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为了弄清外源性促生长剂对促进河蟹生长的效果,将100×10~(-6)甲基睾丸酮、1%沸石粉、1‰中草药粉以及1‰两种市售虾蟹脱壳促生长剂加入基础饲料中,制成5种试验饲料,喂养每只为12g的幼蟹21天。结果:添加甲基睾丸酮和沸石粉组,幼蟹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中草药及2种市售脱壳促生长剂组幼蟹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河蟹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析了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不应当盲目地在幼蟹配合饲料中添加外源性蜕壳激素。  相似文献   

2.
几种促生长剂对中华鳖养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免疫促生长剂C、黄霉素和维吉尼霉素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促生长剂C具有明显促生长作用。生长比速高于对照组14.2%。免疫促生长剂C、黄霉素和维吉尼霉素均明显提高了蛋白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39.9%、36.8%和29.34%。而饲料系数明显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8.6%、27.0%和22.6%。维吉尼霉素、黄霉素明显提高了肝体指数,分别高于对照组27.5%和21.9%。3种促生长剂均具有明显促进营养物质利用的作用。尤以免疫促生长剂C作用最为显著。均可考虑在中华鳖饲料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丁雷 《内陆水产》2001,26(7):33-33
喹乙醇(Olaquindox)属喹啉类药物,又名倍育诺、快育灵、奥拉金、喹酰胺醇,是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生长剂,少量使用,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喹乙醇对鱼虾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很快用于生产,成为鱼虾类配合饲料中最主要的促生长剂。然而,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种“鱼类应激性出血、腹水综合症”,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使用喹乙醇造成中毒。据不完全统计,仅四川省(包括重庆市)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就达4 000~5 000万元。在山东省,这种现象也相当严重。2001年5月,笔者到济南市槐荫区武家埠镇进…  相似文献   

4.
鱼类喹乙醇中毒的病理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开毓  耿毅 《淡水渔业》2001,31(5):37-39
喹乙醇 (Olaquindox)属喹啉类药物 ,又名倍育诺 (Bag -n -ox)、快育灵、奥拉金、喹酰胺醇(Kuiyichunium) ,为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生长剂。1965年由西德拜耳 (Bayer)公司K Ley等人首先发现它对动物的促生长作用[1,2 ] 。 1976年欧洲经济共同体首先批准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来促进畜禽生长 ,提高饲料转化率。我国于 80年代初开始应用 ,1982年 4月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批准了“喹乙醇 (HMQ)的暂行质量标准”。该化学药品虽对试验动物毒副作用小 ,但对鸡、鸭、鱼则较为敏感 ,在生产上常常由于使用不当 (如剂…  相似文献   

5.
青鱼、团头鲂的低动物蛋白饲料配制及高产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饲料成本,经过多次生产性试验,采用低动物蛋白饲料饲养青鱼、团头鲂,可获得亩净产1000公斤的产量,其饲料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为:粗蛋白28~30%(青鱼),25~30%(团头鲂);粗脂肪4.5%(青鱼),4.5~6.0%(团头鲂);无氮浸出物35%(青鱼),38~33%(团头鲂);粗纤维8%(青鱼),7.5%(团头鲂);磷0.57%;钙0.68~0.64%;维生素为必需添加物,促生长剂亦有助于加速生长。此外,对饲料的配制和加工,以及饲养技术要点亦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3,(9):68-69
“活力2001”系列产品自从2001年上市以来,经过在全国大范围的应用和验证,发现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1.生长快。“活力2001”中不含任何促生长剂,但生长效果能达到添加促生长剂的效果,甚至比加了促生长剂的生长速度还要快。具体案例已在前几期刊载过。 2.基本上不得肠炎病。凡是连续使用“活力2001”系列产品的养殖场,几乎未发生肠炎及暴发性  相似文献   

7.
几种抗病促生长剂对银鲫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喹乙醇、万能肥素、大蒜、螺旋藻、刺五加、黄芪,研究这几种抗病促生长剂对银鲫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喹乙醇组和螺旋藻组在6周内增重率分别比对照且提高了6.06%和8.91%,饲料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5.76%和8.46%;饲养16周后,螺旋藻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分别比对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SOD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喹乙醇、万能肥素具有一定免疫抑制作用但不显著。螺旋藻是理想的抗病促生长剂。  相似文献   

8.
鱼用非营养性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营养性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的主体物质成分之外 ,添加到饲料中的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饲料结构、保持饲料质量、帮助消化吸收、防治鱼类疾病的添加剂。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国内外对鱼用非营养性添加剂的研究日益深入 :促生长剂、诱食剂、粘合剂、着色剂等已大量用于鱼类配合饲料的生产中 ,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一、促生长剂鱼类促生长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促生长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鱼类内分泌系统 ,调节新陈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 ,从而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1.抗生素抗生素对鱼类是否具有促生长作用 ,尚存在两种基本对…  相似文献   

