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三角帆蚌、池蝶蚌及杂交F1代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2.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育珠蚌的死亡,预防各种蚌病的发生,防止水质老化,提高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在养蚌育珠开始必须选好水域,准备塘口。因为育珠周期较长,在内塘育珠期间清整池塘比较麻烦,所以在放养蚌之前就应该彻底清整,并应在每进行一个周期的养蚌育珠之后,都进行一次清整。其中特别要注意底质的改良,池塘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光泽度为衡量珍珠价值上限的指标,为了研究三角帆蚌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有核珍珠光泽度的相对贡献,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材料,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8 组三角帆蚌群体,在每组群体随机选出供片组和育珠组,开展组合插核手术。经18个月培育,发现不同育珠组合中,供片蚌和育珠蚌同时来自 Ⅰ 组选择群体的YAA育珠组合所育珍珠光泽度值最大,比YGG、YHH产珍珠光泽度分别提高15.46%、21.51%;不同组供片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717 ~ 0.939 ),建立供片组内壳光泽度和珍珠光泽度回归方程为:y=16.81+0.93x(R^2=0.777),供片蚌生长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组育珠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但育珠蚌生长性状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幼蚌期选育外壳颜色青色的三角帆蚌,达到了提升珍珠光泽度的目标,可作为选育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的间接性状,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显著相关,以其作为目标性状更优。  相似文献   

5.
吊养育珠蚌,尤其是池塘吊养蚌常会出现反复着生附着物现象,轻者阻碍蚌体水流畅通,重者会影响育珠蚌摄食、生长,并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水变瘦,降低珠质、珠量。珠蚌附着物有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6.
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伴之而来的蚌病也日趋严重,危害极大.蚌病猖獗给育珠业造成严重的灾难,使珠农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挫伤了群众的育珠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珍珠是一种以出口为主的特殊商品,只有优质,才能扩大市场,多创外汇。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珍珠的质量普遍有所下降。据绍兴县水技站的资料,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该县所产的珍珠,其中一、二、三级的珍珠要占40%左右,而现在已下降到30%以下。诸暨县还发现有的地方,过去70—80只蚌可剖得0.5公斤珍珠,现在要150—230只蚌才能剖得0.5公斤珍珠。追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关键性的养蚌育珠技术,特别是先进技术。根据现实情况,普及和提高育珠技术已是当务之急,保证珍珠质量是中心环节。我们认真总结绍兴县  相似文献   

8.
杨品红  王志陶  于杨  王晓艳  谢春华  张倩  李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03-20104,20127
[目的]探讨育珠对三角帆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2+、3+和4+龄育珠与非育珠三角帆蚌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除体长性状变异较大外,各龄段中育珠蚌的体重、体高、壳宽均极显著高于非育珠蚌相应指标(P〈0.01),而体长/体高指标极显著低于非育珠蚌(P〈0.01),除2+龄段育珠蚌体高/壳宽指标极显著低于非育珠蚌外(P〈0.01),其他各龄段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工育珠会改变三角帆蚌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鱼一蚌一畜一禽主体养殖以水面为依托,以渔业为中心,实行水中养鱼,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塘边建舍养猪、养鸭或养鹅,畜禽粪便入塘肥水,转化成浮游生物,为鱼蚌提供天然饵料。综合养鱼配比,一般每667平方米池塘养鱼400~450尾,吊养育珠蚌1000只左右,养小蚌3000~4000只,配  相似文献   

10.
珍珠美大素     
施肥是育珠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珠蚌健康生长及其产品质量.而蚌病的发生往往与施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施用过多或过鲜的禽畜粪有关.  相似文献   

11.
千斤珍珠塘技术小结曹迎庆江苏金坛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良田村农民尤二孝,1993年至1994年在20亩池塘中吊养嫁接蚌8万只,1997年剖蚌44230只,收获珍珠30818公斤,平均每只蚌产珠697克,亩产珠15?..  相似文献   

