0~7.5;化学助剂以2%的尿素为最佳,沤麻24h后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浓度,加快沤麻速度。  相似文献   

7.
提高雨露沤麻品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宪友 《中国麻作》2000,22(2):41-43
雨露沤麻是我所研究推广的一项工省效宏的亚麻沤制新技术,东北地区推广后取得很大效益,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出麻率低和纤维品质劣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本文探讨了在5月20日至9月1日适宜温度内铺麻,采用间隔48小时人工喷水4毫米的新技术,以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增加沤麻湿度,改善沤麻环境,缩短沤麻周期,提高长麻率0.9-3.4个百分点,纤维号提高2号,该项技术对指导雨露沤麻工作和雨露沤麻工厂化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大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宁夏吴忠大麻产区是国内著名高产麻区之一,产品远销国外,但长期以来,这里大麻栽培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死麻严重。据1964年吴忠县农技站调查,各类麻田死麻率为6.5-27.3%,估计每年损失5-15%。查清死麻情况和原因,研讨解决死麻问题的途径,对大麻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为了解决雨露沤制过程中因温度和湿度的不足造成沤制不成功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快速脱胶,提高脱胶速度.本实验采用不同地区的12个样品,分离脱胶菌142株,其中以沤麻时间在15d左右的为多,获得率居首位(45.8%).在脱胶终点的判定上首次采用蜗旋混合震荡仪法,在酶活力的测定上采用DNS法,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得到亚麻脱胶程度在4级的有3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10%;YL79和YL113两株脱胶菌尤为突出,亚麻脱胶程度均在4级;果胶酶活性均在800个单位以上;故均为微生物脱胶的优选菌株,为雨露沤麻生物制剂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宁夏吴忠大麻产区是国内著名高产麻区之一,产品远销国外,但长期以来,这里大麻栽培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死麻严重。据1964年吴忠县农技站调查,各类麻田死麻率为6.5—27.3%,估计每年损失5—15%。查清死麻情况和原因,研讨解决死麻问题的途径,对大麻生产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R-1复合剂对大麻高产优质生理参数的影响;建立了优化生理参数方程:Y=14.4516 0.3039x1-1.1559x2—0.3285x8—0.2995x4—0.1320x5-0.1038x8。研究结果指出:果胶、半纤维素及纤维素含量这三项指标对单株原麻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在14项生理参数中无论是主效应还是互作效应都是最大的。同时,根据光合参数分析,本剂还具有调节叶片N素运转及在一定时期内(处理后15天左右)增加净同化率、显著提高经济系数等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3.
麻田沤麻的好处和沤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十年代,我县大部分产麻社队利用自然池塘、河滨等水源沤麻。由于池塘,河滨等水源的水深不同,水温不一,麻皮发酵不匀,沤洗的纤维品质较差,且大量的麻叶和胶杂物质溶于水中,随水流失而污染水质,给群众饮水和发展养鱼业带来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1972年起,我们采取就地收麻、就地沤麻的办法,1975年,在全县麻区推广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亚麻微生物脱胶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对影响亚麻天然水浸沤麻的水源水质、水温、PH值、浴比和无机盐等项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厌氧细菌含量较高的糖水,脱胶时间最短;沤麻水适当稀释可加速再次沤麻;亚麻天然水浸沤麻的适宜水温、PH值和浴比分别为30-35℃、7.0-8.0和1:30-40;添加0.05%的(NH4)2HPO4可缩短脱胶时间33%左右。  相似文献   

15.
红麻鲜皮陆地湿润脱胶技术的应用陈百生,陈柏清(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杭州310004)传统的沤麻一般都采用天然水沤,这不仅占用水面多、劳动强度大,而且脱胶产物严重污染水源和环境。我省麻区,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长达2—3个月的时间里,所有的池塘、河流由于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雨露沤麻后的大麻原茎上分离筛选大麻脱胶真菌。采用GB/T18147.2-2008和DNS法对6株优势真菌进行残胶率及脱胶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DMJ6沤麻7 d,大麻原茎木质部及韧皮部分离较好且不破坏纤维完整性;残胶率明显低于其他;果胶酶、甘露聚糖酶活性高于其他,木聚糖酶活性较高,纤维素酶活性低于其他;此菌产酶快,4 d果胶酶及甘露聚糖酶活性可达100 U/m L。经18S rRNA鉴定,DMJ6与Asperigillus niger相似度为99%。  相似文献   

17.
任一慎 《中国麻作》1986,(2):40-40,39
安徽省霍邱县柳树乡是盛产大麻之乡,植麻历史悠久,群众有丰富的植麻经验。沤晒的麻皮洁白柔软,而且拉力强,每年出售麻皮一级麻占90%以上。关于大麻沤洗、剥制加工,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汉麻温水沤法脱胶过程中的水体pH值和果胶酶活性,以及汉麻韧皮纤维中各组成成分(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明了汉麻温水沤法脱胶过程中水体pH值、果胶酶活性和韧皮纤维脱胶状态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亚麻鲜茎雨露沤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广文 《中国麻业》2002,24(2):18-21
雨露麻以其生产方式简单,成本低,不污染环境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雨露麻采用人工收获,在多雨季节里原茎保存困难,常发生霉烂。给工农业均造成损失。鲜茎雨露沤麻技术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使沤麻时间提前10天左右,亚麻收获就开始沤制,充分利用了亚麻收获季节的高温和降雨。沤麻速度快,沤麻时间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麻率相对提高0.5-1个百分点,纤维强度增加1.2—2.7kg。此项技术对我国雨露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麻的播法与密度以窄行条播(7.5或3.75厘米行距),每亩留苗8—10万株为宣。因为单株营养面积大(66—83平方厘米),个体与群体发育协调一致,株高7—8尺,麻茎中部粗0.6—0.8厘米,现蕾前后的叶面积系数5—6以上,在合理供给水肥条件下,一般亩产纤维300斤左右,高的可达40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