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缘·醒悟     
这是盆相依式榆石微型盆景(见附图)。主人开价500元,我与之讨价还价一年,最后400元成交,还说是朋友意,割爱相让。我的盆友知道此事,也为我买到便宜货高兴。鉴于此,我脑子有些糊涂。这么小的一榆一石相依,虽有点艺术趣味,也够昂贵了,还说便宜?在困惑中猛然醒悟:其一,若是吃"芥菜"的岁月,我敢断言,举国上下无人说便宜。现在不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提高,艺术品赏能力也提高了。在享受物质生活同时更追求高品位精神生活。这是和谐社会质的飞跃和升华。好事!其二,艺术和精神合二为一,或各取其一,均为无价呵!你看,榆石日夜相守,亲密无间;风雨晴阴,坚如盘石,永不分离是精神的毅力,是艺术的力量——永远点亮胜利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盆经典的岭南附石盆景,曾多次在盆景大展中获最高奖。它树石相依,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石上树木曲伸有度,生长繁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天我在贵阳花市上看见一个人担着20多盆开花的决明,当作黄槐卖。他还指着对面花店里的盆栽黄槐说:明年长大后就是那样子。不少人分不清二者的区别,从外貌上看大体相似,认为4元一盆较之花店里15~20元一盆便宜得多,结果不一会儿就卖出10余盆。这份红火让我觉得颇有必要说一说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我在94年到花木市场上去转悠,看到一盆被剥光树皮的榆桩,已经放了一个星期无人要买。我觉得造型确实不怎样,但枯朽古朴还可以。看到它绝处逢生,有生命力,可能有培养前途,我即花200元买下了。当时,同事来了以后都从一个正面看形状(右图上),都说“无培养前途”;后来,我通过修剪、攀扎、整形、养护,从侧面看就看出了它秀丽的一面(右图中),我拍了照送到《中国花卉报》作为盆景  相似文献   

5.
我家1988年盖了新房,有了平台,引发了我从小喜欢花卉、盆景、雅石的爱好。1989年开始,自己动手栽培,制作,到现在家里已有大阪松、六月雪、真柏等30多盆盆景,好几盆名贵兰花,还收藏了一些雅石。我不会搓麻将,也不会跳舞,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6.
附石的树木盆景在盆景作品中是较常见的一种,成为一种模式,为广大盆景制作者和欣赏者所钟爱。对于这类盆景,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具有和谐美,即树与石的搭配要和谐。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件作品就是失败的。贵刊1993年第11期彩页中一盆题为《孤松盘桓》的榆附石  相似文献   

7.
群峰竞秀(龟纹石)鞠环震制作黄家德摄影岛湖亭眺(龟纹tj) 万维山制作冯连生供稿 老区风情(榆、太湖石)盆长130cm 冯连生制作山乡迎客(榆、钟乳石)130cm 冯连生制作 青山绿水是我家(片化石) 黄元正制作水旱盆景与山水盆景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钟爱奇石,老而弥笃,如醉如痴。深深感到石在人外,人在石中,相依为伴,人石互融,以石为镜,感悟人生。 我的家乡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盛产金钱石、竹叶石、冰雪石、红花石、蓝天石、尼山石、彩云石、太湖石等30多种奇石,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9.
要创作附石作品,必须有适合于树木扳附的石材和适用于附石生长的有足够长度根的桩材。1987年购得英石一块,外形还好,但少石缝,石面光滑,唯一优点是高瘦。用水泥、沙石把英石固定,并埋入二根铜线以利今后和盆身固定,如图1。待用。同年榆桩换盆时剪取粗  相似文献   

