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品质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稻田的鞘腐病发生危害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种植的主栽水稻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通过调查发现,垦稻系列中垦稻21鞘腐病发生最高,发病率为30.9%,其次为垦稻19,发病率为28.2%,发病率最低为垦鉴稻6,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200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黑龙江省佳木斯、宝泉岭、牡丹江、红兴隆等地区红小豆发生黑胫病,造成零星、局部或大面积枯死,其中宝泉岭农场种植红小豆1000hm2,有600hm2发病,近80hm2绝产.  相似文献   

3.
《饲料博览》2005,(10):49-49
10月9日~10月16日黑龙江东部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所属市县,红兴隆、宝泉岭、建三江、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大豆收获全面结束,大豆收购陆续展开。目前,各地收购仍以中小加工企业为主,部分粮食收购商对食用大豆的收购也相继开始,中等油用大豆挂牌收购价格一般在2.46~2.50元/千克之间,水分一般控制在14%~16%,杂质一般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4.
试验名称:多抗霉素防治水稻中后期病害效果试验作物:水稻 防治对象: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病 试验药剂:3.5%多抗霉素 试验承担单位:黑龙江省红旗岭农场水稻试验站 试验地点:红旗岭农场水稻试验站 试验技术负责人:刘自圣 试验参加人:陈静、赵君敏、杜守奎 委托单位:红兴隆分局农业处 报告完成日期:2010年10月11日 1试验条件 1.1试验作物和品种 水稻、垦稻20. 1.2耙标生物 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 1.3环境条件 1.3.1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红旗岭农场八队四号地.土壤类型白浆土有机质含量4.65%,PH值6.25.前茬作物水稻.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瘟病、叶鞘腐败病及褐变穗是目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近两年水稻穗颈瘟发生尤为严重,叶鞘腐败病和褐变穗呈上升趋势。为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因病害造成水稻减产损失程度,2006年八五四分公司水稻试验站针对这几种病害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稻田的鞘腐病发生危害呈增加的趋势。通过此次试验,评价参试杀菌剂对水稻鞘腐病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提供指导。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建三江创业农场科技园区,供试材料为空育131。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p H值5.9,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褐变穗是构成稻穗的稻粒产生褐变,呈现全穗褐变症状的病害。从病症来看,称之为"褐变穗"、"锈粒"、"黑穗",几乎没有叶鞘部变褐。感染褐变穗病,不仅糙米产量降低,也使茶米、背黑米混入率提高,米质变劣。随水稻种植面积、年限的增加褐变穗已成为北方水稻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是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主要粮食作物,建三江地区每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由于水稻感病品种的逐渐淘汰和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水稻穗期主要病害的出现了变化,鞘腐病、褐变穗、纹枯病等逐步成为主要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危害水稻生产的发展,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水稻总产量的10%以上。在危害严重的田块,一般减产20%~30%,重的可达到40%-50%,特别重的地块甚至颗粒无收。因此,急需筛选出新优势水稻穗期病害的药剂配方,来应对和解决防治中存在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对不同穴株数与水稻鞘腐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是9×4插秧规格的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鞘腐病发病程度呈递增趋势,4株/穴时病情指数为6.9、6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0.5、8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0.9、10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3.2。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品质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  相似文献   

10.
水稻褐变穗病是近些年来发生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由于其与水稻稻瘟病相似,常被农民误认为水稻稻瘟病进行防治,防效不佳,并造成水稻品质和产量降低。根据水稻褐变穗病的发病规律,掌握该病害发生的环境要素和气象条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黑龙江省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2~200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宾县、牡丹江、绥化、佳木斯、黑河等地均有细菌性斑点病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在哈尔滨、牡丹江、绥化、佳木斯发病较重.针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细菌性病害情况,通过对采集到的620份细菌病害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进行大豆回接致病性验证,形态特征、染色反应以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有38个菌株为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鞘腐病相对防效试验的研究,说明参试的药剂对水稻鞘腐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对水稻鞘腐病防效最好的是45%使百克,防效为70.7%,产量最高,较对照比亩增产5.7%。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稻田的鞘腐病发生危害呈增加的趋势。通过此次试验,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以及倭肯河流域。分局共有12个农场,工农业用水以地下水为主。目前,分局水稻种植面积达8.4万hm^2,其中66%以上是用地下水灌溉的,而且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地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进行分离培养及病原菌鉴定,按照Ainsworth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的菌种是链格孢(Alternartaalternata(Fr.)Keissl),通过回接证明了水稻褐变穗确实是由链格孢引起的。水稻褐变穗的症状在水稻出穗后不久遇强风易发生,粒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变浓褐或黑褐色,病斑不规则形,但水稻叶鞘几乎没有褐变。  相似文献   

15.
1 稻米流通的主要通道 通过对黑龙江垦区的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北大荒米业公司和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粮库、裴德镇裴德村及其周围农民、大庆市与密山市各超市、农贸市场、小粮店及居民户的调查,得出现实生活中的稻米流通主要通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2%加收米水剂在水稻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种植水稻多年,水稻稻瘟病的生理小种发生了变化,对常规的防治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达不到理想的防效。所以水稻综合病害呈现加重的趋势,并且多种病害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水稻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纹枯病等相互作用。病害是否大面积发生主要看天气是否适合,如果在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出现持续性大雾,高温、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于2011年6~7月对在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种植结构、耕作方式等方面能够代表黑龙江省整体特征的5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地区: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嫩江地区)、北安管理局(黑河地区)、建三江管理局(佳木斯地区)、红兴隆管理局(双鸭山地区)及虎林县(牡丹江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制约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仍是稻瘟病和褐变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水稻褐变穗近年来有越来越重发生仅次于稻瘟病的趋势。水稻褐变穗主要是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感染,该病害田间发生主要集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规律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1996年,我们对农场的2 267 hm2水稻作了调查,结果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率为42%,给农场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996年以后,我们对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发展及为害等因素作跟踪调查,并对水稻栽培措施及药剂防治方法作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发病条件 水稻叶鞘腐败病病原菌属半知菌,顶柱霉属此病菌在种子及病株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可随调运距离传播.第二年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遇伤口即可侵入危害.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初为暗褐色小斑,后扩大形成虎斑状大型褐纹,边缘暗褐色或黑褐色,中间颜色淡.严重时病斑遍及整个剑叶叶鞘,使幼穗全部或局部腐败造成抽穗缓慢,或抽不出穗,被侵染的颖壳灌不上浆,形成大量秕粒.此外,病菌侵入形成病斑后,在病斑表面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昆虫携带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扩大危害.  相似文献   

20.
氮肥和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种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和基本株数相互作用,探讨密肥互作对绥粳4和龙粳40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插秧密度与水稻纹枯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水稻插秧密度增加,水稻纹枯病发病率增加;但是插秧密度与褐变穗和鞘腐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8月2日和8月20日分别两次调查病害,结果显示纹枯病和鞘腐病发病率、发病情况都在加重,褐变穗却有好转的现象,但各病害变化无任何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