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蕴锦 《山东饲料》2013,(3):10+103
《左传》云:"有礼仪之大称之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礼仪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标志。"服装作为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文化载体,蕴含着人与自然、社会、生活、历史和民俗发展等因素的诸多关系。本文从中原服饰文化的本质出发,探讨中原服饰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中原服饰的审美风格和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岣嵝神书》中说“蜂螫毒及露蜂房治阳萎不兴,疗之可御十女。”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存中的《良方》中有“蜂螫之治阳萎”的记述。1966年夏,有一阳萎患者郑某来笔者蜂场买蜜,脚内踝等处,被蜂螫数处。十天后郑某来蜂场时说:“百药无效的阳萎病已痊愈。”患者疑为蜂蜜之效,我们则从古代医药中推测是蜂毒的作用。因此我们即着手用蜂毒治疗性功能衰退的试验研究。一、方法与结果陵瘦燕等的《腧穴学概论》告诉我们:在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为“然谷”穴,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为“太溪”穴,这两个穴位都主治阳萎。这与郑某被螫处相同。我们从1966年以来,对阳萎患者,用活蜂螫  相似文献   

3.
《中国猪业》2009,4(2):70-71
关于朝鲜半岛古代居民的来源,有文字可考的记载只有中国古代典籍。中国先秦宝典《易经》(西周初期的社会学专著,作者可能即周公)和《山海经》(禹、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地理文献汇编)中有着相关的记述。《山海经》有三处记述朝鲜、韩雁、韩流的地方,它们表明古代朝鲜人、韩国人均来自中国大陆,其中朝鲜人来自箕子(商纣王的叔叔),韩国人源自韩流(中国古代养猪部落)。  相似文献   

4.
《天工开物》与我国古代畜产资源的利用余世俊我国著名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江西奉新县人,1587~?)于1637年(崇帧10年)编著的《天工开物》,在国内外科技界起着巨大的反响,被推崇为“中华古代技术的总汇”①,“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③。全书共18卷,涉...  相似文献   

5.
一、脾胃学说概况祖国医学的“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有关对疾病辩证施治的重要学说。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把脾胃归属于五行中的“土”,认为“土”为万物之母,是生发万物的根本。《内经》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友,五味出焉。”、“安谷者昌,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古人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明确认识。脾主运化(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所以说脾胃是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大不列颊百科全书》记载的“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就引进了中国猪种,改良他们的原有猪种,而育成了罗马猪”,还是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载有“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拳豕酿酒其中”让我们看到广东古代航海大船的轮廓,以及中国红山文化等遗址里出土的年代久远的中国家猪遗骸,很多的史料证明了中国猪种培育的辉煌历史和对世界其他猪种育成具有重要影响,而李宁院士的研究第1次对这影响给出了量化指标,让文字记载和历史印记更有分量。  相似文献   

7.
甘温除大热乃李东垣先生的一大发明,《内外伤辨惑论》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燥热作,须坦衣露居,近寒凉处即之,或热极而汗出亦解”。“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立补中益气汤”。足见上述引文中指的是大热,不言壮热,区别于白虎汤证。《中医大辞典》甘温除热的条文“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热…  相似文献   

8.
“脾主长夏”出自《素问》卷第七“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原文说“脾主长夏,是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巳,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王冰《重广补注体》释:“长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长于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林亿《新校正本》云:“按全元起云:脾王四季,六月是火王之处。盖以脾主中央,六月是十二月之中、一年之半,故脾主六月也。”在当代所编中医、中兽医教材、专著多使用了“脾主长夏”这一观点,如《中兽医学》(全国中等农校兽医专业统编教材,梁国英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8月)、《中兽医学》(山东省职高教材,山…  相似文献   

