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通常是从夏玉米小喇叭口期开始发病,为害夏玉米茎秆及叶鞘。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边缘浅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夏季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玉米茎腐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导致玉米全株死亡。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为害逐年加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一、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2.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  相似文献   

3.
麦茬处理方式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适合黄淮海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茬处理方式,于2005年、2006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茬在播种深度、播深整齐度和出苗穴距均匀度方面表现较好,播种质量较高,但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展叶时,玉米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重等指标都以除茬处理最好;六展叶时,平茬处理玉米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光合速率均表现最优.综合而言,平茬处理能满足机播夏玉米的播种要求,有利于夏玉米的前期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1玉米大斑病1.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1.2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  相似文献   

5.
麦茬处理方式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求适合黄淮海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茬处理方式,于2005年、2006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茬在播种深度、播深整齐度和出苗穴距均匀度方面表现较好,播种质量较高,但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展叶时,玉米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重等指标都以除茬处理最好;六展叶时,平茬处理玉米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光合速率均表现最优。综合而言,平茬处理能满足机播夏玉米的播种要求,有利于夏玉米的前期生长。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及蚜虫带毒传播。该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高粱等。轻病年份可减产5%~10%,重病年份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产。近几年,我们进行了大量调查及试验示范,摸清了其发生规律,探索出了“一六八”综合防控体系(即“一大群”防治战略,六项措施,八项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治该病。1发病规律1.1播期不同,病害发生程度不同。春玉米重于套种玉米更重于夏直播玉米,早套种的重于晚套种的。1.2棉区重于粮区。1.3地头地边重,中间轻。1.4前茬小麦丛矮病重,后作玉米粗缩病也重。…  相似文献   

7.
<正>一、玉米播前准备(一)前茬小麦重施基肥免耕直播夏玉米,因农时紧张土地不经耕翻、有机肥不施。为确保玉米生长需求,在前茬小麦播种前,应结合整地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玉米利用有机肥肥效缓慢和磷肥的后效用,达到"经济实惠,一肥两用"。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前茬小麦底施有机肥1 000~1 500kg/667m2,并增施磷肥。(二)前茬小麦秸秆处理为提高免耕直播夏玉米播种质量,争取一播全苗,前茬小麦秸秆还  相似文献   

8.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对夏玉米常造成严重危害。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有退绿的晕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不同耕作方式和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浚单20(JD20)、蠡玉16(LY16)、农大108(ND108)为材料,研究4个夏玉米品种在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下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粒叶比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前茬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免耕播种冬小麦及下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双免)方式较前茬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种植冬小麦及下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翻免)方式平均增产13.8%,且较前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种植冬小麦及下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旋免)方式平均增产6.8%;双免方式种植的玉米吐丝前、吐丝后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2种耕作方式;双免种植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从大喇叭口期开始明显优于旋免和翻免2种耕作方式;双免种植的玉米吐丝后光合势、净同化率均高于其他2种耕作方式;同时,双免种植方式的夏玉米具有较高的粒叶比。表明在华北平原连续多年种植小麦、玉米,双免耕作方式较翻免和旋免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1)病虫特点 8月份玉米进入穗期,病虫发生也进入全年盛期,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璃毒病、玉米螟、黏虫、蚜虫、红蜘蛛、棉铃虫。①玉米大小斑病进入发生盛期,大斑病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常形成不规则形大斑、小斑病抽穗前主要发生在下部叶片,抽雄后发病较重,由下向上急剧发展,8月份多雨对大小斑病发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2002年玉米粗缩病在我县半夏玉米上大发生,其发生面积及为害程度,均属历年少见。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发生特点及其致因进行分析,为开展防治提供依据。1 发生特点据郯城县杨集镇、归昌乡等地群众反映,他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的大蒜茬、洋葱茬等半夏玉米,7月上中旬陆续发现点片发生玉米植株严重矮化,生长停滞,不抽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1.为害症状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  相似文献   

13.
1黄骅市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是黄骅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黄骅市每年都发生玉米螟危害,属玉米螟三代区,春夏玉米均有受害,为害高峰主要有3个时期:第1危害高峰为春玉米心叶期,主要是第1代玉米螟为害;第2危害高峰为春玉米穗期、夏玉米苗期,第2代玉米螟为害;第3危害高峰为夏玉米穗期,第3代玉米螟为害。  相似文献   

14.
正一、玉米小斑病1.发病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小斑病呈圆状不规则斑块,发病区边缘呈紫红色,向内逐渐成鲜红色中心则锈状枯干。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2.传播途径:玉米小斑病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56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春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夏玉米田传播,因此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夏玉米总是比春玉米发病重。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不同。通过多年大田调查,定点测定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和观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总结出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所需适宜的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标准。实践证明:夏玉米播种出苗和“大喇叭口”期的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因子变幅大,特别是当降雨量的大小和时空分布与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时,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影响夏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6.
南涧县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Daniels)又称尾孢菌叶斑病,近年来已上升为南涧县玉米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以发病早、危害重、损失大为特点,特别是在玉米成株期暴发流行,使玉米产量、品质大幅下降,重病地块叶片大部分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减产达10%~40%.为摸清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2005年至2007年对其发生消长规律进行调查及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1发生规律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对玉米生产为害较大的一种病害。重病时地块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1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为0 5~20 mm×0 5~2 mm,  相似文献   

18.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我市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危害夏玉米的病害 ,该病在优质玉米主产区栾川、伊川、宜阳等地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由 1996年最初发生的 30 0hm2 扩展到现在的 4 6 6 7hm2 。一般发病田病株率 2 0 %左右 ,严重田块病株率达 10 0 % ,严重影响夏玉米的正常生长。经1998~ 2 0 0 0年调查研究 ,初步摸清了该病发生规律 ,并探索出有效防治措施。1 症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浸状腐烂 ,引起组织软化 ,并有腥臭味。一般从小喇叭口期 (7月上旬 )开始发病 ,在植株基部叶鞘上出现褐色不规则病斑 …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为发展麦、玉两平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提高单产,解决下茬玉米成熟晚腾茬种麦难的问题,试验推广了夏玉米塑料软盘育苗移栽技术。千亩麦、玉两平试验田获得亩产1200公斤(上茬播种京冬8号小麦,亩产550公斤,下茬播种唐抗五号玉米,亩产650公...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播期对粗缩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玉米播期关系极为密切,适当推迟夏玉米播期,使玉米易感病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错开,可以有效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