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郑枣区是我国枣主要发源地之一。主栽品种灰枣,占整个枣树栽培面积的70%左右。长期以来,在枣树的栽培和生产过程中,品种混杂,性状变异严重,优劣并存。良莠不齐。新郑市枣树科学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新郑红枣的品种选育工作.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从新郑灰枣品系中选育出新郑红枣新品种——“新郑红2号”。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枣优良品种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琳 《山西果树》2001,(3):28-29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是我国枣的重要起源和栽培地。据 1 982年枣树资源调查 ,全省共有 97个品种 ,其中属于国家级名、特、优、新品种有新郑灰枣和鸡心枣 ;桐柏大枣、灵宝大枣、广洋大枣、永城长红等也属枣中精品 ;新郑的九月青、淇县无核、大叶无核、羊角枣、胎里红等更是稀有珍贵品种。1 灰枣主产于新郑枣区 ,现已在全国推广 ,特别是新疆阿克苏大面积引种成功。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灰枣中选育出大灰枣、平顶灰、软枝灰等性状更为优良的变异品种。  该品种果实长圆形 ,一侧内凹 ,顶端稍细 ,一般纵径 3.8cm,横…  相似文献   

3.
浅谈灰枣的栽培技术及新疆枣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彬 《现代园艺》2012,(12):29-30
灰枣起源于河南新郑,有2700余年栽培历史。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西华等地,随着国内外对枣需求量的增大,灰枣的种植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分析了灰枣的基本特征和栽培模式及管理要求,论述了枣树病虫害防治6大误区,探讨了新疆红枣产业发展前景和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在灰枣组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枣原产于河南省新郑,为当地的主栽品种,栽种株数占当地枣树的80%。近年新疆南部引种栽培,表现良好。该品种可食率97.3%,适宜鲜食、制干和加工,品质上,耐贮运。树势中强,适土性广。进入结果期较早,产量高而稳定。为加快开发,组培快繁有重要意义。植物激素是植物组培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本文对激素在灰枣组培快繁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枣树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枣果甘甜味美,颇受市场青睐,尤其是河南新郑灰枣以个大、核小、含糖量高,品质优畅销省内外。但长期以来,由于沿袭传统的稀植粗管,结果迟,产量低,效益差。如何使枣树集约经营,科学作务,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已成为枣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从2003年以来,会同新郑市林业局、新疆哈密市林业局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6.
新郑枣区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灰枣、鸡心枣是主栽品种,其比例分别为85%、13%,由于两品种适应性强,耐旱、耐涝、耐瘠薄、耐酸碱pH值6.5~8,且以质优、味美、形好而畅销海内外。在漫长的栽培进程中,常有变异发生,有的果匀、个大、丰产性好,而有的枣果大小不一、丰产性也差,因此,在同一品系中,形成了叫法不同的各种名称:如灰枣中结  相似文献   

7.
新郑枣区为我国著名枣产区,栽培品种主要有灰枣、鸡心枣、六月鲜、九月青、铃枣等传统地方枣品种。2002年在调查时发现一株特早熟、鲜食品质极佳的优良单株.该单株与当地已知品种相比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将该单株与当地最早熟的枣品种——新郑六月鲜相比,在叶片、果实成熟期和果实品质有较大区别。查对《中国果树志·枣卷》中所记录的早熟品种,没有找到果形和成熟期相似的品种.初步认定是一个变异单株。2003年从单株上采集接穗。  相似文献   

8.
目前枣树育苗多采用归圃育苗法 ,费时费工 ,成本高 ,成活率低 ,还容易造成品种混杂。为此 ,我们进行了枣树嫩枝扦插试验 ,扦插成活率达 80 %以上 ,苗木品种纯正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育苗方法。试验在我所试验场进行 ,插条品种为新郑鸡心枣和灰枣。插床宽2m ,长 2 0m ,床沿高 2  相似文献   

