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云南松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聚乙二醇)配制不同浓度溶液,研究干旱胁迫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云南松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和种苗长度先上升后下降,根芽比上升,萌发进程基本一致。云南松种子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萌发较好,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光照、干旱交互作用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进行室内萌发实验,以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3种光照(全光,遮阴,黑暗)、3个PEG浓度(0%,10%,15%)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均有下降的趋势。轻度干旱(10%PEG)胁迫时,遮光和黑暗条件下种子的发芽能力显著高于对照,且在黑暗处理下萌发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重度干旱(15%PEG)胁迫时,黑暗处理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光照、干旱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野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的响应依赖于光强,遮光可缓解干旱胁迫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4,(6)
以刺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刺槐种子吸水规律及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明确刺槐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条件,以期为刺槐资源开发及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吸胀24 h后种子吸水率达到58.75%,并在44 h后种子开始萌发;在5~35℃时,刺槐种子均能萌发,但5℃时种子萌发率很低,只有1%,20℃时种子萌发达到最高响应,萌发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同PEG胁迫对刺槐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萌发率随PEG浓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处理中,萌发率最高为59.33%,20%PEG处理的萌发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低温、NaCl和PEG胁迫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低温、NaCl和PEG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收集的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低温处理,0.025 M~0.3 M的NaCl溶液和5%~30%的PEG溶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起始萌发时间、萌发时间、幼苗苗高、以及幼苗干重鲜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杉木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干重鲜重比,缩短了起始萌发时间和萌发时间,但对种子发芽势和幼苗苗高作用不明显;浓度不小于0.025 M的NaCl和5%的PEG溶液均会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0.2 M的NaCl和20%的 PEG溶液分别是杉木种子萌发极限浓度,即大于此浓度时杉木种子完全不萌发;0.025 M~0.1 M的NaCl和5%~15%的PEG溶液处理均会显著延长种子起始萌发时间,缩短萌发时间,降低幼苗苗高,增加幼苗干重鲜重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采自陕西省柞水县野生大豆种子为供试材料,并模拟该地区土壤生境特点,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NaCl以及二者混合液三种方式浸种,研究PEG6000和NaCl浸种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浸种处理对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无显著作用;而PEG6000和NaCl浸种处理均显著增加了野生大豆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CAT活力;但PEG6000和NaCl混合液浸种则降低了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力,不利于野生大豆的生长。推测干旱以及Na+含量较高的生境,不利于野生大豆幼苗的生长,可能是造成野生大豆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红花耐旱机制及为选育耐旱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红花种质萌发及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干旱胁迫下10个红花种质萌发率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对红花种子萌发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15%时,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因此本研究选用15%的PEG浓度鉴定红花种质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红花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重、子叶重等降低,胚芽生长受到抑制,干旱对不同种质的根长和根重的影响不一致。通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及隶属函数值对红花种质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BXY1465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材料,BXY512、BXY426、BXY1466以及BXY1859属于萌发期抗旱性中等的材料,BXY1805、BXY2527、BXY2110、BXY750以及WH0086属于萌发期抗性弱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摘 要:以盐生植物盐穗木的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盐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的生理变化,以确定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利用PEG人工模拟干旱胁迫,检测盐穗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渗透势(-0.6~-0.4 MPa)对盐穗木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提高其初始萌发率,并缩短其达到最终萌发率的时间,且高渗透势处理的最终萌发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中、低渗透势(-2.0~-0.8 MPa)对盐穗木种子萌发则有抑制作用,降低其初始萌发率,并延长其达到最终萌发率的时间;中、高渗透势(-0.7~-0.3 MPa)刺激了盐穗木幼苗做出积极的生理反应,表现为相对电导率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综合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表现,盐穗木对在中、轻度干旱环境(渗透势为-0.7~-0.3 MPa)有较好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官云芳  彭艳琼  古旭  张颖  张媛 《种子》2023,(7):64-71+157
为探讨温度、干旱及其交互胁迫对榕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PEG-4000溶液浓度为对照组(0),轻度干旱(5%)、中度干旱(10%)及重度干旱(20%,25%)为实验组,分别置于20℃、25℃、30℃和35℃下,测定不同条件下两种榕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温显著延缓了两种榕属种子初始萌发和进入发芽高峰期的时间。不同温度梯度下,斜叶榕和聚果榕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20℃和35℃下,聚果榕比斜叶榕具有更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30℃时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萌发的成功率最高。两种榕属植物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敏感,斜叶榕幼苗胚根生长速度更快,而聚果榕则呈现较高的胚芽生长能力。两种榕属种子萌发的响应面曲线模拟结果和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温湿度胁迫作用在斜叶榕种子上体现出比聚果榕显著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两种榕属植物由于在自然界的生境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气候变化带来的热带雨林的温湿度改变可能会影响榕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松种子为受体,研究了云南松凋落叶的水浸提液和乙醇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化感作用的角度探讨云南松天然林更新困难的成因。结果表明:云南松凋落叶水和乙醇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化感抑制作用(SEI<0),而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强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凋落叶具有化感自毒作用,这也是导致云南松天然林更新困难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大麻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萌发期是大麻生长周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期的干旱对大麻生长及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云麻1号等10个大麻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大麻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高渗透压下初步筛选出萌发性和抗旱性较好的5个大麻品种。在不同PEG浓度下大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中发现,低浓度PEG溶液能促进大麻种子萌发,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大麻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当PEG浓度为20%时,不同品种的萌发指标差异显著,可以在此浓度下,进行抗旱性大麻品种(系)的筛选鉴定。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云南的3个大麻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其中云晚6号萌发期的抗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PEG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胁迫处理对板蓝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抗旱指数、胚芽鲜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板蓝根整株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的含量先升后降;胚芽干重在PEG浓度小于15%时变化不大,当PEG浓度高于15%时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杨永志  闫海霞  赵淑文  周瑶 《种子》2020,(2):11-14,20