10.
电话铃响了,是好友碧源兄打来的。他说刚制好一盆盆景,要我过去看看。来到碧源家院内,一盆长约180厘米,宽90厘米,高60厘米盆景放在石桌上,格外醒目。碧源说:“这是以我国重点风景区三清山为蓝本制作的。”蜿蜒曲折的江河两岸,群峰拔地而起,姿态万千,竞相争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还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 今年春节期间,在广州、深圳等地,从日本进口的春石斛一盆卖到8000多元,一般的也在3000元左右;在北京,友联清如公司培育的春石斛一盆三支60厘米的枝干,从上到下,开满了黑心粉红镶紫边的花,批发价每盆600元,转手卖到1500元。从台湾进来的四季兰,开几个黄色花朵,取名黄金小神童,一盆320元,照样有人买。情人节期间,从荷兰进口的蓝色玫瑰,380元一支,一家商店进了200支,很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对榆桩上锯下来的多余枝进行反接根须,成功地从成活到成材,挽救了弃之可惜的废弃枝干,变废为宝,快速成形,一盆盆可爱的小盆景诞生了。我这种接根成材的经验,是从盆景艺术家吉佩龙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一盆作品的优劣是从多方面看的,首先是看树桩的形态如何,而不是单一地看盆几搭配得怎样。我们常说一木二盆三几就是强调了树桩造型是主要的,其次才是盆几的搭配。今年第六期夏大凯同志对盆景作品《展翅飞舞》的评价,其中过多地强调了盆石的搭配,而忽略了树桩的造型。夏文给人的印象是:盆石搭配得好也算好作品。这就颠倒了木与盆的主次关系。夏说树形“弯曲极不自然,再加上左右对称,上下平行的两台,显得较呆板,是很不理想的”。又说“恰到好处地布上几块乱石,使整个作品的树、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棵心爱的米兰,高43厘米.宽40厘米,盆径35厘米,盆高25厘米。这棵米兰是1998年表弟在花贩处以10元购得的,1999年4月送给了我。每年3月底4月初(清明前)出阳光房后即翻盆换土,  相似文献   

15.
去年5月27日到朋友家取寄养了4个月的花卉,其中有两盆虎皮兰蔫头耷脑的,叶片上满是皱纹,不见往日的风采。朋友说:“看它太挤了,我就一盆分作两盆。这不,才一二十天就成了这样。”我嘴上说没事,心里那痛劲就别提了。  相似文献   

16.
来说一段故事。 是日。袁师傅(袁启瑞)预约给相思盆景留影,以便日后回味,供改作参考。几个痴友相约前去,本着参观、学习、请教、见识的目的,劳碌半天后就餐时,话题集中在这盆奇特相思树盆景的命题上。 一说,就叫“盆景”罢。理由是:本身桩材就是一个能盛水的盆,盆上有丰富的景物。山、石、水、人物、自然环境俱全,那不就是盆上的景吗?现实。  相似文献   

17.
要创作一盆别具一格形神兼备的附石雀梅盆景,我以为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景以石为主。附石盆景首先要选石,石劣景劣,无石不成景。我处居佛山,以英德所产的石灰岩石(英石)为首选。不论中花大花黑英花英和石色之深浅,只要是瘦透漏奇,有石气又有较粗深坑埝(能附上树根)者,都可采用。《芥子园画谱》有云:石观三面。当然四面都有观赏价值更好。也不论是千峰竞秀或独石呈奇,均以一石一树成景为上品,拼石拼树造景则次之。但话虽这么说,实在是好桩非易得,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春季的一天,我去一个李姓花友家讨教养花技艺。当时老李正在修剪一盆虎刺梅,他这盆虎刺梅据说开出的花是双节型,实际上是花中开花,我还没有这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组大型奇石(图1—4),石中蕴含着奇人奇行的历史故事——米芾,字元章(元1051—1107年)。宋徽宗召之为书画学博士。他平素举止清狂、违世异俗.人称“米颠”。尤嗜奇石,见辄赞叹跪拜,为历史留下了“元章拜石”的典故。  相似文献   

20.
5年前的春天;外出踏青赏花,情不自禁地走进一个温室,入口处两盆盛开的大红花首先吸引了我。那大大的红花刚好接触盆沿,没有叶片,而且主人为了延长花期,将雄蕊花药取掉了。这花看上去像是朱顶红,但又没见过开这么大花的朱顶红。一问主人才知道,这是出国人员带回来的大花朱顶红。再问售价,说:“最少要千元以上。”只好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