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饶勇  肖华贵  陈静  李超  杨斌 《种子》2016,(7):103-105
为了组配双低高油高产强优势杂交油菜组合,选育双低高油丰产性好的隐性核不育系.用隐性核不育杂交组合杂291的F2群体分离的不育株与双低高油丰产性好的R-9品系杂交、自交、连续5代兄妹交(不育株/可育株),转育成新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NAB-2.在不匀苗的条件下,调查NAB-2群体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例1∶1,卡方检验不显著;可育株自交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3∶1,卡方检验不显著;NAB-2芥酸0.5%、饼含硫代葡萄糖甙(以下简称硫甙)19.2,μmol/g、含油率45.9%;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基本稳定、生育期230 d左右.  相似文献   

2.
从谷子不育系及杂交种服性愈伤组织产生的再生植株当代和二代调查中,发现再生植株及后代普遍出现了株高降低、穗长缩短、穗型紧密和分蘖、分枝性增强的趋势。其中产生一些特殊表型株及株型好、抗虫性强的植株,再生不育株不育度提高,再生杂交种R_2代出现了三个饱满度好的大粒性穗行。  相似文献   

3.
对回交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T型不育小麦植株及回交亲本植株的茎、叶、叶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数量化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单一自由度方差分析表明.茎、叶、叶鞘组织和维管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不育基因的影响.初步证明不育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引起败育.而且也影响营养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食荚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异;现蕾后,剥开花蕾可看到不育株的花药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而可育株的花药呈橙黄色。用I2-KI染色法镜检花粉的可染性,发现不育株的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为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用不育株作母本,与同品系的正常可育株进行姊妹交,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用不育株作母本,其他品系作父本进行测交,同时用其他品系作母本,姊妹交F1作父本进行反交,正反交后代的育性表现一致。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属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类型,与细胞质遗传物质无关。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下,不育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5.
付忠  唐国永  赵志 《种子》2010,29(11)
比较了青杂5号品种杂种不育株与可育株的主要经济性状、不育株类型及减少杂种不育株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冉光权 《种子》2006,25(3):76-77
利用多个双低恢复系和双低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杂交、回交,结合室内品质分析,从中选择优良B株,再用套袋自交、扩繁增加群体选择及夏繁加代等方法选育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配合力强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2188R。  相似文献   

7.
棉花核不育系豫98-8A育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1999年从转基因后代遗传群体中发现的1株雄性不育植株不育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现有不育基因的等位性,采用表型观察测量,以及经典的自交和测交手段,研究了该不育材料败育性状的遗传规律。花器官形态特征调查表明:不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的正常可育株,而每朵花的子房直径及花药数量没有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杂合体可育株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呈3:1分离,不育株与杂合姊妹可育株测交,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表明该核不育材料受隐性单位点控制;与阆A(msc1)、洞A(msc3)等育性位点杂合可育株分别杂交,其F1代单株育性均得到恢复。由其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均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3和7:9两个育性分离群体,表明该材料败育基因为不同于阆A、洞A的不育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8.
向关伦  韦静仁  廖昌礼 《种子》2007,26(8):90-92
茂康S 10是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360 S为母本,优质中籼稻金麻粘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叶型好,不育起点温度23.5℃,不育期长,可繁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性好,配合力强,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审定。配组的两系杂交稻茂优201于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9.
66S是以培矮64S选系17S作母本、岳4B/923选后代选早熟单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01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66S育性稳定,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不育起点温度低,株叶形态好,生育期短,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低,一般配合力好,配制杂交早稻新组合优势强,米质适合做加工原料用。目前,已有多个组合参加了各级试验。  相似文献   

10.
安香 A 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于 2016 年用配制保持材料与籼粳胞质不育系 88A 回交选育而成的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配组品种同时具有香型、优质、高产、中熟、大粒、中抗稻瘟病的特点。安香 A 败育彻底,花粉败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 100%,综合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异交习性好,易繁易制,利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 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 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 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 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 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方杰 《中国种业》2016,(11):63-63
<正>家60A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利用米质优和株叶形态好的中浙B、抗性强和配合力强的161-5B、开花习性好和株叶形态理想的78B为亲本进行三交改造,经过多代选育育成的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遗传性状稳定、抗性较好、配合力强、不育性稳定、不育度高、异交结实性好、穗型较大、株叶形态好。201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6027。为加快家60A的成果转化,提供优质种子,根据家60A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实践,探讨了其优质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粱全1504A是贵州粱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可育株连续自交、测交、兄妹交育成纯合两型系(粱纯4A),与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不育株和从贵州省油菜所引进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黄籽临保系(S2375C-15)杂交转育的临保系(粱临4C)组配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株型紧凑,含油量较高,一般配合力较高,组配的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杂交油菜组合丰产性好,抗性好,品质性状优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核不育油用亚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5年,于本院亚麻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不育油用亚麻,经鉴定是一株无花粉型的、细胞质正常的、受一个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Ms)控制的天然突变体,在我国尚系首次发现.它的花为淡紫色、种皮近似白色.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后,F_1代分离出来的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例为1:1;其中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的育性分离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育,就是全不育.这种核不育亚麻是进行亚麻育种的良好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颜龙安  张俊才 《作物学报》1989,15(2):174-181
1978年我所用栽野型组合(萍矮58×华野)F_2中的无花粉型不育株与反交组合(华野×萍矮58)F_4中的正常株杂交,后代出现典败型变异株。经13个世代观察,该不育材料的测交、回交、姊妹交(不育株×可育株)F_1分离出的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幼穗分化期在高温下(白天平均温度30℃以上)有部分结实,  相似文献   

16.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 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良可育株的淘汰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基因重组, 以及正确地选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19,(2)
13163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糯高粱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穗柄伸出度长,株叶型好,所配杂交组合株高较矮、籽粒商品性好,适宜机械化生产。配合力好,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金糯粱1号、金糯粱2号、川糯粱5号3个品种并已通过审(鉴)定。为促进13163A所配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研究总结了13163A的繁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型棉花不育系海A是2008年以来由自然变异分枝型海岛棉不育株杂交产生的稳定株系选育而成,具有新颖性、可遗传的不育等特点,其遗传规律完全符合核质互作的遗传学理论解释。目前,对这种新型棉花不育系海A已初步实现三系配套。新型棉花不育系海A在选育新品种、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利用杂种优势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长粒型不育系TW23是以外引美杂不育株MA1994-1为母本、本所系选的强优势材料TW23B为父本杂交、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食用向日葵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率为100%。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商品性好;配组杂种优势强、配合力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麦发育上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1995年通过对转育4代的120个不同遗传背影的矮败麦后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与散粉株的比较得到如下结果:1.不同遗传背影的不育株与其姊妹散粉体的株高均差异明显,且此差值的大小与散粉株的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遗传背影下散粉株株高的变异九最小,不育株次之,而以散粉株与其姊妹不育株高差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不育株的抽穗期比其姊妹散粉平均推迟3.4d,d开颖传粉期推迟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