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主要有5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36个群系,根据组成植被的区系成分,地带性分布规律,论述了本区植被的性质和特点,并提出建议,以作为发展,保护和综合开发森林资源优势及提高森林三大效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安徽大别山北坡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4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8个群系),对各植被类型的分布、结构和种类组成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记述,对如何合理地经营安徽大别山北坡现有森林进行了讨论;建议将本区的大部分森林植被作为水源涵养林经营;并把金寨县白马寨和霍山县黄巢寺的原始植被划为“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2008—2011年,采用样带和样地调查方法,对东大河林区的森林植被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查到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和16个群系;从森林植被类型、经向和纬向地带性、垂直变化、森林植被结构4个方面探讨了东大河林区森林植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植被》和朝阳市现已基本稳定的森林植被群落,朝阳市可分为6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亚型、55个群系。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群系增加了44.7%。  相似文献   

5.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1 686种(含变种),隶属于201科716属;其中蕨类植物34科51属77种,裸子植物5科8属9种,被子植物162科657属1 600种.其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8个群系.从整体上看,海拔从低往高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顶矮灌.  相似文献   

6.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湿地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分布海拔高并为森林生态系统所涵养,该湿地类型孕育了特殊的湿地植被和物种,并成为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根据考察结果,碧塔海湿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类型及4个植被亚型和18个群系。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植被类型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茜  闫兴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66-3667
通过实地考察,对贺兰山植被类型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具有明晰的森林植被类型、垂直空间变化的序列,显示出典型温带干旱、半干旱山地的特殊植被景观;贺兰山有8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53个植被群系,126个群丛;植物区系组成不仅丰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而且有显著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森林植被及其水土保持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建林  温庆忠  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10-11012
利用法国SPOT5卫星遥感影像现地对照,将抚仙湖流域森林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3个森林类型并统计面积,调查统计各类森林植被的树种结构和覆盖程度,分析了森林植被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森林的固土物质量为137.50×106t/a,固土价值为622.30×106元/a;涵养水源价值为506.84×106元/a。  相似文献   

9.
乌兰浩特-阿尔山公路两侧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常规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对乌兰浩特-阿尔山公路两侧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公路两侧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划可分为4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9个群系;野生种子植物种类相对丰富,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类型占绝对优势,其中具有明显的大科优势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绝大多数;中生植物在本区占有很大的比例;公路沿线发现了内蒙古四级保护植物山丹,并提出公路建设期间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该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安吉龙王山天然森林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点-线结合法对安吉龙王山天然森林植被进行调查,以植物群落的生态外貌特征为基础,结合植被数量分类划分植被类型,共划分为5个植被型、4个群系组和14个群系。各植被型具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500~800m的山谷;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800(600)~1500m山地;温性针叶林分布在海拔1300~1450m山脊。各群系分布也具一定的规律。最后就开展对龙王山森林植被的保护、优良乡土树种的选择和林木良种繁育及不同海拔带造林试验等提出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软件将其数字化,并提取各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方面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及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灌丛是该保护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植被景观斑块数量、面积和周长的分布差异较大;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人工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低,而暖性针叶林、农田、撂荒地和灌草丛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38科,包括92属339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为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和金星蕨科;优势属为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和假瘤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53.84%和19.23%.(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具有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62.49%,且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32.96%,且以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处于华中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过渡区域.(5)通过与我国8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该区与湖北神龙架、四川卧龙、湖南云山和贵州梵净山的区系成分较为相近,可划为同一自然区,而与陕西秦岭、广西十万大山、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车八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4.
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调查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并进行群落分析,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以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科属为主,优势科包括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杜英科、木兰科、鼠刺科、交让木科、金缕梅科、冬青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梧桐科及五列木科等;群落的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多数隶属于这些优势科。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划分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丛。整个保护区包括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崖壁矮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灌丛草坡、亚热带草坡8种植被类型;其中森林植被部分依外貌和优势种又划分为23种群丛。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中,具有与独特的地貌类型相适应的特点,有着重大的保护、科研和自然遗产价值,如崖壁矮林,对于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和形成以及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的研究:南坡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是对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植被进行系统分类。用二维极点排序方法,结合现场绘制植被的二维空间结构图,初步将保护区范围内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35个群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一、二册和1997年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拟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维管束植物39科66属7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5科8属12种,被子植物33科57属64种.从生活型上看,有乔木45种,灌木3种,草本21种,藤本8种.该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起源古老,特有性强,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通过分析该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分布区类型特征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显著特征,优势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水平分布特征不突出,但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并具有明显的植被倒置现象.文中以充分的资料补充了云南植被的新类型,指出保护区特殊的澜沧栎林、榆绿木林为落叶季雨林,前者是云南植被的新记录类型;江边刺葵群落则是云南热区河谷植被的新记录类型。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技术对寿城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绘制了寿城自然保护区植被图,讨论了植被分布规律,为森林植被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依据,更好地为划分各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影响区)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效地对其森林植被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洪泽湖湖滨地区植物群落对湿地水环境的净化效果,为该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的水草区和无草区环境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试验,测定湖泊湿地水体的营养盐(N和P)、化学需氧量(COD)及透明度(SD)含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水生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水生植被对洪泽湖湿地水环境中TN、TP、COD、Chla的去除作用及对SD含量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结论]该试验为研究洪泽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及增强其自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