9.
枣树病害与栽培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疆南疆的枣树病害日趋严重,主要有黑斑病、炭疽病、黄叶病和缩果病等,轻者使枣质量下降,严重者枣园绝产,成为枣树生产发展的极大障碍.为更好地防治病害,2011年5~8月,笔者对新疆阿拉尔垦区的枣树病害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枣树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的关系,提出了防治对策. 1 枣树病害与栽培管理的关系 调查发现不同枣品种的抗病力有差异,‘灰枣’、‘鸡心枣’等小枣类品种较抗黑斑病和炭疽病,‘骏枣’、‘金昌’、‘壶瓶枣’等大枣类品种对黑斑病和炭疽病较敏感.如‘灰枣’园和‘骏枣’园两园间只隔一条田埂,‘灰枣’无黑斑病而‘骏枣’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引进优质雪枣枣树苗木,在豫北黄河故道区对雪枣枣树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物候期、果实性状、丰产栽培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灰枣矮密早优集约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枣是我国优良的兼用品种,是河南新郑枣区主栽品种,主要用于制干、鲜食和加工。枣果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制干率高,品质极优。上世纪70年代引入新疆后,无论在结果性还是品质方面,都远远优于原产地,成为新疆发展红枣产业的主导品种,年发展面积6.67万公顷以上,灰枣已成为我国红枣家族中第一大品种。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灰枣矮密早优集约栽培技术研究”,研究总结出一套灰枣矮密早优集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病又称枣树丛枝病、公枣树病,是枣树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枣区,尤以陕北沿黄枣区、河南内黄和新郑枣区、河北北部金丝小枣区受害严重,已成为保存现有枣树资源和发展红枣产业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枣树旱作密植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宋宪军申晓兰依达依提单雪梅白光银张伯乐(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451150)(新疆泽普县林业局)(陕西省绥德县林业局枣树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河南新郑灰枣以个大、核小、结果早、果期短、含糖量高、抗风沙、耐旱...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大学和新郑市枣树科学研究所自1980年起通过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了一批优良单株,经品种特征特性分析和遗传稳定性测定,综合评价果实品质、丰产性和抗病性,选育出灰枣大果新品种‘新郑红1号’,2007年1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正新郑大枣驰名全国,栽培历史悠久,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新郑大叶灰枣(果重18~25 g),是河南省最著名的土特产品,为全国枣业生产基地。新郑大叶灰枣特点是核小,皮薄,枣肉丰厚,含糖量高,可生食,可加工成蜜枣、酥枣、罐头、干果、香心焦枣、枣香精、枣茶等。干果市场价80~160元/kg,新郑大枣树种势强健,抗风沙,耐旱涝,耐瘠薄,耐盐碱,结果早,效益高,果期短,特别适合与粮、棉、  相似文献   

16.
枣树以其结果早、收益快、销售畅和栽培容易等特点深受广大果树栽培者的青睐。近几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枣果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给栽培者造成损失。为此,在发展枣树生产的同时必须注意品种优化组合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1、枣树品种调整优化的主要原则1.1在调整优化枣树品种结构时,首先要充分利用本地有特色、有市场的优良品种,如临猗梨枣、稷山板枣、襄汾官滩枣、运城相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柳林木枣等都是地方名枣,品质很好。1.2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枣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树原产于陕西、山西两省交界的黄河流域,世界上只有中国和韩国有规模化商品栽培。但韩国生产的枣果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国际枣果市场由中国独家占领。我国枣树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和河南5个省份,陕西是主产省之一,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三。1、陕西省发展枣产业的优势1.1栽培历史悠久,枣资源丰富我省枣的栽培历史大约2000~3000年,佳县、绥德、蒲城一带至今保存有树龄达800~1000年的枣树。据资源调查,我省枣树有5个变种,138个品种。有名的如鲜食品种七月鲜、牛奶脆枣、彬县晋枣、油福水枣;制干品种方木枣、大荔圆…  相似文献   

18.
枣豹蠹蛾的为害及防治宋宪军唐福霞赵宏欣高军(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451150)(河南省新郑市林业局)枣豹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又名枣钻枝虫。该虫近年来在新郑枣区暴发成灾,据新郑、中牟、尉氏枣区调查,受害树约15万株,严重者虫株率高达91%,枣头被害...  相似文献   

19.
探析我国鲜枣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入世在即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不可逆 转迫使我国农业进行重大调整枣业 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必然全球市场行情的晴雨表显示鲜食枣的出口将迎来前所 未有的商机发展名优特枣业的商品生产是枣业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枣业是我国独有果业枣树栽培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品种达700多种分布很广目前枣树栽培在全国有46.67万公顷其中秦晋豫冀鲁五大枣区栽培的枣树占总面积的90%全国栽培的主导枣树品种为制干和加工品种鲜食型较少枣果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又可入药是具食疗和保健功能的佳品枣果还是食品加工的 重要原料据有关资料2000年全国枣果…  相似文献   

20.
赵卫东  樊红丽 《果农之友》2003,(12):35-35,46
新郑枣区是我国枣树生产最古老的枣区之一,栽培历史近3000年,原有的粗放管理、滥用农药制约了红枣产品的出口,败坏了新郑红枣的声誉。随着WTO的加入和我国农副产品准入制度的逐步实行,红枣的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郑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科技人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小区域试验探索研究红枣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新郑红枣终于在2002年7月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并先后被河南省认定为“出口免检农产品”,国家林业局认定河南新郑为“优质大枣生产基地”和“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