9.
专家文库     
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等。是《动物营养学报》《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学报》及《中国农业信息》及国际多个知名SCI期刊评审专家,是我国智慧畜牧业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获得2020 ~ 2021年度神农本期参与撰文:《智慧养殖管理模式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P34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称号。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过“三代”的发展后,“华夏”这一民族意识、华夷之辩愈发强烈。进而对周边之民族的认识有所提高,相互间的交往也频现于史册。晋国,作为华夏族的一员,维持宗主地位是其应尽的义务。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北狄族接触,晋国与北狄关系的发展,是围绕着晋国争霸中原这一既定目标而展开的。二者关系的发展直接表现是晋国成功称霸并促成了双方互相影响的局面。而晋国采取的民族政策,于当时之情景讲是明智之举,有鉴于治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12.
唐朝高僧,天文学家僧一行,提出过“天下山河两戎”的观念,后来有人按照这一地理观念编制成地图,在《中国古代地图集》中收录了两幅宋人编制的“一行三河图”。第一幅是北宋税安礼撰《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一幅,称作《唐一行山河两戒图》,这幅图是现在所知最早的一行山河图。另一幅是南宋唐仲友撰《帝王经世图谱》中的一幅,称《唐一行山河分野图》。宋人的《历代地理指掌图》与《帝王经世图谱》所选地图,都是要表现上古至宋代各个时期最基本、最重要的地理特征或地理观念,“一行山河图”列在其中,说明作者对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草业及其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草原与牧草》改刊为《中国草业科学》的《改刊词》中说:“草业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应运而生的新产业。它即不是古已有的国粹,也不是舶来的洋货,……,甚至连‘草业’这个词也不曾有过。”吴仁润说:“草业”和“草学”这类名辞的及时提出是名正言顺,也是大胆发明,我们这些草学工作者应弹冠相庆,正视其事,钻研切磋,乃至发扬光大,这是值得我们发奋图强迎头赶上农学中其它学科的光荣伟大的毕生任务。这足以说明中国草业及其科学是一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的变迁四川盆地,适于载桑养蚕。大部分地区,从三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桑树都可生长,四月到十月都可以养蚕。县有每年能养蚕多次的条件。因此,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蚕丝业的主要产地之一。向有“蚕丛古国”、“蜀国”之名。据考证:杨雄在《蜀王本纪》中有“蜀王先世,最先著名的是蚕丛氏。当时与华夏不同俗尚,不同语言,没  相似文献   

15.
《山东饲料》2006,(11):F0002-F0002
由于在农业科研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巨大的贡献,张华利先后荣获“全国农村改革新闻人物”、“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新闻人物”、“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大地之光新闻人物”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于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被贬至夷陵当县令之后,在一首题为《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七律的开头两句诗。可以说,这是欧阳修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对地处三峡地区峡州的历史、地理、特产等最精辟概括。最早肯定峡州在中国茶叶中地位的是后世称之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公元733—804年),陆羽撰写了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中对茶之起源、出产、加工制造、茶具、茶道、历代茶事等等,均作了全面的总结和详尽的阐述,堪称是茶叶研究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7.
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影响兽医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本文从传染病角度论述中国古代兽医对公共卫生的贡献。1古代兽医对家畜传染病的认识古代兽医对家畜传染病不仅早有认识,而且识之颇深。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左传》载:“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瘛?(狂犬病狗)入华臣氏,国人从之。”衰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左传》又载:“国狗之瘛无不噬也。”很明显,人们那时候就对狂犬病有足够的认识,就已知道疯狗咬人后要得病,所以组织动员人民驱除狂犬病以防狂犬病的传染。秦国(公元前221~前206年)由于养马业的发展繁荣,不乏相马专家与马医。《云梦…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辛集市新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CHC)技术委员会审定.从2005年5月11日已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机产品)》中有机畜禽养殖的要求。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证书.以证明企业生产的“康钛益”牌鸡蛋为有机产晶。这是我国首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机鸡蛋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9.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主要是: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纵观《本草纲目》没有涉及“蟾衣”两字,也根本不见蟾衣介绍。可见这是现代人口语加到古人李时珍头上,未免太牵强附会。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个别的经营者误导了消费者,甚至也有别有用心的人虚构此类事实并非鲜见。 不过,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浙江海宁市…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以北、黄河下游以南、黄渤海以西之间,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蜜源植物十分丰富,古代生长着大量中华蜜蜂,徐州市邳州大墩子古遗址出土文物——“陶蜂窝”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