9.
一、试验目的 由于目前许多抗生素和化学促生长剂对鱼类生长产生了很强的副作用(如出血、越冬成活率低、不耐运输等)。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添加微生物制剂提高鱼类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鲤鱼活力2001饲料预混料经过在生产上的广泛使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生长快、饲料系数低、抗病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二氢吡啶对中华鳖饲料利用率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60天的饲养对比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剂二氢吡啶对中华鳖的饲料利用率和相对增重率有同步的显著增长,在适宜添加量002%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3%和289%,并对提高鳖的成活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01,(10):9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采用特殊的物理化学方法和严格的添加程序,以水为载体,将符合肉鸡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抗氧化剂和促生长剂等物质组合在一起,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名为AA-88的家禽液体饲料添加剂.试验证明,使用后42日龄AA肉鸡,体重可达2 05kg,成活率达96 8%.与固体饲料添加剂相比,鸡群体重变异系数下降40 5%,饲料转化率提高9 2%,鸡群成活率提高1 5%,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蚯蚓养殖业已在国外蓬勃兴起,我国近年也开始应用蚯蚓作为畜牧业和水产业的饲料.蚯蚓作为一种动物性饲料,它的营养全面而丰富.据美国佛罗里达州蠕虫培养公司试验分析,干蚯蚓中含蛋白质64.2%,脂肪12.8%,磷0.74%,钙4.9%,镁0.2%,钠0.46%,灰分5.3%,铁19.9 ppm,铜10 ppm,锌100ppm,以蚯蚓为饲料的鱼生长速度比用一般蛋白饲料的提高3.7倍以上.我国有关单位试验,在一般饲料中添加少量干鲜蚯  相似文献   

13.
喹乙醇又名快育灵,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广谱抑菌剂,添加在饲料中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防病的作用。喹乙醇对常用化学治疗药物无交叉影响,在动物体内吸收迅速、排泄安全、无蓄积作用。在饲料中具有稳定性、强配伍性,毒性也比较低。正是由于喹乙醇具有上述优点,加上价格便宜,因此在饲料中得到普遍应用。 因为喹乙醇的促生长作用比较明显,有些人就把它当成了灵丹妙药,而且希望它的促生长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因此往往在饲料中超量添加,有的在一吨饲料中加几百克,甚至数千克。剂量造成毒性,喹乙醇虽然毒性比较低,但不是…  相似文献   

14.
罗卫红 《畜禽业》2004,(7):24-25
混合均匀度是评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的质量及饲料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指标。国标规定,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的变异系数应小于7%。本文就氯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与甲基紫法和沉淀法作了比较,其准确性高,误差较小,重现性高,且对含有不同饲料原料穴如苜蓿粉雪的配合饲料也可采用此法测定。  相似文献   

15.
动物喹乙醇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毅  汪开毓 《畜禽业》2000,(5):30-32
喹乙醇(Olaquindox,又名倍育诺(Bag-n-ox)、喹酰胺醇(Kuiyichunium)、快育灵、奥拉金等,为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生长剂,化学名为:2-[N-(2-羟基-乙基)棸坊柞#輻3-甲基-喹啉-1,4-二氧化物:分子式为:C12H13N3O4;分子量:263.25。1965年由西德拜耳(Bayer)公司K.C12H13N3O4Ley等人首先合成,并发现它对动物有促生长作用[1,2,3,4]。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溶于沸水,微溶于冷水,难溶或不溶于甲醇、乙醇、氯仿等普通溶剂,该物质很稳定,对热不敏感,但对光敏感,光照使其降解[1,2,3,4,5]。 1976年欧洲经济共同体首先批准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日本从1981年开始应用;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1990版)已有收载,主要作为畜禽的预混剂应用;在水产养殖上,80年代后期开始将其用作鱼虾饲料添加剂,现已成为我国鱼虾配合饲料中较为常见的促生长剂之一[6]。  相似文献   

16.
广西贵县畜牧水产局杨毓强等同志,调查了草鱼“三病”并于1986年提出一个治疗草鱼“三病”的新方法——外消和内服综合治疗法,其治愈率约达100%,且不会复发。一、该法所需药物1.外消药(浓度以水体计算)用量: (1) 生石灰18.7~25ppm (2) 晶体敌百虫(含量90%)0.23~0.3ppm (3) 食盐3.75~4ppm 2.内服药[按病鱼体重(应加同塘混养吃食鱼体重)]用量: (1) 按50公斤鱼体重用磺胺嘧啶(粉  相似文献   

17.
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制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MJ/kg饲料)的半精制史氏鲟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共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d。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以脂肪含量7.6%~9.6%的饲料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建议把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量设定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8.
几种抗菌药物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2 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 4组 ,一组为对照组 ,其它 3组为试验组 ,分别添加 30mg/L颗粒杆菌肽锌、 50mg/L喹乙醇、 50mg/L的呋喃唑酮于异育银鲫饲料中进行饲养试验 ,探讨它们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经 33天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添加喹乙醇试验组增重率最高 ,比对照组提高 4 62 % ,其次为添加颗粒杆菌肽锌试验组。提高 3 2 7% ,饲料利用率以颗粒杆菌肽锌试验组最好 ,其饵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了 12 0 1% ,其次为添加呋喃唑酮组和喹乙醇组 ,分别降低了11 52 %、 9 0 7%。经济效益和群体整齐度也以颗粒杆菌肽锌的试验组为好。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是以酪蛋白、马铃薯淀粉等组成的精制饲料。在65天饲养试验中所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食欲及饲料效率等都有显著影响,其平均增重率快30%左右,饲料消耗降低25%。饲料中不添加混合维生素,但与青饲料结合投喂也能起到与添加混合维生素相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喹乙醇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喹乙醇(HMQ)作为一种合成抗菌药物,最先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合成,1976年开始欧共体正式批准该药为畜用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别名喹酰胺醇,化学名称2-甲基-3-羟乙酰胺基喹恶啉-1,4二氧化物。化学性质稳定,无臭、味苦、冷水微溶、热水溶解。因其性能稳定、效果显著、用量少、在人工合成的喹恶啉化合物中是一种理想的畜禽抗菌促生长剂,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量一般为50mg/kg,日增重率可提高15%以上。近年来喹乙醇已被用作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在鱼虾养殖应用增重效果显著。同时,一些现象表明喹乙醇作为一种抗菌促生长剂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