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波  王晓琪  刘颖  刘娜 《杂粮作物》2007,27(1):58-60
简要介绍了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及玉米分布区域等生产情况,分析了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品种选育、栽培措施及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了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当前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了影响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出了玉米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3.
几种玉米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种玉米病害及其防治靖国军王子胜(辽宁省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叶镇122400)(辽宁省建平县叶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叶镇122400)柴桂军(辽宁省建平县种子管理站叶镇122400)近几年,辽宁省玉米种植区发生了几种病害,已经对有些地区的玉米生产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锦单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单9号是辽宁省锦州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良中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在辽宁省各地区以及辽宁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良好,2001年通过了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10年来辽宁省区域试验玉米接种鉴定情况,阐述近10年来辽宁省玉米病害的消长趋势。分析这些病害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为害情况,提出针对性预防机制,给玉米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辽宁省农业生产实际和玉米产业现状出发,讨论了玉米在辽宁省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未来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产业调整、科研、企业、种业和栽培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玉米育种与良种推广中某些问题的探讨李凤海(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110161)玉米是辽宁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自1969年大面积推广单交种以来,玉米单产不断提高,对增产粮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新品种的...  相似文献   

8.
李明  刘志新 《杂粮作物》2010,30(2):116-117
从辽宁省玉米生产限制因素出发对辽宁省玉米增产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选育适宜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制定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培肥地力、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强对技术人员及农民培训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辽宁省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杂交种的不断更新对辽宁省玉米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1969年起辽宁省开始玉米单交种的选育.第一批推广了丹玉6号、沈单3号、中单2号、铁单4号、辽单2号等.20世纪80年代,上述杂交种逐渐被育成的第二批单交种代替,主要有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8号等.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七五"以来,由辽宁省育种单位育成的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10号等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特别突出的如丹玉13号、沈单7号等优良杂交种已成为国内许多省份的主栽品种.但"八五" 、"九五"期间,辽宁省玉米育种曾出现过徘徊不前的局面.从辽宁省"两五"期间审定的玉米品种的遗传基础入手,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以及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选育现状.辽宁省主要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旅大红骨,Lancaster×旅大红骨,外杂选亚群×旅大红骨.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玉米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多年研究和生产现实状况,提出辽宁省玉米生产存在的耕层浅犁底层厚、施肥单一营养失衡、水分利用率低、种植密度低、连作危害加重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措施,为指导辽宁省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来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辽宁省近二十年来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旅系、改良Reid、Lancaster、外杂选、黄改等类群,改良Reid×旅系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辽宁省玉米育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丹玉98号(丹68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冬在海南岛以丹962为母本,DH34为父本组配的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98号2005~2006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574.5 kg/h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9.2%;2006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247.5 kg/h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5.0%,具有抗病性强、稳产、适应性强、品质好等特点。2006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6]290号。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玉米杂优模式分析及种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  景希强  何晶  赵文媛  刘君  刘俊  李卉 《玉米科学》2014,22(1):15-17,22
辽宁省玉米种质分为旅大红骨、改良Reid、外杂选、PN、Lancaster、塘四平头6个类群。通过对20年来审定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以及不同生态区主要种植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改良Reid×旅大红骨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旅大红骨种质在辽宁玉米育种中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育种观念,明确育种目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收获期对83个机收玉米品种进行玉米茎腐病抗性表型和植株抗倒性调查,筛选出对茎腐病表现中等抗病以上的品种49个,倒伏率≤5%的品种16个,≤8%的品种29个。综合各品种对玉米茎腐病抗性表型和倒伏倒折状况,筛选出25个适宜辽宁中部和北部玉米产区的机收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稻生产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忠鹏  王之旭  孙洪义 《北方水稻》2011,41(6):72-75,80
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辽宁是东北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辽宁省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和育种研究现状,明确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水稻种植区划,回顾了水稻育种研究进展和品种更替过程,对未来水稻育种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业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研究辽宁省玉米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规划辽宁省玉米种植和促进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8年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上呈现“降水减少、积温升高”的暖干化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地域性差异,对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因子进行指标划分,通过GIS得到近58年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从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基本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适宜区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辽宁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丹玉97号(丹67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自选系丹637为母本,D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3年参加辽宁省晚熟组预备试验,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各级试验表明,丹玉97号具有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米质好,抗倒性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5]254号。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区影响玉米早衰的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小区试验和田间调查,对与玉米早衰相关的栽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是造成辽宁玉米早衰的主要因子。试验的10个品种,早播比适时晚播的茎腐病发病率平均高出3.91倍,最高达23.3倍;长期施用农家肥、前期生长旺盛的地块有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发病率呈数倍或数十倍增加;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辽宁北部最重,丹东和沈阳地区较轻;氮肥的分次施用与一次性施肥之间,施肥量(化肥)高、低处理之间未显示明显差异; 种植密度与发病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红蜘蛛的严重危害可造成玉米早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