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牡丹花色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牡丹作为一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花卉,其花色具有表型性状多、花色形成的基础物质多、形成机理复杂等特点。为了给今后的牡丹花色的未来研究提供借鉴,通过查询资料文献,对近年国内外有关牡丹花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综述了牡丹的花色分类、影响花色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红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前牡丹主要是用于观赏,其综合加工技术没有突破。为了为牡丹花保鲜、护色和色素加工提供理论支持,该文对从牡丹红色品种洛阳红中提取的牡丹红色素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牡丹红色素水溶性好,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pH值小于3时比较稳定,最大吸收波长为526.5 nm。在酸性条件下该色素对光、热有很好的稳定性;耐氧化性和还原性较差;Zn2+、Mg2+、Fe2+、K+、Cu2+、Ca2+离子对牡丹花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Sn2+、Fe3+离子可使色素溶液变色,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温构建菏泽牡丹花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山东菏泽市的国际牡丹花会召开时间难与牡丹花期吻合,影响当地牡丹产业和牡丹文化发展这一现状,通过分析菏泽地区土壤温度与牡丹盛花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温(1月20日距地温稳定高于4℃的首日的天数和首日距4月10日的平均地温)与盛花期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8 a来的盛花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开花期的最大误差为±4d,预测效果较好,为确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召开时间提供了预测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菏泽市历来以种植牡丹闻名全国,近年来,更是依托牡丹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以花为煤,广交四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着力开展包括牡丹花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在内的大型全国性展会,积极宣传城市形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取得了积极成效。基于此,深入分析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现状、依托牡丹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有望实现"私人定制"。2017年9月26日,在洛阳牡丹基因组测序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我国科学家在洛阳宣布已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为世界首次,在国际植物基因组研究上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且有三项成果领先全球。洛阳有着1 600年的牡丹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为实现牡丹科研上的根源性创新,解决牡丹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技术难题,2014年12月,洛阳市政府与深圳华大基因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洛阳牡丹基因组学研究,主要任务是开展洛阳牡丹基因组测序和牡丹遗传多样性、洛阳牡丹分子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6.
菏泽牡丹初花期的中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菏泽牡丹开花期短并且每年初花期离散度较大,这对办好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造成严重困扰。本文通过牡丹初花期偏早、偏晚样本前期500hPa大气环流特征对比分析得出,牡丹初花期偏早和偏晚年份其前期环流有明显差异,因此,用1964-2006年牡丹花期序列对4月-翌年3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逐月进行相关分析,得出41个优势相关区,其中有4个是正相关区,其余为负相关区,正、负相关区出现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区域性:正相关区出现在冬季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高纬地区,负相关区于上年4-5月在印度洋北部海区及赤道北太平洋海区出现并向北传播;再从优势相关区中筛选格点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一组牡丹花期中长期预报方程,最长预报时效超过150d。经几年试用效果较好。本方法对延长花卉花期预报时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牡丹花石榴     
牡丹花石榴是能开牡丹花 ,结石榴果的新稀珍贵石榴品种 ,栽植第一年少数见花 ;第二年开花 ,部分苗见果 ;第三年开花结果。开花期 5~ 10月 ,5年生树可开 2 0 0 0~ 3 0 0 0朵 ,花特大 ,花直径 8~ 10cm ,重瓣 ,形似绣球或牡丹 ,鲜红艳丽 ,有的里红外粉 ,有的里粉外红 ,有的怀中  相似文献   

8.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其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被尊为"国色天香",又被誉为"富贵"之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象征.因其艳丽的花色和饱含"富贵、美好"的寓意,使之成为园林中重要的造景植物,从古至今均受到造园家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9.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其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被尊为“国色天香”,又被誉为“富贵”之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象征。因其艳丽的花色和饱含“富贵、美好”的寓意,使之成为园林中重要的造景植物,从古至今均受到造园家们的推崇。本文仅简述其栽培历史和园林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0.
钙素对栽培牡丹花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Ca浓度下牡丹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Ca浓度的增大,总花期可延长1~2d,但高Ca却降低了成花率;施Ca可明显延缓可溶性蛋白质降解,降低MDA、O2-含量以及乙烯释放速率,提高SOD酶活性和叶片光合作用,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延缓牡丹花瓣衰老。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野生滇牡丹生境调查及结实能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牡丹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在药用、观赏和栽培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研究滇牡丹5个野生居群的结实能力,并讨论生境对滇牡丹结实特征的影响,为滇牡丹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 CiteSpace 软件对CNKI和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 — 2023年间与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领域发文量位居全球第1,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者多侧重于牡丹化学成分的基因调控,此外,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牡丹鲜切花的保鲜技术也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油用牡丹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用植物,被逐渐重视起来,各地区积极探索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和利用价值。基于此,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油用牡丹的种植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分析,以期为苏南地区油用牡丹的种植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菲  徐晔春 《南方农业》2007,1(4):22-27
花韵 Huayun 牡丹之歌 提及牡丹,大约每个人的脑海里掠过的都是诸如"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类的修饰词藻吧.的确,牡丹在众香国中的地位,其实就如同盛唐之于中国封建社会,唐诗之于中国诗歌文学,一样的富丽堂皇,一样的光昌流丽,一样的雍容、华美、大气,一样尽显王者之风范.  相似文献   

15.
油用牡丹良种‘凤丹’引种栽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是结籽能力较强的一类牡丹品种的统称,其种子可用于提取优质食用油。20世纪60年代,‘凤丹’牡丹从安徽铜陵引种至重庆地区,作为药用牡丹种植以收获丹皮。通过多年的引种驯化,重庆市林科院2013—2015年研究发现,‘凤丹’牡丹在重庆表现出生长旺盛、分枝量大、种子产量高、种子含油率高等特点,适宜作为优良的木本油料品种种植推广。七年生植株产果平均为167.09 g/株,产种子平均为57.72 g/株,出籽率平均为34.5%,千粒重平均为373.86 g,667 m2产种子平均为138.53 kg。2015年11月该品种通过重庆市品种认定会专家评审,品种名称沿用‘凤丹’,良种编号为"渝R-ETS-PO-006-2015"。  相似文献   

16.
风信子(Hyacinthas orientalisL.),又名洋水仙、五色水仙,为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非洲南部和小亚细亚一带,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其中以荷兰栽培最多。风信子植株低矮整齐,花  相似文献   

17.
花毛茛又称芹菜花、波斯毛茛,昆明地区俗称"洋牡丹",是毛茛科花毛茛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地中海沿岸,目前世界各国均有栽培。既适合盆栽,又适宜作切花和插花。其花语是"受欢迎"。喜向阳环境和凉爽气候,不耐寒,0℃即受轻微寒害。适宜于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沙质壤土,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4—5月开花  相似文献   

18.
紫斑牡丹是一种新的食用木本油料资源.在对甘肃紫斑牡丹种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甘肃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对策:加强紫斑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紫斑牡丹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利用造林补助加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9.
牡丹高代杂种属于牡丹革质花盘亚组与肉质花盘亚组间的远缘杂种,在育种及应用领域有着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牡丹高代杂种的育种历史、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我国牡丹种质资源的特点,阐述了牡丹高代杂种在我国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牡丹高代杂种属于牡丹革质花盘亚组与肉质花盘亚组间的远缘杂种,在育种及应用领域有着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牡丹高代杂种的育种历史、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我国牡丹种质资源的特点,阐述了牡丹高代杂种在我国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