为了解常夏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在旱生条件下的萌发情况,进一步明确常夏石竹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萌发潜力及抗旱能力,以常夏石竹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测定常夏石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指数、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及幼苗的胚轴胚根长。结果表明:1)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推迟,且萌发过程被延长;2)与对照相比而言,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常夏石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减小的趋势;3)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常夏石竹幼苗的胚轴和胚根受到显著的抑制,抑制作用也越强。综合分析表明,常夏石竹种子有较好的抗旱能力,在干旱区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种子萌发是沙米种子的唯一繁殖方式,以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光照、GA3、Na Cl、PEG对沙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沙米种子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高于光照条件下的萌发;GA3处理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0.1%、0.15%浓度GA3处理的萌发率高达99.6%,而且不同浓度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随着盐胁迫加剧,沙米种子萌发率降低,以50%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最高;随着PEG渗透势的下降,沙米种子的萌发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EG渗透势越低,抑制作用越明显,在渗透势阈值为-0.0676 MPa时,种子萌发较高。研究表明,沙米种子萌发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沙米种子喜于黑暗条件下萌发,属于一种厌光型种子,GA3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论为揭示沙米的生态适应机制以及沙米人工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富氢水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与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大麦品种“新啤6号”为试材,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浓度富氢水浸种处理后大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根冠比等16个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富氢水处理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的发芽率、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转化效率,并减少呼吸消耗干物质量,还可以降低干旱胁迫下大麦幼苗根冠比,增加幼苗根和芽的干重,促进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累积。由此可知,一定浓度的富氢水能通过调控种子干物质转运的途径提升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的萌发率,并可通过调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干旱胁迫对大麦幼苗根和芽生物量分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19,(9)
植物从种子萌发到独立自营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水热平衡是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为了解决侧柏林地内更新欠佳、籽苗分布不均等问题,开展了气象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种子萌发、籽苗萌生数量的调查。结合室内种子的发芽试验,研究了侧柏种子萌发与降水时空分布、母树及一些伴生树种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限制因素。降水量作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夏季干旱等水热失衡的诱发因素常抑制种子的萌发出土,母树树体下和适度遮荫环境有利于侧柏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研究土壤水分对喀斯特山顶植物地枫皮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枫皮种子在40%~90%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均能萌发,其中60%和70%相对土壤含水量下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干旱胁迫下,地枫皮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种子不能萌发,但水分胁迫解除后能恢复萌发,且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地枫皮早期幼苗在40%~100%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70%相对土壤含水量下的长势最好,地上和地下部分积累的生物量最多,低于和高于该水分范围,其生长均受到显著影响。地枫皮幼苗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增强了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随着干旱强度的加深,地枫皮早期幼苗的丙二醛含量上升,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多对早期幼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受到了较大的过氧化伤害,进而影响到生长与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7.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是常用中药板蓝根的植株,在人工种植过程中受干旱影响较为严重,探究干旱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0%、2%、5%、10%、20%、30%)处理菘蓝种子,测定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苗高、鲜重、干重等指标,探讨干旱胁迫对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探讨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蒙古黄芪抗旱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滤纸做发芽床,清水为对照,用浓度分别为10%、20%、30%的PEG-6000溶液处理蒙古黄芪种子,测定黄芪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量及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10%PEG-6000浸种48 h显著提高了黄芪种子的发芽率,20%PEG-6000浸种48 h显著促进黄芪幼苗的生长。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丙二醛含量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脯氨酸含量与浸种时间无显著相关性。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a+b含量以及a/b值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而随着PEG浓度的升高除叶绿素b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中低浓度的PEG溶液处理蒙古黄芪种子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浓度过高则会出现抑制作用。可以选择20%PEG-6000浸种48 h处理黄芪种子,提高蒙古黄芪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周玲玲  刘萍  陈芳 《种子》2006,25(10):48-51
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NaCl和等渗PEG(分子量为6000)处理簇枝补血草[Limonium chrysocomum(Kar.et Kir.)Kuntze.]种子,以研究温度、盐胁迫和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5℃。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簇枝补血草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率最高;PEG对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且PEG的抑制程度大于等渗NaCl。将在盐溶液和PEG中处理9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原来较高浓度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  相似文献   

20.
萌发期的干旱胁迫是限制高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种子引发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技术。为了明确不同引发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高粱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晋杂22和晋早5564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聚乙二醇(PEG)、KCl、CaCl2、水杨酸(SA)引发和未引发(NP)5个处理,研究在正常情况和干旱胁迫下种子发芽情况及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高粱种子发芽率,抑制胚芽和胚根伸长。干旱胁迫下PEG、KCl、CaCl2和SA引发后,晋杂22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18.18%、12.72%、35.45%和31.82%,晋早5564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20.18%、10.76%、26.91%和30.04%。干旱胁迫下,引发处理促进了胚根和胚芽的伸长,CaCl2和SA处理在晋杂22抗旱效果最佳,芽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67.07%和271.95%,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31.94%和355.56%。CaCl2处理在晋早5564效果最好,芽长和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195.96%和206.60%。种子引发提高了胚芽内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了膜脂过氧化对胚芽的损伤;同时种子引发促进了糖代谢,提高了脯氨酸含量,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