12.
珍珠别名真珠、廉珠。采收珍珠一般在秋末、初冬和早春进行,以初冬采收的珍珠质量最好;而早春采珠不仅质量好,还可以与下一轮育珠作业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3.
珍珠别名真珠、廉珠。采收珍珠一般在秋末、初冬和早春进行,以初冬采收的珍珠质量最好;而早春采珠不仅质量好,还可以与下一轮育珠作业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
以2~5育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三角帆蚌血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力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结果表明:4种育龄的育珠蚌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最强,其次为溶壁微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龄育珠蚌对4种细菌的抗菌活力最强;4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高,达到36.6%,吞噬指数达到3.75,其次为5龄育珠蚌,2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低,仅为25.2%,吞噬指数为2.9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2~5育龄内,3~4育龄的三角帆蚌育珠蚌的吞噬率和抗菌活力最强,抵抗外来病原菌的能力最高;但随着育珠年龄的增长,三角帆蚌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养蚌育珠过程中要加强对高龄蚌抗病防病能力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1982年秋,我们曾用不同年龄(即3龄、5龄、7龄)的三角帆蚌作人工育珠试验,结果发现,蚌的年龄不同,所形成的珍珠在形态、光泽等外观方面均出现了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角帆蚌钙调蛋白(CaM)基因在育珠和非育珠蚌各组织中的表达和不同Ca2+浓度下外套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RACE技术,以我国重要的淡水珍珠贝——三角帆蚌为研究客体,克隆了CaM的cDNA全长,并通过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育珠和非育珠蚌各组织中的表达和不同Ca2+浓度下外套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三角帆蚌CaM基因cDNA全长659bp,包括70 bp的5'UTR,299 bp的3'UTR和447 bp的ORF,编码14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为16.8 kDa,等电点为4.14。cDNA序列比对信息表明三角帆蚌与池蝶蚌、合浦珠母贝间均具有57%的相似度,而其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除斑马鱼外,各生物CaM相似率达97%。定量数据表明,CaM基因广泛表达于三角帆蚌各组织,外套膜内膜与腮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次是外套膜外膜和内脏团组织。插核育珠能增加该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特别是在外套膜外膜和鳃组织中,育珠蚌该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育珠蚌(P0.05)。此外,水体Ca2+浓度的增大对CaM基因表达有显著的影响,外套膜内膜该基因的表达随Ca2+浓度升高而增加,而外套膜外膜1.25 mmol/L Ca2+浓度下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50 mmol/L、3.00 mmol/L组(P0.05)。[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钙调蛋白基因的在珍珠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7.
鸭-鱼-蚌-树立体种养模式主要是依托水面.以育珠蚌为主,养鱼、鸭为辅.配种杨树.实行种养结合。作者在湖南省常德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养鸭场及其邻近的1公顷水面开展生态养殖.实行水边建舍养鸭。水中养鱼.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周边栽树的立体种养模式.获得每公顷水体鸭、鱼、珠、树年产值70000元以上的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池蝶蚌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为日本特有种。 1997年底由杭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在国内独家引进。经过近几年的养殖生产证明,池蝶蚌无论从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还是从其生产出的珍珠的品质方面均远远优于国内主要育珠淡水蚌——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19.
鳜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实践表明,鳜蚌混养每667平方米产鳜鱼30公斤以上,收珍珠15公斤~20公斤,可获纯利3500~4000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元素分析仪和原子吸吸光谱仪分析了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的四个不同培育阶段的珍珠的十三种元素的含量,以期从连续动态的角度探讨珍珠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育珠时间的延长,珍珠中Ca元素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C和H元素的含量则是逐渐下降的,在微量元素中,Na,Cu,Zn,Mg和Sr的含量比较高,其中Na在晚期的珍珠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早期的珍珠,而Cu,Zn,Mg等其它微量元素则是在早期诊珠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晚期珍珠,它们随着育珠时间的延长呈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